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愛的循環

讀經: 羅馬書13章8-10節


不要欠人的債;但在彼此相愛的事上,要覺得是欠了人的債。—羅馬書13章8節,新譯本


我在三十歲那年相信了耶穌基督,我將人生的主權交給祂,但心中仍有許多疑惑。當我開始閱讀聖經時,我的疑問甚至更多了。我聯繫一位朋友,問她說:「我怎麼可能遵行上帝所有的命令?今天早晨,我就對我丈夫大發雷霆!」然而,朋友告訴我:「儘管繼續讀聖經,並祈求聖靈幫助妳能像耶穌愛妳那樣去愛其他人。」

如今,我成為上帝的兒女已經二十多年了,這簡單而深刻的真理仍然幫助我,讓我能接受上帝大愛循環的三個步驟:首先,使徒保羅肯定愛是基督徒生命的中心;其次,既然「在彼此相愛的事上,要覺得是欠了人的債」,基督徒就當繼續償還這欠人的債,藉此學會順服,因「愛別人的,就成全了律法」(羅馬書13章8節,新譯本)。最後,我們成全了律法,因為「愛是不加害與人的」(10節)。

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,證明了上帝對你我深切的愛,當我們經歷了這偉大的愛,可以用感恩的心來回應。而出於感謝耶穌所流露的愛,將引導我們以言語、行為和態度去關愛別人。真正的愛源於這位獨一真神,因祂就是愛(約翰一書4章16、19節)。

願慈愛的上帝幫助我們,能遵行祂大愛的循環!

— 鄧書琪

你何時感受不到耶穌的愛,或很難像祂那樣去愛人?
知道基督無條件地愛你,如何改變你愛他人的方式?

親愛的耶穌,請幫助我相信祢愛我,好讓我也能流露這份愛,能像祢愛我那樣去愛他人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6-7章;馬太福音25章1-30節


靈命日糧 : 使自己蒙羞

讀經: 箴言29章18-27節


人的高傲,必使他卑下;心裡謙遜的,必得尊榮。—箴言29章23節


行事高傲往往會招致羞辱,這是某個挪威男子的親身經歷。這傢伙甚至沒穿上跑步的運動服,就狂妄地向卡斯滕.瓦霍爾姆(Karsten Warholm)下戰書,要和這位400公尺跨欄世界紀錄保持者一較高下。當時,瓦霍爾姆在一座室內體育館進行訓練,他接受了挑戰並且一路遙遙領先。到了終點線,這位挑戰者堅稱自己起跑不順,要求再比一次,而兩次世界冠軍得主瓦霍爾姆只是一笑置之。

箴言29章23節說:「人的高傲使自己蒙羞;心裡謙遜的,必得尊榮」(和合本修訂版)。上帝會對付人的驕傲,這是所羅門在箴言中經常提到的主題之一(11章2節,16章18節,18章12節)。在這些經文中,驕傲的意思是「膨脹」或「自負」,意即將本屬於上帝的榮耀歸給自己。當我們心裡充滿驕傲,就會自視過高。耶穌說:「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;自卑的,必升為高」(馬太福音23章12節)。耶穌與所羅門都教導我們,要追求謙卑和謙遜。這並不是假謙卑,而是中肯地看待自己,承認自己擁有的一切都來自上帝。這是有智慧的作法,而不是「急躁」地說一些傲慢的話(箴言29章20節)。

讓我們懇求上帝賜給你我智慧和謙卑的心,好讓我們能榮耀祂,以免使自己蒙羞受辱。

— 魏馬文

你何時曾因謙卑而得享尊榮?
你如何在上帝面前謙卑自己?

親愛的上帝,求祢提醒我,在祢眼中,謙卑是通往榮耀的道路。

謙卑能讓人得到另一個無價之寶──智慧(箴言11章2節)。 點擊閱讀:全年讀經:
利未記4-5章;馬太福音24章29-51節



靈命日糧 : 天使保護

讀經: 尼希米記4章6-9節


我們禱告我們的上帝,又因他們的緣故,就派人看守,晝夜防備。—尼希米記4章9節


有一對夫婦搬到英國伯明罕的一個貧民區,牧養一間即將關閉的教會。剛開始,他們並不知道已有幫派分子將這間教會和牧師宿舍做為黑幫總部。宿舍的窗戶不時會被磚頭砸破,圍籬被人放火焚燒,孩子們的安全受到威脅。這些騷擾行為持續了好幾個月,就連警察也無力阻止。

尼希米記講述以色列人如何重建耶路撒冷毀壞的城牆。當一些人用暴力威脅以色列人,「使城內擾亂」(4章8節),以色列人就向上帝禱告並「派人看守,晝夜防備」(9節)。這對夫妻覺得上帝以這段經文引領他們,就帶著孩子們和幾位同工,一邊繞著教會的圍牆行走,一邊祈求上帝派駐天使在此護衛他們。起初,那些幫派分子譏笑他們;隔天,只有一半的流氓來鬧事;第三天,只有五個人;第四天,沒有任何人出現。後來,這對夫婦聽說,那些幫派分子已不再恐嚇民眾。

他們的禱告得到奇妙的回應,但這不是我們祈求保護的公式,而是提醒我們,上帝的工作會遇到攔阻,但一定要用禱告做為抵擋的武器。尼希米告訴以色列人:「要記得主是偉大可畏的」(14節,新譯本),上帝甚至能消弭人們心中的凶狠與殘暴。

— 霍薛頓

假設你面對這對夫婦的處境,你會怎麼做呢?
今天,你會祈求上帝讓誰能蒙恩得救?

大而可畏的上帝,求祢差遣大能的天使保護祢的百姓,並化解祢的仇敵內心的仇恨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1-3章;馬太福音24章1-28節


靈命日糧 : 一切全獻上

讀經: 創世記22章1-3、6-12節


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「耶和華以勒」(意思就是「耶和華必預備」)。—創世記22章14節


范德(Judson Van DeVenter)出生在一座農場,從小學習繪畫與藝術,長大後成為一位美術老師。然而,上帝卻對他另有計劃。朋友們十分看重他在教會的事奉,鼓勵他投身於福音事工。范德也感受到上帝的呼召,但他很難放下熱愛的美術教育。他不斷與上帝角力,後來他寫道:「最終,在生命的關鍵時刻來臨時,我將一切全獻上。」

當上帝要亞伯拉罕獻上兒子以撒,我們很難想像亞伯拉罕有多心碎。看見上帝吩咐亞伯拉罕把以撒「獻為燔祭」(創世記22章2節),我們也可捫心自問:上帝要我獻上哪些心愛之物?我們知道上帝最後留下了以撒(12節),但有一點已被證實,那就是亞伯拉罕願意將他最珍愛的獻給上帝。雖然上帝要他去做一件非常困難的事,但他依然相信上帝會供應一切。

當我們說愛上帝的時候,是否願意獻上心中所愛?范德順服上帝的呼召,投身於福音事工,並寫下受人喜愛的詩歌《一切全獻上》。後來,上帝要范德回去從事教育工作,而年輕的葛理翰(或稱葛培理)便是他其中一位學生。

上帝對你我的生命所定的計劃,有超乎想像的目的。祂盼望你我都願意獻上心中所愛,看來這至少是我們可以做到的事,畢竟祂為我們犧牲了祂的獨生愛子。

— 畢愷騰

上帝呼召你去做些什麼?
你可能要為祂犧牲些什麼?

親愛的上帝,我要將自己的生命全然獻給祢,但卻往往做不到,請幫助我能完全信靠祢。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39-40章;馬太福音23章23-39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