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信心之躍

讀經: 箴言3章5-8節


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,祂必指引你的路。—箴言3章6節


在加勒比海的聖露西亞島,我正準備從島上熱帶雨林的最高點體驗高空滑索,瞬間極大的恐懼湧上心頭。在我從平台跳下之前的幾秒鐘,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像跑馬燈一樣,一一浮現在我的腦海。但是,我還是鼓起所有的勇氣(說實在也沒有回頭這個選項)一躍而下。我從森林的至高處往下滑,從一片鬱鬱蔥蔥的綠樹中呼嘯而過,林間的風拂過我的髮絲,我的煩惱慢慢消逝了。隨著地心引力的牽引,我在空中滑行,終點的平台愈來愈清晰,最後滑索輕輕停下,我知道自己已安全抵達目的地。

這趟高空滑索之旅讓我想到,當上帝要我們承接新的、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時,我們也會忐忑不安。聖經教導我們要信靠上帝,當我們感到懷疑和不確定的時候,「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」(箴言3章5節)。當我們的心思充滿恐懼和懷疑時,前方的道路就會變得模糊歪曲。然而,一旦我們決定順服上帝的心意,憑著信心走出去,「祂必指引[我們]的路」(6節)。我們可以藉著讀經和禱告更認識上帝,從而更勇敢地邁出信心的一步。

當我們緊緊抓住上帝,讓祂引導我們度過人生中的轉變,即使面對生活中的挑戰,我們仍能得到自由和平靜。

— 駱金妍(Kimya Loder)

生活中的哪些變化或挑戰需要你完全信靠上帝?
是什麼阻礙你邁出這信心的一步?

親愛的天父,請賜予我所需要的智慧和力量,好讓我將自己的生命完全交託給祢。



全年讀經:
歷代志下34-36章;約翰福音19章1-22節


靈命日糧 : 安全之處

讀經: 詩篇121篇


保護你的是耶和華,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。—詩篇121篇5節


美國一位居住在南加州的退休教師懷抱強烈的使命感,盡最大的努力說服更多人種植樹木,對抗極端高溫的天氣。在美國,極端高溫已成為與天氣有關的頭號死亡原因。為了應對這個問題,她說:「我從種植樹木開始。」樹木具有遮蔭防熱的效果,是保護社會大眾免受熱浪侵襲的一個重要方式。她說:「種植樹木不僅僅是為了美化社區,而是一個攸關生死的事。」

撰寫詩篇121篇的詩人應該清楚知道,樹蔭不只能供人乘涼,也可能保全性命。中東地區高溫炎熱,人們隨時都可能會中暑,這首詩生動地形容上帝是我們最可靠的安全處所,此一事實使人對這些描繪能感同身受。詩人說,在上帝的蔭庇下,「白日,太陽必不傷你;夜間,月亮必不害你」(6節)。

這節經文並不是說,基督徒可以免於今生的痛苦或心碎;也不是說,極度高溫不會對我們造成危害。畢竟,基督告訴我們:「在世上你們有苦難」(約翰福音16章33節)。不過,上帝作為我們的樹蔭,這比喻生動地讓我們確信不論發生什麼事,你我的生命都在上帝的保守之中(詩篇121篇7-8節)。我們藉著信靠祂而心得平安,因為知道沒有任何事物能使我們與祂的愛隔絕(約翰福音10章28節;羅馬書8章39節)。

— 白茉妮

上帝的看顧曾如何拯救你,使你的生命得蔭庇?
謹記上帝時刻看顧你,如何給你勇氣?

慈愛的上帝,感謝祢蔭庇我,保護我。當我愈發信靠祢,請幫助我得到平安與勇氣。



全年讀經:
歷代志下32-33章;約翰福音18章19-40節


靈命日糧 : 從試煉得堅固

讀經: 羅馬書5章1-5節


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,忍耐生老練,老練生盼望。—羅馬書5章3-4節


我翻著一些舊信封,瞥見一張貼紙,上面寫著「我做了視力檢查」,回憶頓時湧現心頭。我彷彿又看見四歲的兒子,忍受了滴下使眼睛刺痛的眼藥水之後,驕傲地貼上這張貼紙。由於他一隻眼睛肌肉無力,因此他每天都必須戴好幾個小時的眼罩,遮住那隻健康的眼睛,好訓練另一隻眼睛的肌肉。此外,他也必須接受手術治療。他一關又一關地完成挑戰,仰賴身為父母的我們給予他安慰,並帶著單純的信心倚靠上帝。這些難關使他培養出堅忍不拔的品格。

經過試煉與苦難的人常會因這些經歷而有所改變。但使徒保羅更進一步要我們「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」,因為這些經歷能使我們生出忍耐。忍耐能孕育出堅強的品格,品格能鞏固我們對救恩堅定不移的盼望(羅馬書5章3-4節)。保羅肯定明白什麼是試煉,他不但曾遭遇船難,還因信仰被關進監獄。然而,他寫信給羅馬的信徒,說:「盼望不至於羞恥。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」(5節)。使徒保羅清楚知道,當我們倚靠耶穌的時候,上帝的靈就會保守我們對耶穌的盼望長存。

不論你遭遇怎樣的困境,要知道上帝會將祂的恩典和憐憫澆灌在你身上。上帝愛你!

— 潘艾梅

試煉和挑戰如何幫助你更信靠上帝?
在你如今的處境,你要如何倚靠上帝的看顧?

永遠慈愛的上帝,祢應許永不離開我。求祢幫助我,即使在困境中掙扎,也不忘記祢的應許。

耶穌自稱是「好牧人」,因祂帶領並看顧那些跟隨祂的人。歡迎點擊連結:



全年讀經:
歷代志下30-31章;約翰福音18章1-18節


靈命日糧 : 愛的警戒

讀經: 馬太福音18章15-20節


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,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,指出他的錯來。—馬太福音18章15節


在2010年,印尼群島的蘇門答臘島遭海嘯侵襲,超過四百人罹難。然而,如果當時海嘯預警系統運作正常,人們得到警戒,就可避免造成傷亡,或是將傷害降至最低。在海嘯發生之前,偵測海嘯的感測器網絡(浮標)早就掉落飄走了。

耶穌說門徒有責任警戒其他主內肢體,要小心那些會危害他們屬靈生命的事物,包括不悔改的罪。耶穌教導我們該怎麼做:若一位信徒受到另一位信徒的冒犯,可以帶著謙卑和禱告的心,私下向這冒犯人的信徒「指出他的錯來」(馬太福音18章15節)。若這人悔改,就化解了衝突,恢復了關係。但若這人拒絕悔改,那麼就「另外帶一兩個人」幫忙解決紛爭(16節)。若這犯罪的人依舊不悔改,就要把這個爭議告訴「教會」(17節)。假使這人還是不肯悔改,就要將其逐出教會,不過眾人當然仍繼續為這人祈禱,並展現基督的愛。

身為基督徒,讓我們為自己所需的智慧和勇氣禱告,使我們能對別人有足夠的關心,能懷著愛心彼此警戒和提醒:不悔改的罪會帶來多麼大的危害,以及回到天父和其他眾信徒身邊是多麼喜樂。讓我們時時謹記,「有[耶穌]在[我]們中間」(20節)。

— 魏馬文

你要如何謙卑慈愛地向人指出他所犯的罪?
不悔改的罪會帶來什麼危害?

親愛的上帝,當我看見某些人墮落犯罪時,求祢使我能有足夠的愛心勸誡他們。



全年讀經:
歷代志下28-29章;約翰福音17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