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接納所有人

讀經: 馬太福音11章27-30節


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我這裡來。—馬太福音11章28節


九歲的丹尼跟他最好的朋友亞契,一起去參加班上同學的慶生會。小壽星的媽媽看到亞契時,卻拒絕讓他進門,並且堅持說:「沒有空餘的椅子了!」丹尼立刻表示,自己可以坐在地上,讓出椅子給他的黑人朋友亞契,但這個提議被斷然拒絕!於是,丹尼沮喪地將禮物交給小壽星的媽媽,然後跟亞契一起回家。朋友遭到拒絕,刺痛了丹尼的心。

幾十年後的今天,丹尼已經是一位學校教師,在他的教室裡總是多放一張空椅子。當學生問起原因時,他解釋說這是要提醒自己:「在這間教室裡,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位子。」

在耶穌的一生中,我們可以看到祂歡迎接納所有的人,正如祂說:「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」(馬太福音11章28節)。這份邀請看似與耶穌「先是猶太人」(羅馬書1章6節)的事工相抵觸,但其實救恩是給所有相信耶穌的人,就像保羅說:「上帝的義,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,並沒有分別。」(3章22節)

因此,我們對基督向所有人發出邀請感到歡欣,耶穌說:「我心裡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,這樣,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」(馬太福音11章29節)。對所有希望得到安息的人來說,耶穌正敞開雙臂等待著你。

— 雷翠霞

你是在何種情況下接受上帝的救贖之恩?
你知道耶穌正向誰發出邀請?

親愛的耶穌,當別人拒絕我的時候,祢卻呼喚我。謝謝祢愛我,將救恩賜給我。

我們要「彼此接納,如同基督接納[我]們一樣」(羅馬書15章7節)。如果我們相信耶穌,就要按照吩咐如此積極熱誠地接待人。 點擊閱讀:全年讀經:
以西結書40-41章;彼得後書3章



靈命日糧 : 信靠上帝

讀經: 詩篇20篇


有人靠車,有人靠馬。我們卻靠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名。—詩篇20篇7節,新譯本


我急需兩種藥物。一種是治療我媽媽的過敏症,另一種是治療我侄女的濕疹。她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,但藥房卻不再販售這些藥了。我在絕望和無助中,不斷地禱告說:「主啊,求祢幫助她們。」

幾週之後,她們的狀況好轉且受到了控制。我似乎聽到上帝說:「有時候,我會透過藥物醫治人。可是藥物是否能解決病症,是在於我!不要完全依賴藥物,要信靠我!」

在詩篇20篇,大衛王因上帝的信實可靠而得安慰。那時,以色列民擁有強大的軍隊,但他們知道最大的力量是來自「上帝的名」(7節)。他們信靠上帝的名,相信祂是誰、祂不變的屬性和永不落空的應許。他們堅信一個真理,就是那位至高全能、統管萬有的上帝必垂聽他們的禱告,並拯救他們脫離仇敵(6節)。

雖然上帝可能會使用世上的資源來幫助我們,但最終戰勝我們種種問題的還是祂。無論是祂賜給我們方法能解決問題,或是賜給我們恩典能繼續忍耐,我們都可以確信,祂會像祂所說的那樣對待我們。我們不必因為困難而憂心忡忡,反而可以帶著祂所賜的盼望與平安,來面對重重挑戰。

— 黃嘉仁

當你面臨挑戰時,你會依賴什麼?
信靠上帝的名如何使你用不同的方式去應對這些挑戰?

天父,請賜給我勇氣信靠祢。幫助我相信,凡祢所說的都必然成就。



全年讀經:
以西結書37-39章;彼得後書2章


靈命日糧 : 多麼的微小

讀經: 約伯記26章7-14節


我們從祂那裡所聽到的,是多麼的微小!—約伯記26章14節,新譯本


紐約中央車站的耳語廊是一個能遠離熱鬧喧囂,享受輕聲說話的獨特空間。這個特別的地方有極好的傳聲效果,讓人們可以在9公尺的距離內輕聲交談。當一個人站在花崗岩拱門底下對著牆壁輕聲說話時,聲波就會向上傳,沿著拱形的石牆,到達另一側聽眾的耳中。

當約伯的生活充斥各種嘈雜的聲音,遭受幾乎失去一切的厄運時(約伯記1章13-19節,2章7節),約伯聽到上帝微小的聲音。他的朋友們各抒己見,滔滔不絕,而他自己也思緒紊亂,生活的每個層面都出了狀況。儘管如此,奇妙的大自然仍向他輕聲訴說,上帝那極其偉大的能力。

無論是絢麗多彩的天空、懸在空中的地球,或穩定不變的地平線,這些都提醒約伯,全世界都在上帝手中(26章7-11節)。即使大海翻騰、雷聲隆隆,但約伯卻宣稱:「這些不過是祂的作為的一點點,我們從祂那裡所聽到的,是多麼的微小!」(14節,新譯本)

若奇妙的大自然只展現出上帝一小部分的能力,那麼上帝的全能顯然絕非人所能測透,這使我們在憂傷痛苦的時刻有盼望。上帝凡事都能做,正如在約伯受苦時,上帝親自扶持他。

— 史珍妮

上帝的大能如何安慰了你?
何種大自然的現象激發你敬畏上帝?

親愛的上帝,當我面對的困難看似很大時,請幫助我記住祢大過一切困難,因祢無所不能!



全年讀經:
以西結書35-36章;彼得後書1章


靈命日糧 : 憐憫的技巧

讀經: 羅馬書12章9-21節


愛弟兄,要彼此親熱;……在指望中要喜樂,在患難中要忍耐;禱告要恆切。—羅馬書12章10-12節


十四世紀錫耶納的女聖徒加大利納(Catherine of Sienna)寫道:「一根刺扎進了你的腳,因此你有時會在夜晚黯然落淚。⋯⋯這世上有些人可以把這刺拔出來,他們的這種技巧是從上帝那裡學到的。」加大利納畢生致力於培養這種「技巧」,以至如今人們仍記得她對別人的痛苦,具有非凡的同理心和憐憫之情。

痛苦就像深深扎進肉裡的一根刺,需要以溫柔和技巧才能拔除,這幅景象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。這生動地提醒我們,自己是那麼複雜和傷痕累累,也讓我們深思,你我需要更深地挖掘,以培養對他人和自己的真正憐憫。

或許使徒保羅所描述的景象也提醒我們,若要像耶穌那樣愛人,不單要出於善意和關心,還需要「彼此真誠相愛」(羅馬書12章10節,新普及譯本),「在指望中要喜樂,在患難中要忍耐;禱告要恆切」(12節)。不僅願意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」,也得願意「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」(15節)。這需要我們全心投入。

在這破碎的世界裡,沒有人能毫髮無損,因傷害和傷疤深深地嵌入我們每個人的心中。但更深的是我們在基督裡得到的愛,這愛足夠溫柔,可以用憐憫去拔掉那些刺,願意接受朋友和敵人(14節),一起尋求醫治。

— 白茉妮

你何時曾因他人的憐憫關懷而得到幫助?
你要如何建立一個互相關懷的群體?

慈愛的上帝,感謝祢滿有憐憫,幫助我能像祢那樣愛人。



全年讀經:
以西結書33-34章;彼得前書5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