靈命日糧 : 歡慶之時
![]()
讀經:
我們來吃喝慶祝。—路加福音15章23節,和合本修訂版
我們以前在維吉尼亞州的那間教會,是在里瓦納河舉行洗禮儀式,那裡陽光通常很溫暖,但河水卻異常冰冷。在主日崇拜結束之後,我們會分乘幾輛轎車和露營車,一同前往城市公園。當地居民在那裡玩飛盤,孩子們聚集在遊樂場嬉戲。我們這群人浩浩蕩蕩地漫步到河邊,接著我站在冰冷的河水中朗讀經文,為預備受洗的人施洗,以具體的方式讓他們沉浸在上帝的愛裡。當他們全身濕透地從水中上來時,眾人都禁不住鼓掌歡呼!受洗者一踏上岸邊,朋友和家人們都上前擁抱他們,結果每個人都濕透了。然後我們一同享用蛋糕、飲料和各式餐點。旁邊圍觀的人不一定知道我們在做什麼,但他們知道我們正在舉辦一個慶祝活動!
在路加福音15章中,耶穌講到浪子的比喻(11-32節),表明只要有人回轉歸向上帝,都是值得慶祝的事;每當有人回應上帝的邀請,就是歡慶之時!當那個離棄父親的浪子回家的時候,父親立即吩咐僕人給他最好的袍子、閃亮的戒指,還有新鞋子。父親說:「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來吃喝慶祝」(23節,和合本修訂版)。一場盛大而熱鬧的聚會,再加上所有願意參與盛會的人,實在是恰當的慶祝方式!(24節)
— 郭惟恩
在這樣的時刻會有怎樣的慶祝方式?
親愛的上帝,感謝祢在我生命中的作為,
使得我有很多值得歡樂慶祝的事。
靈命日糧 : 努力行善
![]()
讀經:
人若知道行善,卻不去行,這就是他的罪了。—雅各書4章17節
一名當街行凶的罪犯被逮捕了,刑警質問他為何敢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襲擊他人。這名罪犯的回答令人驚駭:「因為我知道這些人不會採取任何行動,人們一向都是袖手旁觀。」這番話清楚描繪出人心的冷漠,明知有罪案發生,卻選擇視而不見,這種知情不報的情況也可視為罪行。
使徒雅各談到另一種類似的罪:「人若知道行善,卻不去行,這就是他的罪了。」(雅各書4章17節)
上帝藉著祂對我們的偉大救贖,要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成為努力行善的人。以弗所書2章10節明確指出:「我們原是上帝所作成的,是在基督耶穌裡創造的,為的是要我們行各樣的善事,就是上帝預先所安排的」(新譯本)。行善並不是我們得救的原因,而是我們得救的結果。因為上帝的聖靈住在我們的生命中,使我們的心得以改變而樂意行善。聖靈還賜給我們屬靈的恩賜,裝備你我以祂所賜的新生命去完成祂所賦予的使命(參閱哥林多前書12章1-11節)。
既然你我都是上帝的傑作,願我們能順服祂的旨意,並靠著聖靈所賜的能力,在這個迫切需要上帝的世界裡,行各樣的善事。
— 柯貝爾
聖靈給了你哪些恩賜?你會如何加以運用呢?
慈愛的上帝,感謝祢白白賜予我救恩。
求祢賜我勇氣和智慧,知道如何更好地服事祢和他人。
願我們都能使用所領受的恩賜來榮耀上帝,彼此服事!
全年讀經:
靈命日糧 : 致勝球
![]()
讀經:
有許多人歸服了主。—使徒行傳11章24節
在2023年2月5日,克里斯蒂安.阿特蘇(Christian Atsu)在土耳其的一場足球比賽中,為他的球隊踢進了致勝的一球!這名來自迦納的國際明星球員從小就赤著腳跑步,在玩樂中學習踢足球。阿特蘇是基督徒,曾直言不諱地宣稱:「耶穌是我畢生的至寶!」在社交媒體上,阿特蘇公開發布聖經經文,清楚表明自己的信仰,並以實際行動去資助一所為孤兒設立的學校,活出基督信仰。
在他踢進致勝球的隔天,一場毀滅性的地震搖撼了土耳其的安塔基亞市,即聖經記載的安提阿城。阿特蘇所在的那棟大樓在地震中倒塌了,他就這樣回歸天家與救主永遠同在。
在兩千多年前,安提阿是初代教會時期的宣教基地,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(使徒行傳11章26節)。人們稱為「好人,被聖靈充滿」的使徒巴拿巴,也曾被派遣到安提阿傳福音,因為他的緣故,「有許多人歸服了主」(24節)。
我們提到克里斯蒂安.阿特蘇的生平事蹟,並不是要崇拜他,而是要從中看到抓緊機會服事的重要性。無論我們現今身處何種境遇,我們都無法知道上帝何時會帶我們回歸天家。所以我們應捫心自問,要如何像巴拿巴或阿特蘇一樣,以基督的愛去關懷別人。這才是最重要的致勝球!
— 畢愷騰
你有什麼機會可以與人談論耶穌?
親愛的上帝,求祢賜我機會,讓我能與人分享基督信仰。
靈命日糧 : 謹慎言語
![]()
讀經:
生死在舌頭的權下。—箴言18章21節
在發生意外或悲劇之後,幾乎沒有任何機構或團體會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。但一所著名的學校在一名17歲學生自殺身亡一年後,向社會大眾承認,校方在保護這名學生方面有嚴重的缺失。這名學生長期遭到殘酷的霸凌,儘管校方知道他飽受凌虐,卻沒有採行任何方式去保護他。如今,這所學校致力採取重要的措施打擊霸凌,並且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。
霸凌往往包括言語的傷害。聖經教導我們,絕不可輕視言語造成的影響,因為「生死在舌頭的權下」(箴言18章21節)。我們所說的話可以令人振奮,也可以令人受傷。在最糟糕的情況下,殘酷的言語可能會致人於死地。
那麼,我們要如何用言語為人帶來生命呢?聖經教導我們,言語若非源於智慧,就是出自愚昧(15章2節)。我們可以透過親近上帝得到智慧,上帝是那讓人得智慧,又得生命與力量的源頭(3章13、17-19節)。
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看待言語帶來的衝擊,並有責任以言語和行動,關心和保護那些因他人的言論而受到傷害的人。惡言惡語可以殺人於無形,好言好語卻能帶來醫治,期盼你我能成為至親好友的「生命樹」(15章4節)。
— 白茉妮
你如何透過言語以上帝的憐憫待人?
慈愛的上帝,請幫助我不輕忽言語的影響力,
時時倚靠祢,用話語為他人帶來醫治和鼓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