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基督裡的勇氣

讀經: 以斯帖記4章10-17節


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,我若死就死吧!—以斯帖記4章16節


十九世紀末期,瑪麗.麥克道爾(Mary McDowell)的生活環境,與艱苦嚴苛的芝加哥畜牧場有天壤之別。雖然她家離畜牧場僅約32公里,但她對後來引發工人罷工的惡劣工作條件和環境所知甚少。在麥克道爾得知這些工人及其家人面對的困境後,她搬進了畜牧場,住在工人當中,為他們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。她也照顧這群人的需要,包括在一間小商店後面的學校裡,教導工人們的孩子。

雖然自身沒有受到影響,但卻挺身為他人爭取更好的條件,正是以斯帖做過的事。以斯帖貴為波斯王后(以斯帖記2章17節),與她被擄到波斯境內的猶太同胞相比,她擁有迥然不同的眾多特權。然而,以斯帖為了保全波斯境內猶太人的性命,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去向國王求情,正如她說:「我違例進去見王,我若死就死吧!」(4章16節)她原本可以保持沉默,因為她的丈夫,也就是波斯國王,並不知道她是猶太人(2章10節)。但她沒有無視同胞們請求幫助的呼聲,勇敢揭發有人意圖消滅猶太人的惡謀。

我們或許不能像瑪麗.麥克道爾或王后以斯帖那樣,為多人的福祉挺身而出,但我們可以選擇看見他人的需求,用上帝已經提供的資源去施以援手。

— 潘愷蘭

你如何用你所擁有的資源去幫助他人?
你能為那些住在遠方的人,提供什麼協助?

親愛的上帝,請賜給我智慧與勇氣,去服事有需要的人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17-19章;馬可福音13章1-20節


靈命日糧 : 記念創造主

讀經: 傳道書9章7-10節


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,心中快樂喝你的酒,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作為。—傳道書9章7節


最近我讀了一本小說,內容講述一名女子妮可,拒絕承認自己已是癌症末期。她的朋友非常生氣,強迫她面對事實,而她逃避現實的原因也慢慢浮現了。她告訴朋友:「我浪費了生命。」雖然她從小天資聰穎而且家庭富裕,但她卻說:「我這一生一事無成。我很懶散,從沒認真做過任何一件事。」現在她即將離開人世,卻發現自己一無所成,光想到就讓她痛苦不堪。

在讀那本小說的期間,我也正在研讀傳道書,發現兩者有天壤之別。傳道者不讓我們逃避人終有一死的事實,他說陰間是所有人必去的(9章10節)。雖然這讓人難以面對(2節),但卻使我們珍惜現在擁有的每一刻(4節),用心享受美食和家庭生活(7-9節),朝著目標努力(10節),去探索和冒險(11章1、6節),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呈現在上帝面前,日後你我將要向上帝交帳(9節,12章13-14節)。

妮可的朋友們告訴她,她對大家都很忠誠而且慷慨大方,足以證明她這一生沒有白活。然而,若我們要避免在人生盡頭留下遺憾,就當遵從傳道者的教誨:當記念造你的主(12章1節),遵行祂的道,把握祂在今天賜下的每個機會,好好生活、好好去愛。

— 霍薛頓

今天,你可以為哪些平凡無奇的事感恩和喜樂?
有哪一件善事是你還沒去做,或尚未嘗試的呢?

慈愛的上帝,感謝祢賜下今日,以及今日一切的恩典。我會享受這單純的喜樂,把握每個機會,以此尊崇祢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14-16章;馬可福音12章28-44節


靈命日糧 : 上帝創造萬物

讀經: 詩篇104篇24-35節


耶和華啊,祢所造的何其多!都是祢用智慧造成的。—詩篇104篇24節


在我們的兒子沙維爾三歲時,我們參觀了加州的蒙特雷灣水族館。一走進水族館,沙維爾便捏了捏我的手,指著懸掛在天花板一個實體大小的座頭鯨雕像,說:「好大喔!」在我們繼續參觀其他展示品時,他都驚喜地睜大了雙眼。我們笑著看水獺在餵食時間拍打水面,也安靜地站在巨大的玻璃水族箱前,渾然忘我地看著發出藍電光的黃金水母在水中翩翩起舞。我告訴沙維爾:「上帝創造了海洋中的每一種生物,就像祂創造了你和我一樣。」他忍不住驚嘆道:「哇!」

在詩篇104篇,詩人感謝上帝豐富多彩的創造,並且歌頌:「祢所造的何其多!都是祢用智慧造成的,遍地滿了祢的豐富。那裡有海,又大又廣;其中有無數的動物,大小活物都有」(24-25節)。詩人講述了上帝的慷慨,充分供應祂創造的一切受造物(27-28節),並指出上帝已經設定所有受造物生存的年日(29-30節)。

我們也能和詩人一同高歌並且宣告:「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,我還活的時候,要向我上帝歌頌!」(33節)在這世上的每個受造物,不論是大是小,都能促使我們頌讚上帝,因祂創造了一切。

— 鄧書琪

你何時曾因探索上帝所造的奇妙世界而稱頌祂?
上帝如何使用祂所創造的萬物,
令你更加相信祂的大能與供應?

全能的創造主,萬物的維繫者,祢配得我一切的頌讚!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11-13章;馬可福音12章1-27節


靈命日糧 : 為主發熱心

讀經: 羅馬書12章9-16節


殷勤不可懶惰。要心裡火熱,常常服事主。—羅馬書12章11節


第一次見到鄰居亨利時,他就從隨身攜帶的背包中,拿出一本被翻得很破舊的聖經。他雙目炯炯有神,帶著期盼地問我們想不想討論聖經。我們點點頭,他便翻到一些畫了記號的經節。他給我們看一本筆記本,裡頭寫滿了他的看法,還說他已將別的相關信息做成了一份電腦簡報。

亨利還告訴我們,他出身於艱困家庭,後來他在最孤單、最悲慘的時候,相信了耶穌受死與復活,以此為他信仰的根基(使徒行傳4章12節)。他倚靠聖靈的幫助遵行聖經原則,他的生命被改變了。雖然亨利將自己的生命主權交給上帝,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,但如今他依然充滿熱情與活力。

我已信主多年,而亨利的火熱激勵了我,讓我不禁想到自己對信仰的熱忱。使徒保羅寫道:「殷勤不可懶惰。要心裡火熱,常常服事主」(羅馬書12章11節)。這似乎是一個很高的要求,除非是藉由聖經培養出感恩的心,不斷感謝耶穌為我所做的一切,否則我靠自己是做不到的。

我們為基督所發的熱心,並不是像我們在生活中的情緒高低起伏那樣,而是來自我們與祂持續加深的關係。當我們越認識基督,就越看見祂的寶貴,而祂的恩慈也會愈發充滿我們的心靈,並向世人流露出來。

— 史珍妮

你認為耶穌看見你為祂發熱心時,祂會有什麼感覺?
感恩和熱心兩者間有何關聯?

親愛的耶穌,感謝祢讓我認識了祢,求祢重新點燃我心中的熱忱!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8-10章;馬可福音11章19-33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