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額外恩典

讀經: 以弗所書2章1-10節


你們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著信。⋯⋯也不是出於行為。—以弗所書2章8-9節


當我們在教會為一個特別活動進行佈置時,負責的一位姐妹因我經驗不足而大發牢騷。等她走開後,另一位姐妹走近我,說:「別管她。她就是我們所說的,那種需要額外恩典的人。」

我一笑置之。自此之後,每當與人發生衝突時,我就會給對方貼上這個標籤。多年後,我坐在同一間教會的會堂裡,聽到那位「需要額外恩典」的姐妹去世的消息。牧師在悼念這位姐妹時,分享了她如何在幕後殷勤服事上帝,並且樂善好施。我聽了十分羞愧,祈求上帝饒恕我過去給她和其他人貼上標籤,論斷他們,還說他們的閒話。其實,我與其他的基督徒一樣,都需要額外恩典。

在以弗所書2章,使徒保羅提到,所有的信徒「本為可怒之子」(3節)。然而,上帝卻賜給我們救恩,這份恩典是我們不配得到,也永遠無法賺取的,「免得有人自誇」(9節)。的確,無人能自誇!

在人生的旅途中,當我們不斷地順服上帝時,聖靈就會在我們身上動工,改變我們的個性,使我們能彰顯上帝的特質。每個信徒都需要額外的恩典,但我們應該感到慶幸,因為上帝的恩典夠我們用(哥林多後書12章9節)。

— 鄧書琪

你曾在何時斷定別人需要額外恩典?
今天你在生活的哪一方面需要恩典?

天父上帝,求祢幫助我以恩慈待人,猶如祢厚賜予我豐盛的恩典一樣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43-45篇;使徒行傳27章27-44節


靈命日糧 : 患難中的信心

讀經: 彼得前書4章7-11節


萬物的結局近了,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,警醒禱告。—彼得前書4章7節


在1965年6月,6名東加(或湯加)王國的青少年從他們的島嶼國家出發,展開探險之旅。但第一晚他們就遇到風暴,桅杆和船舵都被摧毀。他們沒食物也沒水,在海中漂流好幾天,到達了無人居住的阿塔島,15個月之後才被人發現。

為了生存,男孩們在阿塔島上互助合作,建立一個小菜園,挖空樹幹來儲存雨水,還搭了一間臨時健身房。其中一個男孩不慎摔斷了腿,其他人就想方設法用樹枝和樹葉固定傷肢。他們規定所有的紛爭都必須和解,每天以唱歌、祈禱做為一天的開始和結束。當男孩們健康地回到家鄉時,他們的家人都又驚又喜,因他們早已為這些男孩舉辦過葬禮。

在初代教會時期,相信耶穌的人很可能會被孤立。他們會因為自己的信仰而受到迫害,而且常被迫與家人分開,讓他們感到漂泊無依。使徒彼得鼓勵這些遭逼迫的信徒,要謹慎自律,警醒禱告(彼得前書4章7節),彼此相愛(8節),並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(10-11節)。只要假以時日,上帝會帶領他們渡過難關,並成全、堅固、賜力量給他們(5章10節)。

在面對試煉時,我們需要有像這些遭遇船難者的信心。當我們同心合意地禱告、同工同勞,上帝最終必會帶領我們渡過難關。

— 霍薛頓

在面對磨難時,你會尋求幫助還是嘗試獨自面對?
有哪位主內肢體正遭遇患難,需要你的鼓勵?

親愛的上帝,請賜給我在困境中堅定的信心,讓我能勇敢地面對艱難時期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40-42篇;使徒行傳27章1-26節


靈命日糧 : 每個哀傷

讀經: 啟示錄21章1-6節


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。—啟示錄21章4節


十九世紀美國詩人艾蜜莉.狄金生(Emily Dickinson)寫了一首關於哀傷的詩歌﹕「對於看到的每個哀傷,我瞇著眼睛探究衡量;看是否像我的一樣悲涼,或是有的沒那麼難擔。」詩歌反映了人們以獨特的方式,背負他們人生中各樣的傷痛。狄金生在詩歌的結尾,提到她找到了唯一的安慰。她看到在各各他那「釘痕的安慰」,看到自己的傷口反映在救主身上,她總結﹕「帶著猜測和迷茫,祂身上的創傷,有些竟和我的如此相像。」

在啟示錄裡,救主耶穌被形容為有如「羔羊站立,像是被殺過的」(5章6、12節),祂的傷口仍然清晰可見。耶穌為了背負祂子民的罪和絕望而甘願受傷(彼得前書2章24-25節),好讓他們能有新的生命和盼望。

啟示錄還提到將來有一天,救主會擦去祂兒女「一切的眼淚」(21章4節)。耶穌不一定會減輕他們現在的痛苦,但祂看到且關心每個人不同的哀傷,同時邀請他們進入祂國度裡那新的、得醫治的生活,在那裡將「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號、疼痛」(4節);在那裡有讓人得醫治的生命泉水湧流,「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」(6節;參閱22章2節)。

因這位救主背負了我們的每個哀傷,我們可以在祂的國度裡得到安息和醫治。

— 白茉妮

你曾在何時感覺自己的痛苦有人關心?
在悲傷時刻,上帝如何安慰你?

親愛的上帝,感謝祢看到、理解並背負了我所有的悲傷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37-39篇;使徒行傳26章


靈命日糧 : 哀傷中的盼望

讀經: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-18節


恐怕你們憂傷,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。—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3節


睿祈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,為身邊所有的人帶來歡樂。可惜她在五歲那一年,不幸死於一種急性的罕見疾病。睿祈的猝逝讓她的父母勤達和恬恬,以及所有認識他們的人都感到震驚。我們這些恬恬的同事都與他們同感哀傷。

但勤達和恬恬找到了繼續前進的力量。當我問恬恬他們如何面對這錐心之痛時,她說,他們知道睿祈如今在耶穌慈愛的懷中,專注於這一點,使他們獲得了力量。恬恬說﹕「我們為女兒感到高興,她的時間到了,進入了永生。⋯⋯我們能靠著上帝的恩典和能力度過悲傷,繼續做祂託付我們的事。」

恬恬在哀傷之際能心得安慰,是因為她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,深信這位藉耶穌顯現的上帝所應許的絕不落空。聖經所說的盼望遠不只是樂觀,而是對上帝的應許有絕對的把握,因為知道上帝絕不食言。在哀傷的時候,我們可以抓緊這強而有力的事實,保羅鼓勵那些因親友離世而悲傷的人,說﹕「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,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,上帝也必將他與耶穌一同帶來」(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4節)。今天,願這真實的盼望能帶給我們力量和安慰,在我們憂傷的時刻更是如此。

— 許文榮

你如何從上帝所賜的應許得到力量?
你要怎樣安慰因親友離世而悲傷的人?

天父,感謝祢賜下盼望和安慰。求祢堅固我,讓我也可以去鼓勵其他人。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《在暴風雨中持守盼望》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35-36篇;使徒行傳25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