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順服的愛

讀經: 約翰福音14章15-21節


那領受我的命令,並且遵守的,就是愛我的。—約翰福音14章21節,新譯本


記得在我和艾倫的婚禮上,牧師問我:「你承諾愛妳的丈夫,尊敬他、順服他,至死不渝嗎?」我睜大雙眼看著艾倫,小聲地說:「順服?」我們的關係向來都是以愛與尊重為基礎,而這誓言說的似乎有點像盲目順從。我睜大雙眼,思考順服的意思,然後才說:「我願意。」而艾倫的父親拍下的視頻,正好捕捉到了我猶豫的那個片刻。

多年來,上帝已經向我顯明,我所抗拒的順服一詞跟微妙的夫妻關係毫不相干。我把順服理解為「屈從」或「被迫服從」,但聖經並不支持這樣的看法。反之,在聖經裡順服一詞是指我們以行動表明對上帝的愛。如今,在我與丈夫慶祝結婚30年之際,我們仍然藉著聖靈的大能,不斷地學習去愛耶穌和對方。

耶穌說:「你們若愛我,就必遵守我的命令」(約翰福音14章15節)。祂藉此向我們表明,我們因為與祂保持愛與親密關係,才能順服聖經的真理(16-21節)。

耶穌的愛是無私的、無條件的,沒有強迫,也不會帶來傷害。在我們與他人的人際關係中,當我們願意跟隨並尊崇耶穌時,聖靈便能幫助我們看見,順服祂是一種智慧與愛的行動,是對祂的信靠與敬拜。

— 鄧書琪

當你將順服上帝視為一種愛與信靠的行動,
如何改變你對上帝要求我們順服的看法?
上帝曾如何讓你知道祂是可以信靠的?

耶穌,請幫助我藉著順服聖經真理去愛祢與愛他人。



全年讀經:
列王紀上21-22章;路加福音23章26-56節


靈命日糧 : 喜極而泣

讀經: 耶利米書31章3-9節


他們臉上流著歡樂的淚水,我必定小心翼翼地帶他們回家。—耶利米書31章9節,新普及譯本


一天早上,迪恩一走出家門,就看見他的幾個朋友拿著氣球等著他。其中一位朋友走上前來,說:「我們把你所寫的詩拿去參加比賽,結果得獎啦!」他遞給迪恩一個信封,裡面有一張卡片,上面寫著:「一等獎。」迪恩看了不禁喜極而泣,很快地,在場的每個人都熱淚盈眶。迪恩的朋友們做了一件美事,肯定了迪恩的寫作才華。

喜極而泣是一種矛盾的經驗。眼淚一般是反映出內心的痛苦而非快樂,而快樂的表達方式通常是歡笑而非哭泣。義大利的心理學家發現,當我們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,例如我們深感被愛,或完成重大的目標時,就會喜極而泣。這使心理學家們得到結論,那就是歡樂的淚水顯示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意義。

我想像著耶穌所到之處,總會有人喜極而泣。當耶穌醫治那生來瞎眼的人(約翰福音9章1-9節),他的父母怎能不喜極而泣?當耶穌讓馬利亞與馬大的弟弟死而復生時(11章38-44節),她們怎能不流下歡樂的淚水呢?當上帝的子民被帶領到復興之地時,上帝說:「他們臉上流著歡樂的淚水,我必定小心翼翼地帶他們回家。」(耶利米書31章9節,新普及譯本)

若喜極而泣顯示出我們生命的意義,你能想像那一日來臨的景況。那一日,當我們流下歡樂的淚水,我們將會領悟到,自始至終,生命的意義都在於和上帝親密地同在。

— 霍薛頓

最近你曾在何時喜極而泣?
你認為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

天父上帝,感謝祢讓愛主的人能得享無與倫比的喜樂。



全年讀經:
列王紀上19-20章;路加福音23章1-25節


靈命日糧 : 信心的勝利

讀經: 詩篇56篇1-4節


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祢。—詩篇56篇3節


四歲的凱文在作例行健康檢查的時候,醫生發現他身上有一些不應該有的斑點。於是,醫生給他注射了幾針,也在注射部位貼上醫療膠布。回家後,移除膠布的時間到了,凱文害怕得嗚咽啜泣。凱文的爸爸安慰他說:「兒子啊,你知道我愛你,我不會傷害你喔!」這位父親要他兒子信任他,而不害怕撕下膠布。

在面對不安或不舒服的時候,不是只有四歲的孩子才會害怕、退縮。手術治療、與親人分離、精神或心理上的問題,以及其他種種的境遇,都會使我們害怕、嘆息、哭泣與呻吟。

大衛也曾經歷充滿恐懼的時刻。那時,為了躲避因嫉妒而追殺他的掃羅王,大衛逃到非利士人的領土。可是,那裡卻有人認出他就是那「殺死萬萬」的大衛(見撒母耳記上21章10-11節)。聖經告訴我們,大衛對可能會面對的情況感到緊張害怕:「大衛⋯⋯甚懼怕迦特王亞吉」(12節)。面對這樣的困境,大衛寫道:「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祢。…⋯我倚靠上帝,必不懼怕。」(詩篇56篇3-4節)

當人生中的困境讓我們心生害怕時,我們該怎麼做?我們可以信靠這位天父。

— 簡恩德

現在有什麼情況正讓你感到害怕?
當你在禱告中將恐懼帶到天父面前時,
你如何因祂的看顧和保守而心得平安?

天父上帝,因人性的脆弱使我恐懼害怕。求祢幫助我,即使在試煉與困境中,也能看見與經歷祢的愛與保守。



全年讀經:
列王紀上16-18章;路加福音22章47-71節


靈命日糧 : 禱告至關重要

讀經: 列王紀下20章1-6節


我聽見了你的禱告,看見了你的眼淚,我必醫治你。—列王紀下20章5節


請你們「為將進行的腦部掃描禱告」、「為我的孩子回到教會禱告」、「為喪偶的阿德能得安慰禱告」……我們的「小卡片事工團隊」每週都會收到許多代禱事項,我們會為這些人禱告,並寄送他們每人一張手寫的卡片。這些代禱要求往往讓我們應接不暇,而我們的努力卻讓人覺得微不足道,且常被忽視。後來,我收到了喪偶的阿德所寫的誠摯謝卡和他妻子的訃文,使我的想法改變了,並重新認識禱告的重要性。

耶穌樹立了榜樣,要我們經常滿懷信心地懇切禱告。祂在世上的日子並不長,但祂卻十分看重離開人群,獨自禱告(馬可福音1章35節,6章46節,14章32節)。

在千百年前,猶大王希西家也曉得禱告的重要性。當他得知自己很快就會因病離世時(列王紀下20章1節),不禁悲哀哭泣「轉臉朝牆,禱告耶和華」(2節)。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,上帝即時回應他的禱告。上帝不僅醫治希西家的疾病,增加他十五年的壽命,而且還應許會拯救猶大國脫離敵人的攻擊(5-6節)。上帝回應希西家的禱告,並不是因為希西家秉公行義,因上帝說,這是「為我自己的榮耀,也為了我僕人大衛的緣故,我必保衛這座城」(6節,新普及譯本)。我們得到的或許不是我們所祈求的,但我們可以確信,在每一次的禱告中,上帝會有所行動。

— 平凱靈

在你的生活當中,今天有誰需要你的代禱?
你如何提醒自己,每天更頻繁地停下來禱告?

天父,感謝祢垂聽我的禱告。



全年讀經:
列王紀上14-15章;路加福音22章21-46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