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離別之言

讀經: 撒母耳記上12章1、19-24節


主⋯⋯不是耽延,乃是寬容你們,不願有一人沉淪。—彼得後書3章9節


約翰·帕金斯(John M. Perkins)在他生命接近尾聲之時,給了他的美國同胞一個重要的信息。這位提倡民權運動及種族和解的牧師說:「悔改是歸向上帝的唯一途徑。你們若不悔改,都必滅亡!」

從聖經中我們看到,耶穌以及其他人也說過這樣的話。耶穌說:「你們若不悔改,都要如此滅亡!」(路加福音13章3節)使徒彼得說:「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,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。」(使徒行傳3章19節)

在舊約,我們讀到有個人也說了類似的話,這人渴望他的同胞能回轉歸向上帝。身為先知、祭司及士師的撒母耳,在告別「以色列眾人」時(撒母耳記上12章1節),勸導他們說:「不要懼怕!你們雖然行了這惡,卻不要偏離耶和華,只要盡心事奉祂」(20節)。這就是撒母耳勸人悔改的信息,即離開罪惡,並且全心全意跟隨上帝。

我們都犯了罪,無法達到上帝的標準。因此我們需要悔改,也就是要遠離罪惡並歸向耶穌,祂能赦免我們的罪,並賜我們力量來跟隨祂。讓我們留心聽帕金斯和撒母耳的忠告,因他們知道,只要我們悔改,上帝的大能就會改變我們,使成為合乎主用的人,以彰顯祂的榮耀。

— 白德夫

為何離開罪惡並祈求基督的饒恕如此重要?
對你而言,全心全意跟隨上帝是什麼意思?

親愛的上帝,求祢引導我真正地悔改,幫助我承認自己的罪,並全心信靠耶穌拯救的大能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17-19章;使徒行傳10章1-23節


靈命日糧 : 意想不到

讀經: 馬可福音2章13-17節


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⋯⋯一同坐席。—馬可福音2章15節


最近,我看到了一個經常出現在電影和電視螢光幕上的地方,那就是美國加州的好萊塢。我從旅館的窗戶望出去,在洛杉磯的山腳有幾個白色英文巨型字母(Hollywood),傲然矗立在那著名的山坡上。

當時我還注意到另一件事物,那就是山坡的左下方有一個顯眼的十字架,但我卻從未在電影裡見過它。在我要離開旅館房間時,我遇到了當地教會的幾個學生跟我分享福音。

有時,我們或許會認為好萊塢只是世俗物慾的中心,與上帝的國度大相逕庭。但基督顯然在那裡動工,祂的出現真是令我意想不到。

當耶穌在世上時,祂所到之處經常讓法利賽人意想不到,而祂關懷的對象也在他們意料之外。正如馬可福音2章13-17節告訴我們,耶穌花時間與「稅吏和罪人」在一起(15節),這些人的生活被貼上「不潔」的標籤。但耶穌卻出現在那裡,在那些最需要祂的人當中(16-17節)。

兩千多年後,耶穌仍繼續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,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群中,傳揚祂那滿有盼望與拯救的信息。祂也呼召和裝備我們共同參與這項使命。

— 何安德

上帝何時曾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動工?
你要如何順從聖靈的引領,到你意想不到之處傳福音?

天父,感謝祢出現在我誤以為祢不在的地方,感謝祢呼召我參與這項使命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14-16章;使徒行傳9章22-43節


靈命日糧 : 當你孤獨時

讀經: 詩篇23篇


祢與我同在。—詩篇23篇4節


晚上七點,輝良獨自一人在廚房裡吃晚餐,一碗白米飯和一些隔夜的魚丸。隔壁鄰居蔡先生一家人也正在吃晚餐,他們的歡聲笑語打破了輝良住處的寂靜。自妻子過世之後,輝良就一直獨居。他已經學會了忍受孤獨,多年來,寂寞所帶來的傷痛已使他的心變得麻木。但這天晚上,餐桌上那孤伶伶的一副碗筷,卻深深刺痛他的心。

那天晚上臨睡前,輝良讀了所喜愛的詩篇23篇。對他而言,其中最讓他感到安慰的就是這五個字:「祢與我同在」(4節)。上帝這位牧人不僅以實際的行動關懷祂的羊,更重要的是祂會永遠與祂的羊同在,慈愛地看顧他們的每個生活細節(2-5節),這讓輝良的心中滿有平安。

當我們感到孤獨時,只要知道有人關心我們,或是有人陪伴我們,就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安慰。上帝應許祂的子民,祂的慈愛會一直與我們同在(詩篇103篇17節),而且祂絕不會撇下我們(希伯來書13章5節)。當我們感到孤單,或是遭人忽視的時候,無論是在寂靜的廚房裡,或是在下班後搭車返家的路程中,甚或在人潮擁擠的超市裡,我們可以確信,這位大牧者一直都在看顧我們。我們也同樣可以肯定地說:「祢與我同在。」

— 黃嘉仁

通常在什麼時候,你的內心會感到孤獨?
詩篇23篇如何帶給你鼓勵?

慈愛的上帝,感謝祢一直與我同在。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《耶和華是我的牧者》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11-13章;使徒行傳9章1-21節


靈命日糧 : 堆炭火

讀經: 箴言25章18-23節


給[你的仇敵]飯吃;⋯⋯因為你這樣行,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。—箴言25章21-22節


丹明因為信仰而被關進監獄,每天都忍受同一名獄警對他的一頓毒打。但他覺得耶穌希望他去愛這名獄警,因此有一天早上,在這名獄警正準備毆打丹明時,丹明對他說:「警官,若我這輩子每一天都會見到你,不如我們做個朋友吧!」獄警回答:「不,你我永遠不會是朋友。」然而,丹明卻堅持和對方交朋友,並向他伸出友誼之手。

這位獄警愣了一下,接著他開始顫抖,然後他緊抓著丹明的手,久久不肯鬆開。他一邊流著淚一邊說:「丹明,我叫羅勝,我很樂意成為你的朋友。」從那天起,這位獄警再也沒有毆打丹明。

聖經告訴我們:「你的仇敵若餓了,就給他飯吃;若渴了,就給他水喝;因為你這樣行,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;耶和華也必賞賜你」(箴言25章21-22節)。「炭火」可能是指埃及人的一種儀式,在儀式中,犯罪的人要把一盆炭火頂在頭上,表示懺悔。同樣地,我們善意的舉動可能會使我們的仇敵因羞愧而面紅耳赤,也可能使他們悔改。

誰是你的仇敵?你不喜歡誰?丹明看到了基督的愛足以改變人心,包括他自己和他仇敵的心。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到基督能帶來的改變!

— 韋陌格

你今天能做什麼善舉,把「炭火」堆在仇敵的頭上?
你如何具體地為他們禱告?

親愛的耶穌,我要讚美祢,因祢的慈愛引導我悔改,並激勵我善待仇敵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8-10章;使徒行傳8章26-4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