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耶穌的寶血

讀經: 以賽亞書1章15-20節


你們的罪雖像硃紅,必變成雪白。—以賽亞書1章18節


在人類製造的物品中,紅色其實得來不易。試想你要如何將蘋果的艷紅色印在T恤上或融入唇膏裡?在古代,紅色顏料是人們用陶土或紅色的岩石製成的。到了15世紀,阿茲特克人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,利用胭脂蟲製作紅色染料。直到今日,世界各地的人們還是從這種胭脂蟲獲取紅色染料。

在聖經中,紅色雖然是王室的顏色,但也代表罪惡與羞辱,而且是鮮血的顏色。當兵丁脫了耶穌的衣服,給祂「穿上一件朱紅色袍子」(馬太福音27章28節)時,這三個意象交織成一幅令人心碎的紅色圖像:兵丁嘲諷耶穌竟妄想當君王;給祂穿上紅色的袍子為要羞辱祂;外袍的顏色就像祂即將流出的血那般鮮紅。然而,先知以賽亞的話語早已預示上帝的應許,這位為我們流出紅色寶血的耶穌,要救我們脫離硃紅般的罪惡:「你們的罪雖像硃紅,必變成雪白。」(以賽亞書1章18節)

另外,被用來製作紅色染料的胭脂蟲還有一個特點:牠們原是乳白色,只有被碾壓時才會流出紅色的血液。這也呼應了以賽亞所說:「[耶穌]為我們的罪孽壓傷。」(53章5節)

無罪的耶穌拯救了罪如硃紅的世人。祂被壓傷、流出紅色鮮血、受死,好使你我能潔白如雪。

— 畢愷騰

「像硃紅」的罪如何玷污你的生命?
耶穌如何復興你,使你再次得到潔淨?

親愛的上帝,感謝祢賜下愛子耶穌,以及祂流寶血所帶來的救贖恩典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14章;馬太福音26章51-75節


靈命日糧 : 愛仇敵

讀經: 馬太福音5章43-48節


只是我告訴你們:要愛你們的仇敵,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。—馬太福音5章44節


在美國南北戰爭開始引發許多負面情緒之際,林肯總統覺得應該替南方的敵軍美言幾句。但他身旁的人非常震驚,問他為何要這樣做。林肯回答:「女士,化敵為友不就是消滅敵人最好的方法嗎?」經過一世紀之後,馬丁.路德.金恩博士回想林肯總統的這段話,並且為之做了註解:「這就是救贖之愛的大能。」

金恩博士引用耶穌的教導,呼召基督徒要愛仇敵。他明白雖然信徒可能很難去愛那些逼迫他們的人,但這種愛卻是出自於我們對上帝持續且完全的降服。他說:「若我們這樣去愛,就能認識上帝,並且經歷祂聖潔的榮美。」

金恩博士還引用耶穌登山寶訓中的訓誡,說:「要愛你們的仇敵,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。這樣,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」(馬太福音5章44-45節)。耶穌告誡信徒,不可隨從當時那種愛鄰舍而恨仇敵的傳統。相反地,天父上帝的兒女可以靠著祂所賜的能力,去愛那些逼迫他們的人。

我們可能覺得去愛仇敵是件不可能的事,但只要向上帝尋求幫助,祂就會回應我們的祈求。上帝會賜給我們勇氣,去遵守這超乎常理的訓誡,正如耶穌說:「在上帝凡事都能!」(19章26節)

— 潘艾梅

誰是你的仇敵?如果你覺得很難去愛那些與你敵對的人,
你要如何將這些複雜的感受交託給上帝,求祂幫助你?

天父上帝,祢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我和那些傷害我的人,求祢幫助我能用祢的眼光去看待他們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13章;馬太福音26章26-50節


靈命日糧 : 看到上帝的信實

讀經: 撒母耳記下22章1-4、48-51節


耶和華啊,⋯⋯我要在外邦中稱謝祢,歌頌祢的名。—撒母耳記下22章50節


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七十年間,只為一本描述自己生平的傳記寫過序言,書名為《僕人女王與她所侍奉的君王》(The Servant Queen and the King She Serves,暫譯)。這本書為慶祝女王九十歲生日而出版,書中記述女王的信仰如何引領她為國家服務。在序言中,女王感謝每一個為她禱告的人,並感謝上帝堅定不移的愛。她總結道:「我確實看到了上帝的信實。」

伊莉莎白女王這句簡潔的宣告,呼應了歷世歷代眾信徒的見證,他們都曾親身經歷上帝信實地看顧。大衛王在回顧自己的一生時,寫下了一首以此為主題的優美詩歌。這首詩歌記載於撒母耳記下22章,講述上帝信實地保護大衛,供應他所需,甚至在他面臨危險時拯救他(3-4、44節)。大衛經歷了上帝的信實,於是作了這首詩回應上帝說:「我要⋯⋯歌頌祢的名。」(50節)

回顧漫長的一生,看到上帝的信實,固然分外美好,但其實我們現在就可以數算上帝在你我生命中的保守與看顧。當我們明白,我們不是憑自己的能力行經人生的高峰與低谷,而是這位慈愛的上帝信實地看顧,我們就會不禁感謝讚美祂。

— 夏莉珊

你曾如何看到上帝的信實?
你會如何向上帝表達感謝?

親愛的天父,我滿心感謝祢!因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中,無論悲傷或歡喜,我都看到了祢的信實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11-12章;馬太福音26章1-25節


靈命日糧 : 上帝的話改變人心

讀經: 提摩太後書3章10-17節


你是從小明白聖經;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。—提摩太後書3章15節


克莉絲汀的丈夫小胡是華人,她想為小胡買一本特別的書做為禮物,但在他們所居住的國家,唯一能找到的中文書就是聖經。儘管兩人都不是基督徒,但克莉絲汀希望丈夫還是會喜歡這份禮物。當小胡第一眼看到聖經時,他很不高興,不過最後他還是拿起來翻了翻。在他閱讀的過程中,他逐漸相信了聖經的真理。克莉絲汀對這意料之外的發展並不開心,於是她為了反駁小胡,也開始讀聖經。沒想到,她自己也因為閱讀聖經而被其中的真理所說服,最後相信了耶穌。

使徒保羅知道聖經的特點就是能改變人心。當他被關在羅馬監獄裡的時候,寫信敦促門徒提摩太要將「所學習的⋯⋯存在心裡」,因為他「從小明白聖經」(提摩太後書3章14-15節)。這裡被翻譯為「存」的希臘文,意思是「住、停留」在聖經的啟示裡。保羅知道提摩太即將面對人們的反對和迫害,所以要他裝備好迎接挑戰。保羅相信,當提摩太花時間默想聖經真理,便可從中得著力量與智慧。

上帝藉著祂的靈讓我們明白聖經中祂那又真又活的話語。當我們將聖經存記於心,上帝會改變我們,使我們越來越像祂,就像祂改變了小胡和克莉絲汀一樣。

— 潘艾梅

花時間閱讀、默想聖經,曾讓你有什麼樣的轉變?
你何時曾感受到上帝的話語是又真又活的?

創造生命的主,感謝祢賜下祢所默示的聖經,讓人得生命。每當我閱讀聖經時,請幫助我能遵從祢的話語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8-10章;馬太福音25章31-46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