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上帝的美意

讀經: 詩篇13篇


耶和華啊,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?要到永遠嗎?—詩篇13篇1節


英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,無論你走到哪裡,你都會看到紀念歷史人物或重要事件發生地的牌匾。但有一個地方的標誌體現了英國人的幽默詼諧。在英格蘭桑威奇(Sandwich)的一家旅館外,就有一塊風化的牌匾,上面寫著:「在1782年9月5日,這裡沒有什麼事發生。」

有時候,我們會覺得禱告之後,好像也是沒有什麼事發生。我們禱告又禱告,將我們的祈求帶到天父面前,期望祂會立即回應。詩人大衛在禱告時表達了這樣的沮喪:「耶和華啊,祢忘記我要到幾時呢?要到永遠嗎?祢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?」(詩篇13篇1節)我們很容易體會這樣的想法:主啊,祢還要多久才會回應?

然而,這位上帝不僅擁有最完全的智慧,祂選擇的時間也是最完美的。因此,大衛能宣稱:「但我倚靠祢的慈愛,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樂」(5節)。傳道書3章11節提醒我們:「上帝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。」美好的意思是「適當的」或「快樂的泉源」。上帝可能不總是按著我們期盼的時間回應禱告,但祂總是在實現祂充滿智慧的旨意。我們可以放心,當祂回應時,那一定是正確、良善又美好的!

— 柯貝爾

你何時為某件事禱告,但覺得上帝可能忽略了你的請求?在等待的那段時間裡,你學到些什麼?

慈愛的上帝,請幫助我信靠祢,在禱告中學習耐心等候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6-27章;馬可福音2章


靈命日糧 : 不住禱告

讀經: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2-18節


要常常喜樂,不住地禱告,凡事謝恩,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。—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-18節


一位同事曾告訴我,我們的經理讓她的禱告生活有所改善。我深感震撼,以為我們那位難相處的經理與她分享一些寶貴的真理,影響了她禱告的方式。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我錯了。我那位同事兼好友繼續解釋:「每次我看到他來,我就開始祈禱。」因為她每次與經理談話之前都先禱告,所以禱告的次數就增加了。她知道自己需要上帝的幫助,來解決與經理之間充滿挑戰的工作關係,所以她花更多時間為此向上帝呼求。

我也會像那位同事一樣,在艱難時期以及在與他人溝通時,向上帝祈禱。在帖撒羅尼迦前書,保羅也教導眾信徒「不住地禱告,凡事謝恩」(5章17-18節)。無論我們面對什麼,禱告永遠是最好的方法。禱告能讓我們與上帝連結,讓祂的靈來指引我們(加拉太書5章16節),而不是依照我們的本性而行事。這有助於我們在面對衝突時,可以「彼此和睦」(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3節)。

藉著上帝的幫助,我們可以因祂喜樂,為每件事禱告,並經常感謝祂。這些將幫助我們與主內弟兄姐妹相處得更融洽。

— 潘愷蘭(Katara Patton)

你需要更頻繁地為哪些人際關係禱告?
禱告如何幫助你跟隨上帝的引導,而不是依從本性行事?

天父,當我期盼能與他人和睦相處時,請幫助我記得要常常禱告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5章;馬可福音1章23-45節


靈命日糧 : 在祂恩手中

讀經: 詩篇90篇1-6節


諸山未曾生出,……從亙古到永遠,祢是上帝!—詩篇90篇2節


在經歷又一次的疾病復發後,我對未知和無法控制的事物倍感恐懼。某天,我讀到美國商業雜誌《富比士》的一篇文章,提到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自轉速度增加,宣稱地球「搖擺不定」而且「轉得更快」。這些科學家表示:「我們可能需要有史以來的首次『減秒』,就是要從全球時間中正式刪除一秒。」雖然少了一秒鐘看起來並沒什麼損失,但知道地球自轉的速度竟會改變,對我來說似乎是件大事。因為只要有一丁點的不穩定,都會讓我的信心動搖。然而,知道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,幫助我在面對可怕的未知或不穩定的環境中,能繼續信靠上帝。

在詩篇90篇,摩西寫道:「諸山未曾生出,地與世界祢未曾造成,從亙古到永遠,祢是上帝!」(2節)摩西承認上帝以無限的能力和權柄,掌管所有的受造物,並且宣告上帝絕不受時間的限制(3-6節)。

當我們更認識這位上帝和祂創造的美好世界,我們將會發現,祂一直完美地管理時間以及祂所創造的一切。我們可以將一切未知和新發現的事物,全然交託給這位上帝。所有的受造物都安穩地在這位上帝慈愛的恩手中。

— 鄧書琪

知道上帝掌管時間和所有受造物,
如何幫助你在面對未知的時候,依然相信祂?
你如何運用上帝給你的時間來榮耀祂?

永恆不變的造物主,感謝祢以值得信賴的雙手,保守我生命裡的每一秒鐘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3-24章;馬可福音1章1-22節


靈命日糧 : 在耶穌裡成長

讀經: 哥林多後書12章6-10節


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—哥林多後書12章9節


小時候,我總以為大人很有智慧而且不會失敗。我一直認為,大人總是知道該怎麼辦,當我長大的那一天,我也會知道該怎麼做。多年前,「那一天」就已經到了,但在長大成人的年日裡,我清楚知道,很多時候我仍不知該怎麼辦。無論是家人生病,工作上的問題,或是人際關係中的衝突,在這樣的時刻,我都不敢妄想靠自己的能力處理問題,我只有一個選擇,就是閉上眼睛,輕聲地說:「主啊,請幫助我,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。」

使徒保羅深知這種無助的感受,他生命中的「刺」(可能是身體上的病痛)帶給他極大的挫折和痛苦。然而,這根刺卻讓保羅經歷了上帝的愛、應許和賜福,這也使他能夠忍耐並克服困難(哥林多後書12章9節)。他領悟到個人的軟弱和無助,並不意味著失敗。當我們憑信心將這些軟弱交託給上帝時,它們能在各種困境中成為上帝使用的工具(9-10節)。

長大並不代表無所不知。當然,我們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愈發有智慧,但最終我們的軟弱往往會顯露我們的無能為力。你我真正的力量是在基督裡:「因我什麼時候軟弱,什麼時候就剛強了!」(10節)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上帝的幫助時,能夠認識、信靠並順服上帝的大能,這樣才是真正的「長大」。

— 黃嘉仁

什麼試煉讓你意識到自己根本就束手無策?
你要如何順服上帝的帶領?

天父,感謝祢成為我的幫助和力量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1-22章;馬太福音28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