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讚美谷

讀經: 歷代志下20章21-26節


第四日,眾人聚集在比拉迦谷。—歷代志下20章26節


英國詩人威廉.古柏(William Cowper)一生飽受憂鬱症的困擾。在一次自殺未遂後,他被送進了精神病院。但在那裡,古柏得到一位基督徒醫生的關懷,因而相信了耶穌,對信仰充滿熱忱。不久,古柏結識了牧師兼讚美詩作者約翰.牛頓(John Newton),牛頓鼓勵古柏一起為他們的教會創作讚美詩集。在古柏所寫的讚美詩中,有一首名為《上主作為何等奧秘》,其中包含了經過淬煉的金石之言:「聖徒應當鼓勇振奮,不怕天空多雲;雲中深藏慈愛憐憫,化為恩雨降臨。」

和古柏一樣,猶大國的百姓也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,得見上帝的恩慈。當外族人聯合入侵猶大國的時候,約沙法王召集百姓一同禱告。後來,在猶大軍隊出征時,那走在軍隊前面的人開始頌讚上帝(歷代志下20章21節)。接著,入侵的軍隊竟自相殘殺,甚至「沒有一個逃脫的」。過後,猶大人收取敵人的財物,「因為甚多,直收取了三日」(24-25節)。

在第四天,上帝子民在原先被外族人聚集攻擊的地方稱頌上帝,因此那地方被稱作「比拉迦谷」(26節),字面的意思是「讚美谷」或「稱頌谷」。這是何等巨大的改變!當我們將自己最艱難的低谷交給上帝的時候,上帝的憐憫能將之變成讚美谷!

— 龐雅各

上帝曾如何藉著你生活中的困難為你帶來祝福?
今天你可以為著什麼事情感謝上帝?

慈愛的上帝,我要讚美祢,沒有任何山谷比祢的愛更深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6-8章;路加福音15章1-10節


靈命日糧 : 上帝溫柔的愛

讀經: 何西阿書11章1-4節


我待他們就像人抱起嬰兒到胸前。—何西阿書11章4節,呂振中譯本


在2017年,一段視頻引起了國際關注,因它捕捉到了父親對孩子的愛。視頻顯示一名兩個月大的嬰兒因接受常規疫苗接種而哭鬧,他的父親如何親切地安撫他。當護士完成疫苗注射後,那位父親溫柔地抱起兒子,讓他貼近自己的臉頰,僅短短幾秒,他兒子就停止了哭泣。的確,實在沒有什麼比慈愛父母的關愛,更讓人安心了。

在聖經中,有多處經文將上帝描述為一位慈愛的父親,而這些描述使人想起上帝對祂兒女們深切的愛。在王國分裂時期,舊約先知何西阿領受了一個信息傳給生活在北國的以色列人。何西阿呼籲以色列人恢復與上帝的關係。他將上帝描繪成一位溫柔的父親,提醒以色列人上帝是何等地愛他們,正如上帝說:「以色列年幼的時候,我愛他」(何西阿書11章1節);「我待他們就像人抱起嬰兒到胸前。」(4節,呂振中譯本)

同樣地,上帝慈愛的應許對我們也是真實的。無論我們是因為曾經拒絕上帝的愛,或是因生活中的痛苦和患難而尋求祂溫柔的愛護,祂都會稱我們為祂的兒女(約翰一書3章1節),祂會張開雙臂接納我們、安慰我們(哥林多後書1章3-4節)。

— 夏莉珊

你曾如何經歷上帝如慈父般的愛?
今天你會將什麼難處帶到祂面前?

天父,感謝祢讓我能被稱為祢的兒女,並在我奔向祢時,給我溫柔的愛護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3-5章;路加福音14章25-35節


靈命日糧 : 謹慎選擇

讀經: 箴言14章8-12節


有一條路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。—箴言14章12節


戴牧師安排了行程,要去兩間醫院探訪兩個臨終的病人,而這兩人選擇的人生道路截然不同。他探訪的第一位病人是主內姐妹,她的家人都深愛著她,而且她過去總是無私地參與公益服務,受到許多人的愛戴。許多主內弟兄姐妹圍繞在她的床邊,整個病房充滿了敬拜、禱告與盼望。第二位臨終病人是教會會友的親戚,但他剛硬的心導致他艱辛的一生,先前種種錯誤的決定和行為使他的家庭分崩離析。這兩間病房中截然不同的氣氛,可看出他們過去的生活有鮮明的對比。

人若是沒有好好思考人生將走向何處,往往會發現自己被困在不安、愁苦與孤獨的窘境中。箴言14章12節說:「有一條路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。」無論你是年輕或是衰老、身體健壯或疾病纏身、生活富裕或窮困潦倒,現在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道路,還為時不晚。你知道自己正走向何方嗎?這條路是否能尊榮上帝?會扶持人還是會絆倒人?對基督徒來說,這是最佳的選擇嗎?

我們所做的選擇至關重要。當我們藉著上帝的兒子耶穌來到上帝面前,祂會幫助我們做出最佳抉擇。正如耶穌說:「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」(馬太福音11章28節)

— 簡恩德

你的人生道路在哪方面需要重新檢視或修正?
什麼會攔阻你向上帝祈求幫助和勇氣去改正過錯?

親愛的耶穌,祢是生命的泉源。求祢賜我勇氣和力量,將自己的生命交給祢,做榮耀祢的事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-2章;路加福音14章1-24節


靈命日糧 : 可以出發了

讀經: 以弗所書4章1-7、11-16節


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:既然蒙召,行事為人就當與蒙的恩相稱。—以弗所書4章1節


電影《關鍵少數》(Hidden Figures,或譯《隱藏人物》)講述了太空人葛倫上校在進入太空之前的準備。在1962年,電腦還是一項新發明,經常發生故障。因此,葛倫上校不相信電腦,擔心發射太空船的數據有問題。但他知道在後面的辦公室裡,有個聰明的女人會運算這些數字。葛倫信任她,並說:「如果她說這些數據沒問題,那我就可以出發了。」

葛倫口中那「聰明的女人」就是凱薩琳‧強森。她是一位教師,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。她愛耶穌並在教會服事,上帝賜給她超凡的心智。在1950年代後期,美國太空總署發掘她,請她協助太空計劃,而她也是太空總署的「人體計算機」之一。

我們或許沒有被呼召成為聰明絕頂的數學家,但上帝對我們有別的呼召,因「我們各人蒙恩,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」(以弗所書4章7節),所以我們「行事為人就當與蒙的恩相稱」(1節),我們都同屬一個身體,每個部位都當各盡其職(16節)。

凱薩琳的運算證實了飛行軌跡,使葛倫的太空船毫釐不差地進入航道。但這只是她領受的呼召之一,她也受呼召成為母親、教師和教會同工。那上帝對我們的呼召是什麼呢?是做大事還是小事?我們是否已經可以出發了,使用上帝賦予的恩賜,過一個「與蒙的恩相稱」(1節)的生活呢?

— 畢愷騰

上帝對你的呼召是什麼?祂賦予你什麼樣的恩賜?

親愛的上帝,求祢幫助我能領受祢所賜的一切,活出配得祢呼召的生命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上30-31章;路加福音13章23-35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