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破爛變為美好

讀經: 彌迦書4章1-5節


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,把槍打成鐮刀。—彌迦書4章3節


我的妻子敏思有一條由衣索比亞人製作的項鍊,以及一對圈型耳環。其優雅簡約的設計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,但這些飾品最令人震撼之處,是其背後的故事。衣索比亞經歷了數十年的激烈衝突和內戰,遍地盡是廢棄的武器和彈殼。當地人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撿拾殘骸,並將它們清理乾淨,流露了他們對未來的盼望。然後,藝術家們將破爛變為美好,將砲彈殘骸製作成精美的飾品。

當我聽到這個故事時,有如聽到了先知彌迦講述上帝應許的回聲。彌迦大膽地宣告,有一天,人們要「將刀打成犁頭,把槍打成鐮刀」(彌迦書4章3節)。因為上帝大能的介入,那原本用來殺人奪命的武器,竟成為人們養家活口的工具。彌迦清楚宣告,當上帝再來的日子,「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,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」(3節)。

彌迦所說的預言,即便對今日的我們而言,也同樣難以想像。像古代的以色列一樣,我們面對暴力和戰爭,而這世界似乎不可能有所改變。但是上帝應許我們,藉由祂的憐憫和醫治,這不可思議的一天終會來臨。因此對你我而言,當務之急就是要開始活出這個真理。直到如今,上帝仍幫助我們承接祂的工作,將破爛變為美好。

— 郭惟恩

你在哪裡看到上帝的愛使罪惡有所改變?
你要如何將破爛變為美好?

親愛的上帝,請祢改變我們的世界。求祢使用我,把祢的美好帶到這世界。



全年讀經:
|出埃及記7-8章;馬太福音15章1-20節


靈命日糧 : 正確的焦點

讀經: 路加福音10章17-20節


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。—路加福音10章20節


我認識凱華一年多了。他是我們教會小組的成員,在每週的小組聚會中,大家會彼此分享對上帝的認識、對聖經真理的體會。在某一次的聚會中,凱華不經意地提起自己曾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。在那天晚上,他說得如此隨意,以至於我差點就忽略了。差點。看哪!我發現自己竟然認識了一位進入銅牌戰的奧運選手!我不明白為什麼他之前對此絕口不提,但對凱華來說,雖然他在體育運動方面的成就是他生命中很特殊的經歷,但他生命的中心卻是更重要的事,那就是他的家庭、他的族群,以及他的信仰。

路加福音10章1-23節的記載,描述了什麼才是我們生命的中心。耶穌差遣七十二人去傳講上帝的國度,他們回來之後便歡喜地對耶穌說:「主啊,因祢的名,就是鬼也服了我們」(17節)。雖然耶穌確認祂賜予了他們強大的能力,並且保護他們,但他們卻將焦點放在錯誤的事情上。耶穌強調,不要因鬼服了他們就歡喜,而是要因他們的「名被記錄在天上歡喜」(20節)。

無論上帝讓我們有什麼樣的成就或才幹,最值得高興的應該是我們把生命的主權交給了耶穌,我們的名字被紀錄在天上,並且每天能享受耶穌的同在。

— 洪可婷

你人生的焦點是什麼?
你要如何將焦點轉向更有永恆價值的事情?

親愛的天父,感謝祢將我的名字記錄在天上,我因認識祢而歡喜快樂。



全年讀經:
|出埃及記4-6章;馬太福音14章22-36節


靈命日糧 : 一點一滴

讀經: 約翰一書4章9-19節


我們愛,因為上帝先愛我們。—約翰一書4章19節


十六世紀的聖女大德蘭寫道:「我們在每件事上,都會尋找舒適的方式來事奉上帝。」她深刻地反思了我們服事上帝的許多方式,我們會尋求藉著更容易、更簡單的方法掌控事情,而非完全降服於上帝。我們對上帝的信靠通常是慢慢地、嘗試性地,甚至不情不願地,逐漸成長到完全信靠的地步。因此,大德蘭向上帝坦言:「當我們把自己的生命,一次一點緩慢地交給祢,就必須滿足於一點一滴地領受祢的恩典,直到我們將自己的生命完全獻給祢。」

對人而言,信靠並不是人的天性。所以如果經歷上帝的恩典和愛取決於我們是否相信和接受它,那我們可就有麻煩了。

但約翰一書4章記載,是上帝先愛了我們(19節)。早在我們能愛上帝之前,祂就已經深愛著我們,甚至願為你我犧牲祂的兒子。使徒約翰讚嘆又感激地寫道:「這就是愛了。」(10節)

上帝逐步地、溫柔地、一點一點地,醫治我們的心靈,讓你我能一點一滴地領受祂的大愛。祂的恩典幫助我們不再懼怕(18節),祂的恩典一點一滴地流入我們的心中,直到我們經歷祂有如恩雨沛降的榮美和慈愛。

— 白茉妮

你曾如何「一點一滴」地經歷上帝的恩典?
上帝的愛如何幫助你以信靠與盼望勝過恐懼與不安?

信實的上帝,當我的心傷痕累累而無法信靠祢時,感謝祢已先愛了我。感謝祢,無論我在何種處境中,祢都不離開我,用各種方式來幫助我。



全年讀經:
|出埃及記1-3章;馬太福音14章1-21節


靈命日糧 : 呼求上帝

讀經: 詩篇25篇16-22節


求祢轉向我,憐恤我,因為我是孤獨困苦。—詩篇25篇16節


美國神學家羅素·摩爾(Dr. Russell Moore)在他所寫的《領養新生》(Adopted for Life)一書中,描述他與家人去孤兒院領養孩子的過程。當他們走進孤兒院時,感受到可怕的寂靜。嬰兒床裡的嬰孩都沒有發出哭聲,並不是因為這些嬰孩沒有任何需求,而是他們知道就算哭了,也沒有人關心。

當我讀到這些描述時,心中隱隱作痛。記得我的孩子們還小的時候,有無數個夜晚,我和妻子熟睡時,被他們的哭喊聲驚醒:「爸爸,我不舒服!」或「媽媽,我很害怕!」此時,我或妻子就會立刻衝到孩子的臥室,儘量安撫他們。正因孩子們知道,我們深愛著他們,所以願意向我們求助。

詩篇中有相當多篇幅記載作者向上帝哀痛呼求。以色列人向上帝陳述他們的哀傷,是基於他們與上帝的個人關係。以色列人被上帝稱為祂的「長子」(出埃及記4章22節),因此呼求他們的父採取行動。如此真實的信心在詩篇25篇裡表露無遺,詩人祈求上帝:「求祢轉向我,憐恤我,……求祢救我脫離我的禍患」(16-17節)。當孩子們知道有人愛著他們,就會發出哭聲。基督徒是上帝的兒女,我們理所當然能向祂呼求。上帝會垂聽眷顧,因祂深愛著我們。

— 博約翰

你是否會很自然地向上帝傾訴心聲?為什麼呢?
今天,你如何向上帝述說心中的哀傷?

信實的天父上帝,非常感謝祢總是垂聽我的呼求並做出回應。



全年讀經:
創世記49-50章;馬太福音13章31-58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