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砸自己的腳

讀經: 馬可福音10章35-45節


夫子,我們無論求祢什麼,願祢給我們做。—馬可福音10章35節


在2021年,一位工程師雄心勃勃地用腳弓射箭,想要打破2,028英尺(618公尺)的舊有記錄。他仰臥在鹽灘上,拉開自己設計的腳弓之弓弦,準備將箭射到一英里(約1,610公尺)以外,締造新的紀錄!他深吸了一口氣之後,便將箭射出去。可惜,這枝箭並沒有飛越一英里,事實上,其射程甚至沒有超過一英尺,因為箭射到了他的腳上,結果造成了腳部的嚴重傷害。

有時錯誤的雄心或說野心,也會讓我們弄巧成拙,就好像拿石頭砸自己的腳。聖經人物雅各和約翰雄心勃勃地追求美好的事物,可惜卻出於錯誤的動機。他們懇求耶穌說:「賜我們在祢的榮耀裡,一個坐在祢右邊,一個坐在祢左邊」(馬可福音10章37節),因為耶穌曾告訴眾門徒,他們「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,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」(馬太福音19章28節),所以我們理解他們為何有這樣的要求。那麼,這有什麼問題呢?問題是他們自私地想在基督的榮耀裡,尋求自己崇高的地位和權力。耶穌清楚地指出,這樣的野心並不恰當(馬可福音10章38節),而且藉此勸勉眾門徒:「誰願為大,就必作你們的用人。」(43節)

當我們立志為基督行善和做大事時,願我們尋求祂的智慧和引導,學習像祂那樣謙卑地服事人(45節)。

— 馮得恩

為什麼雄心有時候會變成野心?
你如何將雄心化為動力,像耶穌那樣去服事人呢?

耶穌,我渴望為祢做大事,求祢幫助我能有正確的動機。



全年讀經:
傳道書4-6章;哥林多後書12章


靈命日糧 : 上帝知道

讀經: 希伯來書11章32-40節


這些人都是因信獲得了讚許。—希伯來書11章39節,和合本修訂版


在曉恩的成長過程中,他幾乎不知道什麼叫做擁有一個自己的家。他的母親去世了,父親很少在家,這令他經常感到孤獨和被遺棄。然而,住在附近的一對夫婦非常關心曉恩,不但把曉恩帶回家,而且還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曉恩的「大哥哥」和「大姐姐」,這讓曉恩確信自己是被愛的。他們還帶曉恩到教會,如今曉恩已經是一個很有自信的年輕人,而且還是教會裡的一位青年領袖。

雖然這對夫婦在扭轉一個年輕生命的過程中,發揮了關鍵的作用,但是他們為曉恩所做的一切,大部分的教會成員都不知道。然而上帝知道他們的付出,我相信他們的忠心有一天會得到讚許,就如那些列在「信心名人榜」上的聖經人物一樣。希伯來書11章一開始是記述一些著名的信心偉人,但接下來卻談到無數我們可能永遠都不知其名的信徒,然而他們卻「因信獲得了讚許」(39節,和合本修訂版),而且他們是「世界不配有的人」(38節)。

即使沒人注意到我們的善行,但上帝看到並知道一切!我們所做的可能看似微小,例如一個善意的舉動或一句鼓勵的話,但上帝可以按照祂的時間、祂的方法,藉由我們所做的一切來榮耀祂的名。即使沒人知道,但上帝全都知道。

— 許文榮

今天你可以為誰做一件簡單的小事?
你如何提醒自己,上帝知道你的心和你手所作的一切?

天父,請繼續向我顯明,祢已預備我去做的善工,求祢賜我信心,讓我能為了祢而去做這件事。



全年讀經:
傳道書1-3章;哥林多後書11章16-33節


靈命日糧 : 紅衣禮服

讀經: 出埃及記28章1-8、40-41節


你要給你哥哥亞倫做聖衣為榮耀,為華美。—出埃及記28章2節


英國藝術家克里斯蒂·麥克勞德(Kirstie Macleod)構思了「紅衣禮服」計劃,如今成品已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畫廊輪流展出。這件紅衣禮服費時13年,由84片酒紅色絲綢縫製而成,經手的刺繡師遍及全球,有超過300名女性和少數男性參與。最後這些絲綢被拼接成一件禮服,講述了每一位刺繡師的故事,其中許多人是貧困或被人忽略的弱勢群體。

亞倫及其日後作祭司的子孫所穿的聖衣,就像這件紅衣禮服一樣,是由許多巧手的裁縫師縫製的(出埃及記28章3節)。在上帝指示如何製作祭司服裝的細節裡,也講述了以色列民的故事,包括將各支派名字刻在瑪瑙石上,然後縫在祭司雙肩的肩帶上,「在耶和華面前作為記念」(12節)。當他們事奉上帝,並帶領人們敬拜上帝時,他們的內袍、腰帶和頭巾都顯出祭司職分的「榮耀」和「華美」(40節)。

藉著耶穌所立的新約,所有的基督徒也成為擔任聖職的祭司,一起事奉上帝並在敬拜中帶領彼此(彼得前書2章4-5、9節),而耶穌是我們的大祭司(希伯來書4章14節)。雖然我們沒有穿著任何特別的服飾以表示祭司的身分,但我們可以靠著耶穌的幫助,穿上「憐憫、恩慈、謙虛、溫柔、忍耐」(歌羅西書3章12節)。

— 洪可婷

今天你最需要穿上歌羅西書3章12節所說的哪些特質?
上帝還如何「裝備」你來事奉祂?

耶穌,請幫助我穿上憐憫、恩慈、謙卑、溫柔和忍耐。



全年讀經:
箴言30-31章;哥林多後書11章1-15節


靈命日糧 : 有問題嗎?

讀經: 路加福音18章35-43節


你要我為你做什麼?—路加福音18章41節


安妮到口腔外科醫生那裡做一項初步檢查,她跟這位醫生已是多年舊識。醫生問她:「妳還有問題嗎?」安妮說:「我想請問你,上週日有沒有去參加主日聚會?」她提出這個問題不是要批評,而是希望能與對方談談信仰。

其實這位醫生年輕時去過教會,可是印象不太好,後來就沒有再去了。但因安妮提出的問題,他們談到信仰,使這位醫生重新思考耶穌和教會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。後來,安妮送他一本印有他名字的聖經,他熱淚盈眶地收下了。

有時候,我們不敢對人有話直說,或是不希望別人覺得我們在信仰上步步進逼。那麼,我們可以用一種靈巧的方式來為耶穌做見證,那就是提出問題。

耶穌是真神且無所不知,但祂卻問了很多問題。雖然我們不明白祂的用意,但祂的提問卻顯然引發了人們的回應。耶穌問門徒安得烈:「你們要什麼?」(約翰福音1章38節);問盲人巴底買:「你要我為你做什麼?」(馬可福音10章51節;路加福音18章41節);問癱子:「你要痊癒嗎?」(約翰福音5章6節)在耶穌提問之後,這些人的生命都一一得到改變。

你想向誰談一談基督信仰呢?不妨祈求上帝,幫助你能問對方一個好問題。

— 白德夫

為何提問比直接陳述更容易展開對話?
對那些需要屬靈幫助的人,你可以問什麼問題呢?

親愛的耶穌,求祢幫助我在與人分享福音時,曉得如何用引人深思的方式,使人得到改變。



全年讀經:
箴言27-29章;哥林多後書10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