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兄弟掃羅

讀經: 使徒行傳9章10-19節


[亞拿尼亞]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:「兄弟掃羅,……主……打發我來。」—使徒行傳9章17節


「主啊,祢讓我去哪裡都好,就是不要去那裡。」這是我在十幾歲時的一個禱告。當時我成為交換學生,即將展開為期一年的海外生活。我雖然不知道會被安排去哪裡,但我知道自己不想去什麼地方。因為我不會說那個國家的語言,對當地風俗與人民也充滿偏見,所以我求上帝別讓我去那裡。

但上帝以祂無限的智慧還是讓我去了那個國家。為此我十分感恩!如今四十年過去了,我還有一些好朋友在那個國家,其中包括史提芬。我結婚時,他做我的伴郎;他結婚時,我也搭飛機去當他的伴郎。如今,我們正計劃找時間再聚一聚。

當上帝使人回心轉意時,美好的事就會發生!亞拿尼亞說的「兄弟掃羅」(使徒行傳9章17節),正是這種轉變的最佳寫照。

掃羅相信耶穌後,亞拿尼亞隨即被上帝差遣去為掃羅禱告,讓他重見光明(10-12節)。一開始亞拿尼亞因掃羅之前的惡名而不願前往,且對上帝說:「我聽見許多人說,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祢的聖徒。」(13節)

但亞拿尼亞終究還是順服了上帝。因亞拿尼亞回心轉意,便多得了一位弟兄,掃羅成為福音使者保羅,而耶穌的福音也大有能力地被傳開了。上帝總能帶來真實的改變!

— 龐雅各

上帝曾如何呼召你回心轉意?
今天你如何鼓勵身邊的初信者?

耶穌,感謝祢以祢的愛改變了我的心,求祢幫助我,也能以祢的愛去關懷別人。



全年讀經:
約書亞記1-3章;馬可福音16章


靈命日糧 : 拔除罪根

讀經: 約翰一書1章5節-2章2節


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上帝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。—約翰一書1章9節


當我注意到門廊邊的花園水管旁有株發芽的小草時,我並沒有理會這看來無害的小東西。不過是株雜草嘛,怎麼可能會破壞草坪呢?但數週之後,這惱人的雜草卻長成小灌木叢的大小,並開始佔據我們的庭院。它們不僅覆蓋了部分的走道,而且也在其他地方開始長出來。在我明白這雜草確實深具破壞性之後,我讓丈夫幫忙將這些野草連根拔除,並噴灑除草劑,保護我們的庭院。

當我們忽略或否認罪的存在時,罪就會像不受歡迎的蔓生雜草,入侵我們的生活,讓我們的生命陷入黑暗。我們的上帝全然無瑕,在祂裡面沒有任何一點黑暗。身為祂的兒女,我們有能力和責任去抵擋罪惡,所以我們能「在光明中行,如同上帝在光明中」(約翰一書1章7節)。我們透過認罪悔改,罪得赦免並得享自由,再也不受罪惡轄制(8-10節),這是因為我們有一位偉大的中保耶穌(2章1節)。祂甘心為你我的罪付上最終代價,在十架上流下祂的寶血,「不是單為我們的罪,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」(2節)。

當上帝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罪時,我們可以選擇否認、逃避或推卸責任。但只要我們願意認罪悔改,上帝就能拔除罪根,使我們與人、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不再受到罪的危害。

— 鄧書琪

當你明白犯罪就是冒犯上帝,你會如何看待認罪悔改?
在你生命中有哪些罪根,需要徹底拔除?

慈愛的天父,請將我生命中的罪惡連根拔起,好讓我能與祢、與人更加親密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32-34章;馬可福音15章26-47節


靈命日糧 : 我們不孤單

讀經: 啟示錄3章14-22節


我站在門外叩門。—啟示錄3章20節


在美國作家弗雷德里克·布朗(Fredric Brown)的短篇懸疑小說《敲門》中,他寫道:「地球上的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,忽然響起了敲門聲。」咦!是誰在敲門,他們想要什麼?是什麼神祕的生物來找他?看來這人並不是孤身一人,你我也不是!

老底嘉教會響起了敲門聲(啟示錄3章20節),是什麼超自然的神祕人物來找他們?那是耶穌基督,「是首先⋯⋯末後的,又是那存活的」(1章17-18節)。祂的眼睛閃耀如同火焰,祂的「面貌如同烈日放光」(16節)。當祂最親密的朋友約翰看見祂的榮光,「就仆倒在祂腳前,像死了一樣」(17節)。信靠基督始於對上帝的敬畏。

我們並不孤單,這是件令人欣慰的事。耶穌「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,是上帝本體的真像,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」(希伯來書1章3節)。基督以祂的能力愛我們,而不是將我們置於死地。祂發出邀請:「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,我要進到他那裡去,我與他,他與我一同坐席」(啟示錄3章20節)。是誰在敲門?我們相信耶穌,是始於對上帝的敬畏,繼而敞開心門欣然接受耶穌。即使有時我們覺得全世界只剩自己一個人,別忘了,耶穌應許永遠與你我同在。感謝上帝,你我並不孤單!

— 韋陌格

為什麼基督的能力和慈愛是不可分開的?
為何兩者都至關重要?

耶穌,我要敞開心門,歡迎祢進入我的生命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30-31章;馬可福音15章1-25節


靈命日糧 : 讀經操練

讀經: 提摩太後書3章1-9、14-17節


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,於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。—提摩太後書3章16節


在19世紀後期,許多地區的人都在相同的時間開始了相似的事工。首先是加拿大的蒙特婁在1877年開展了一項事工。在1898年,美國的紐約市也推行類似的事工。到了1922年,估計每年夏天約有五千個這類的事工於北美各處進行。

這就是假期聖經學校(Vacation Bible School,簡稱VBS)早年的發展歷程,而這些先驅者之所以會熱情投入,是因為他們衷心期盼兒童和青少年能明白聖經。

保羅對他的年輕門生提摩太也有相似的熱切期盼,他指出「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」,並裝備我們「行各樣的善事」(提摩太後書3章16-17節)。但保羅不只是告訴我們閱讀聖經是一件好事而已,他在先前就已經提出警告:「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」(1節),會有讓人「終久不能明白真道」(7節)的假教師。所以我們要用聖經裝備自己,這是至關重要的,因聖經能使我們對這位救主有正確的認識,讓我們「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」(15節)。

研讀聖經並不僅限於孩子,也是大人該做的事;研讀聖經也不僅是假日的活動,而是每天當做的事。保羅說提摩太「是從小明白聖經」(15節),但研讀聖經,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。無論我們處於哪個人生階段,聖經的智慧都能使我們與耶穌緊密連結,這是上帝為我們設的假期聖經學校課程。

— 畢愷騰

你最喜歡哪一段聖經經文?這些經文如何指向基督?

慈愛的上帝,感謝祢賜下聖經,幫助我能藉此認識耶穌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28-29章;馬可福音14章54-72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