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上帝掌管時間

讀經: 列王紀下8章1-6節


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,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。—箴言16章9節


兒子的住所離我家約三小時的車程。不久前,我到他那裡進行房子整修。工程的進度遲緩,遠超乎預期。每天早上我都禱告在日落前能完工,但到傍晚還是有很多事沒完成。

我百思不解。難道工程延遲有其他原因?第二天早上,我獲得了答案。我正拿起工具時,電話響起,那頭傳來陌生人急切的聲音說:「你女兒意外受傷了,請你立即趕過來。」

女兒就住在兒子的附近,所以我只需14分鐘就到她身邊。若那時我住在家裡,就必須花3小時才能趕來。我隨救護車陪她前往醫院,並在手術前安撫她。當我握著她的手時,我心想,若非工程延誤我就不能及時在這裡了。

我們生命的每個時刻都在上帝手中。這正是一名婦女的經歷,上帝曾透過先知以利沙使她的兒子復活(列王紀下4章18-37節)。她後來因饑荒而離鄉,多年後才回歸故里。當她為了取回自己的房屋田地覲見國王時,國王正好與先知的僕人基哈西談話。就在基哈西告訴王,以利沙如何救活一個婦人的兒子時,恰巧那婦人就來到王面前(8章5節),她的請求便順利得到王的應允。

我們不曉得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,但上帝能用各種情況叫我們得益處。願上帝賜給我們恩典,使我們今天與祂一同行在祂的計劃中。

— 龐雅各

你曾在何時意想不到地經歷了上帝的同在?
這如何讓你更信靠祂?

感謝天父賜我生命,求祢幫助我成為祢忠心的僕人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6-17篇;使徒行傳20章1-16節


靈命日糧 : 凡事尊榮主

讀經: 歌羅西書3章12-17節


無論做什麼,或說話、或行事,都要奉主耶穌的名。—歌羅西書3章17節


我很喜歡一本關於禱告的書(Every Moment Holy),書中提到為各式各樣的生活大小事禱告,包括準備飯菜或洗衣服這一類再平凡不過的事。或許,有人會覺得這些日常事務單調乏味,但這本書卻讓我想到英國作家卻斯特頓(G.K.Chesterton)的一番話,他曾說:「你在飯前感恩,那很好,但我也會在素描、作畫、游泳、修圍籬、打拳、散步、玩耍或跳舞之前感恩;就是在拿筆蘸墨水前,我也感恩。」

這些話語激勵了我,讓我重新去思索自己對日常活動的看法。有時候,我會把自己從事的活動分為兩種:屬靈與不太屬靈的事。前者就比如在飯前讀靈修文章,而後者就像是飯後洗碗這些家務事。但在保羅寫給歌羅西教會的信中,他的教導就消除這兩者之間的界線。他勸勉那些決志為耶穌而活的信徒說:「無論做什麼,或說話、或行事,都要奉主耶穌的名」(3章17節)。奉主耶穌的名做每一件事,意味著我們在做事的時候都要尊榮主,並確信聖靈會賜下能力,讓我們能夠完成這些事。

保羅說「無論做什麼」,即包括生活中任何時刻、任何平凡無奇的事務,上帝的聖靈都能加添力量,讓我們能以尊榮耶穌的方式完成。

— 夏莉珊

你要如何重新思考你對日常活動的看法?
你要如何倚靠聖靈,來完成一天的工作?

耶穌,求祢藉著聖靈加給我力量,讓我今日能在一切所行的事上榮耀祢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3-15篇;使徒行傳19章21-41節


靈命日糧 : 深水

讀經: 箴言20章4-5、24-25節


人心中的籌算如同深水。—箴言20章5節,和合本修訂版


在1992年,比爾·平克尼(Bill Pinkney)獨自駕駛帆船環遊世界,他為了更遠大的目標,選擇了最困難的海域,行經危險的大南開普敦沿海。他先前曾在芝加哥貧民區的小學任教,他希望自己的這趟旅程能夠啟發和教育兒童,包括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。他的目標是要讓孩子們看見,透過努力學習和立定決心,可以走到多遠的地方。他還將這艘船命名為「決心號」。比爾也時常帶學生乘著決心號在水面航行,他說:「孩子們手裡握著舵柄,學習管理、自我控制和團隊合作,這些都是要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的基本要素。」

比爾的話呼應了所羅門的智慧之言:「人心中的籌算如同深水,惟聰明人才能汲引出來」(箴言20章5節,和合本修訂版)。所羅門懇請人們檢視自己的人生目標,他說:「不可作繭自縛,草率向上主許願,事後才考慮代價。」(25節,新普及譯本)

相形之下,比爾卻是經過深思熟慮才作出決定,最終他激勵了全美三萬名學生從他的旅程中有所學習,他還成為第一位入選美國帆船名人堂的非裔美國人。他說:「孩子們都看在眼裡。」同樣地,讓我們帶著決心,並根據上帝的指示來設定我們的目標。

— 雷翠霞

回顧你的人生,你工作或事奉的原因是什麼?
你希望自己能傳遞什麼給下一代?

信實的上帝,求祢激勵我,讓我能立下心志,以榮耀祢的名作為我工作的目標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0-12篇;使徒行傳19章1-20節


靈命日糧 : 個人的責任

讀經: 西番雅書3章1-8節


只是你們從早起來,就在一切事上敗壞自己。—西番雅書3章7節


我和朋友兩人帶著害怕和不安,正等待營長訓話。那時,我們還是十多歲的少年,在參加夏令營時不守紀律而被送到營長面前。這位營長認識我們倆的父親,他慈愛但直接地表示,我們的父親會非常失望。想到我們的過錯以及要承擔的責任,我們又後悔又羞愧,巴不得鑽到桌子底下。

上帝藉先知西番雅帶給猶大百姓的信息,包含了個人犯罪所要承擔的責任(西番雅書1章1、6-7節)。在講述了上帝對猶大國的敵人施行審判之後(2章),上帝將焦點轉向那犯罪、不安的百姓(3章)。上帝透過西番雅宣告:「這悖逆、污穢、欺壓的城有禍了!」他們「在一切事上敗壞自己」(3章1、7節)。

上帝看見了祂子民的鐵石心腸,決定給予他們愛的管教,因為他們靈性冷漠,社會也充滿不公和貪婪。這些百姓,不管是「首領」、「審判官」或「先知」(3-4節),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。

對於那些活在罪中的信徒,使徒保羅曾如此說道:「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,為自己積蓄忿怒,……[上帝]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」(羅馬書2章5-6節)。因此,讓我們靠著耶穌的能力,使我們的生活能榮耀這位聖潔慈愛的天父,免得將來後悔莫及。

— 馮得恩

為什麼你應為自己的罪承擔個人的責任?
你錯誤的選擇如何令上帝的名蒙羞?

天父,請幫助我作出尊榮祢的選擇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7-9篇;使徒行傳18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