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見證人

讀經: 創世記4章2-11節


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。—創世記4章10節


美國詩人亨利.朗費羅(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,1807-1882年)在他的一首詩中,描述了一艘沉沒的奴隸船。他寫下「鎖鏈上的骷髏」這句話,哀悼奴隸制度下許許多多無名的受害者。詩歌最後一節說:「這些是奴隸的苦難,他們從深淵怒視;從不知名的墳墓裡哭喊,我們都是見證人!」

但這些見證人能對誰說話呢?沉默的見證有什麼用處呢?

可是有一位見證人看到一切,那就是上帝。該隱殺害亞伯之後,假裝什麼都沒發生,甚至以輕蔑的口吻對上帝說:「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?」但上帝說:「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裡向我哀告。地開了口,從你手裡接受你兄弟的血。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。」(創世記4章9-11節)

該隱已成為後世的警誡,正如使徒約翰發出警語:「不可像該隱,他是屬那惡者,殺了他的兄弟」(約翰一書3章12節)。亞伯也為人所知,但與該隱截然不同。希伯來書的作者說:「亞伯因著信,獻祭與上帝,比該隱所獻的更美,……因這信,仍舊說話。」(11章4節)

亞伯至今仍在說話!那些屍骨早就被人遺忘的奴隸也在說話。我們應記住所有遭害的人,並且看到哪裡有壓迫就加以抵制。上帝看到一切,祂的公義必將獲勝。

— 葛庭墨

你知道哪些不公義和壓迫的情況?
今天,上帝要你做些什麼呢?

天父,祢的眼目遍察全地,當壓迫之事發生時,請幫助我們能看見,且知道如何對抗壓迫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13-115篇;哥林多前書6章


靈命日糧 : 永恆的教會

讀經: 以弗所書2章14-22節


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。—馬太福音16章18節


「教會結束了嗎?」正當主日聚會快結束時,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年輕母親來到我們教會問道。一位接待員告訴她,附近的教會有兩堂主日聚會,第二堂就要開始了。接待員還問她,是否需要有人送他們過去?這位母親表示需要協助,過後她很感激地去參加另一個教會的聚會。後來,那位接待員回想起那位母親的問題,得出的結論是:「教會結束了嗎?絕不會結束,上帝的教會永遠存在!」

教會不是一個脆弱的「建築」。教會是由對上帝忠心的家人所組成的,保羅寫道:「你們⋯⋯是上帝家裡的人了⋯⋯並且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,基督耶穌自己就是奠基石,整座建築都靠著祂連接配合,漸漸增長成為在主裡面的聖所。你們在祂裡面也一同被建造,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。」(以弗所書2章19-22節,新譯本)

耶穌建立的教會是永恆的,祂宣稱儘管教會面臨挑戰或困難,但「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他」(馬太福音16章18節)。

透過這個視角可以讓我們得力量,明白世界各地的教會和我們所有的基督徒,都是上帝普世教會的一部分,我們是被建造「在基督耶穌裡,得著榮耀,直到世世代代,永永遠遠」(以弗所書3章21節)。

— 雷翠霞

你所屬的教會有什麼讓你感恩的地方?
你如何幫助上帝的普世教會成長?

親愛的耶穌,我是祢教會中的一分子,求祢讓我在祢裡面繼續被建造。

上帝的子民靠着基督同被建造,成為上帝藉着聖靈居住的所在。 歡迎點擊連結: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10-112篇;哥林多前書5章


靈命日糧 : 安慰和鼓勵

讀經: 撒母耳記上23章14-23節


你們該彼此勸慰,互相建立。—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


「你的蜜蜂成群飛走了!」我的妻子從門口探頭進來,告訴我這所有養蜂人最不想聽到的消息。我急忙跑到屋外,只見成千上萬的蜜蜂從養蜂箱飛到一棵高大的松樹頂上,再也沒有回來。

一個多星期的暴雨,使我無法檢查蜂箱,沒有察覺到蜜蜂有分蜂群的跡象。在暴雨結束的那天早上,一大群蜜蜂就這麼飛走了。這些是新生的健康蜜蜂,牠們跟著新蜂王離開,建立新蜂巢。一位經驗豐富的養蜂人看我灰心的樣子,便安慰鼓勵我說:「這不能怪你,所有的養蜂人都可能碰到這種事!」

安慰和鼓勵是美好的恩賜。當大衛因遭掃羅追殺而感到灰心時,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安慰並鼓勵大衛。約拿單對大衛說:「不要懼怕,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。你必作以色列的王,我也作你的宰相。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。」(撒母耳記上23章17節)

約拿單是王位繼承人,卻說出如此無私的話!他很可能知道上帝揀選了大衛,所以他謙卑地憑信心說這些話。

你我身邊的人都需要安慰和鼓勵。我們若在上帝面前謙卑自己,祈求祂透過我們向人表露祂的愛,上帝會幫助我們,讓你我能夠去扶持他人。

— 龐雅各

你知道誰需要安慰和鼓勵?
今天你如何謙卑地以行動關懷他們呢?

親愛的上帝,祢賜給我永恆的鼓勵和美好的盼望,求祢幫助我,能向人表明祢的愛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07-109篇;哥林多前書4章


靈命日糧 : 開闊之地

讀經: 出埃及記33章1-4、7-11節


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,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。—出埃及記33章11節


在一本關於生活空間的書中(Margin),作者(Dr. Richard Swenson)寫道:「我們需要呼吸的空間;我們需要思想的自由,並讓自己得療癒。快節奏的生活步調,將我們的人際關係壓得奄奄一息⋯⋯我們極速成效的好意,讓孩子們遍體鱗傷、不支倒地。難道上帝也主張精疲力盡?祂不再領人到可安歇的水邊了嗎?是誰掠奪了以往的開闊空間,我們要如何找回呢?」作者說,人們在生活中需要寧靜、能得滋養的地方,好親近上帝並在祂裡面得安息。

你是否深有同感?尋找開闊之地是摩西常做的事。當他帶領一群頑梗叛逆的百姓時(出埃及記33章5節),他經常退到上帝面前尋求安息和引導。在「營外的會幕那裡」(7節),上帝「與摩西面對面說話,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」(11節)。耶穌也經常「退到曠野去禱告」(路加福音5章16節)。耶穌和摩西都明白,花時間與天父獨處至關重要。

我們也需要在生活中留下一些空間,一些開闊的空間,讓自己可以安歇,可以享受上帝的同在。花時間親近上帝能幫助我們做更好的決定,在生活中創造更健康的空間和界線,讓我們能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愛上帝和愛其他人。

今天就退到開闊之地尋求上帝吧!

— 馮得恩

在你的生活中為何需要「開闊之地」?
你要如何預留空間和時間去親近上帝?

耶穌,求祢幫助我,每天都安排寧靜的時刻來親近祢。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《與主同在》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05-106篇;哥林多前書3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