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萬物理論

讀經: 讀經:約翰福音1章1-13節


因為萬有都是靠祂造的,無論是天上的、地上的、能看見的、不能看見的。-歌羅西書1章16節


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找尋那個能夠解釋一切的「萬物理論」。終於,有一個科學家認為他找到了,那就是物理學家布萊恩•格林。他寫了一本書,名為《優雅的宇 宙:超弦、隱藏空間及對終極理論的探求》。格林的「弦論」是一個複雜的概念。他認為在其最微小的級別上來看,萬物都是由弦的震動所組成的。他形容他的這個 理論是「一套架構,它能夠解釋造就這世界的所有基本特性」。

多年來,從牛頓到愛因斯坦;從霍金到格林,這些科學家花了大半生的精力,嘗試弄清宇宙運作的道理,進而提出了令人驚嘆的理論。

但在現實中,對於任何試圖適切解釋宇宙萬物的理論來說,都必須以上帝作為其理論的開端與終結。「萬有……無論……能看見的、不能看見的」(歌羅西書1章 16節)都由祂為起源,並且皆為榮耀祂而存在(詩篇72篇19節)。約翰福音的開場白告訴我們,造物主創造了宇宙,若非經祂手所創,無一物可存在。

這就是為何每當想到這個世界及萬物時,我們無法不和以賽亞一起宣稱:「祂的榮光充滿全地!」(以賽亞書6章3節)讓我們讚美祂的聖名!DCE

上帝創造宇宙大地,
日月星宿無比美妙;
做工精細無法否認,
祂的指印處處見到。Seals
萬物印證著上帝是造物主。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13-16章


靈命日糧 :互相切磋

讀經: 讀經:列王紀上19章19-21節


鐵磨鐵,磨得鋒利;朋友互相切磋,才智也變得敏銳。-箴言27章17節,新譯本


網路上的社群網路越來越多。甚至相距遙遠的人們,仍可以與上網的同儕傾吐心聲,互傳消息、增廣見聞。部落格、推特、電子郵件及網頁連結,都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途徑,接受或給予屬靈指導。

但與靈命成熟的信徒面對面交談,接受教導,也是收益良多的。「以利沙……跟隨以利亞」(列王紀上19章21節),而保羅則視提摩太為自己的屬靈兒子,對他 悉心指教(提摩太前書1章2節)。他甚至敦促提摩太應當設立教導後人的程序,以便造就屬靈上的倍數成長(提摩太後書2章2節)。摩西則囑咐做父母的說: 「無論你坐在家裡,行在路上,躺下,起來」(申命記6章7節),隨時都該給予兒女們屬靈上的教導。那偉大的教師耶穌基督,更曾親自示範了如何做屬靈導師: 「祂就設立十二個人,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,也要差他們去傳道。」(馬可福音3章14節)

我們可以從上面幾節經文看到,在不同的情景下,面對面相處能幫助我們互相切磋,才智變得敏銳(箴言27章17節)。在生命的旅程中,有時候我們能從他人的智慧引導中獲益良多,亦能將自己的智慧提供給後人。HDF

主啊,誰能做我的屬靈導師呢?
我能指導哪位新信徒呢?
求主繼續帶領我,好讓我在靈裡更加剛強,
並且也能夠幫助其他人。
要活出上帝的旨意,我們需要彼此扶持。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9-12章


靈命日糧 :不求報償

讀經: 讀經:馬太福音6章1-14、19-21節


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-馬太福音6章18節


多數人都會期待能從同事和朋友那裡得到一些獎勵,如:一個親切的表揚、一枚英雄勳章、掌聲或誠摯的讚美。可是耶穌認為,有更重要的獎勵在等待著我們,唯我 們回天家後才能擁有。很多人的至善之舉可能都是在暗中進行的,除了上帝之外,沒有其他人看見。一言蔽之,天國的信息就是:要為上帝而活,不為人活。

誠如耶穌解釋的,我們像是在帳戶裡存款一樣,積攢「財寶在天上」(馬太福音6章20節),而不是在地上。這天上的財寶美妙到足以彌補一切的傷痛。在舊約 中,只有幾處關於永生的提示,但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:這個地方是「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裡,要發出光來。」(馬太福音13章43節)

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在尋求天國時,以為得到上帝的讚許,就是在今世得到財富和權力上的獎賞。耶穌藉著「財寶在天上」的教導(6章),把焦點轉到死後的生命。 祂不在乎這世上可見的成功,祂告誡我們要積財於天。畢竟,銹蝕、盜賊,甚至一隻小蟲子都能毀壞我們積攢在地上的一切財寶(20章)。PY

主啊,幫助我們不要追求
朋友和同事的讚許,
而寧願尋求祢的認同。教導我們
實踐祢在登山寶訓裡的教誨。阿們。
永恆的獎賞與今生的名望無關。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6-8章


靈命日糧 :希幔的坦誠

讀經: 讀經:詩篇88篇


我心裡充滿了患難。-詩篇88篇3節


詩篇88篇的作者希幔讓我驚嘆。他的生命劫難重重。他哀嘆:「我心裡滿了患難」(3節)。他受夠了這些苦難!

希幔回想纏累的疾病和不幸;環顧四周,只見逆境與任性妄為;抬頭仰望,卻找不到慰藉。他抱怨道:「我是慌張的(15節)、漫無目地的(5節)、在黑暗地方的(6節)、受苦的(7、15節)且被丟棄的(14節)。」他在絕境中看不到一絲曙光,也沒有辦法解決他的悲傷。

希幔的坦誠讓我感到安慰,而那些從來未曾經歷掙扎、苦難的基督徒,則讓我感到困惑。當然,沒有人想與成天抱怨自己問題的人在一起,但知道其他人也同樣面臨掙扎,對我的心靈是有益處的。

希幔不僅坦誠,他也持有堅韌不拔的信心。儘管他歷經磨難,他仍緊抓著上帝不放,「晝夜」(1、9、13節)向祂哭求。他不住地禱告,沒有放棄呼求上帝。即便當時他並沒有感受到上帝的慈愛、信實和公義(11-12節),希幔仍然深信這是上帝的屬性。

我喜歡像希幔這樣的人,他們讓我能更緊緊地抓住上帝,並提醒我要不住地禱告。DHR

禱告之翼引領我,
翱翔至主寶座前;
靜寂之處見我主,
希望力量注心田。Anon.
禱告孕育出美好的盼望。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3-5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