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靜止不動

讀經: 詩篇46篇


你們要休息,要知道我是上帝!—詩篇46篇10節


史上第一張拍到人的照片,是法國發明家路易·達蓋爾(Louis Daguerre)於1838年所拍攝的。照片顯示了一個人在中午時分,站在巴黎空蕩蕩的大街上。但這其中顯然有令人不解之處,因在那段時間,人行道和車道上應該是熙來攘往的行人與絡繹不絕的馬車,可是在照片中都沒有看到。

其實,照片裡的這個人並不是單獨一人。這張照片拍攝於巴黎繁華熱鬧的聖殿大道,當時一定有許多人與馬匹在那裡,只是沒有出現在照片中。達蓋爾發明的銀版攝影法需要七分鐘的曝光時間才能捕捉到影像,而且在七分鐘內,拍攝主體必須保持靜止。顯然人行道上的這個人之所以能被拍到,乃因他是當時唯一靜止不動的人,他正站著讓人給他擦皮鞋。

有時候,靜止不動所帶來的結果是行動和努力無法達到的。在詩篇46篇10節,上帝告訴祂的子民:「你們要休息,要知道我是上帝!」即使列國喧嚷(6節),大地搖動(2節),但安靜信靠上帝的人會發現,上帝「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」(1節)。

在這裡被譯為「休息」的希伯來文,也可譯為「住手」(新譯本)或「安靜」(當代譯本修訂版)。當我們安靜下來,不魯莽行動,只倚靠上帝,而不倚靠自己,我們就會發現,上帝是我們最穩固的避難所和力量(1節)。

— 龐雅各

你如何「安靜」倚靠上帝,好讓別人看見祂?
你在哪方面需要更加信靠上帝?

天父,請幫助我信靠祢,在祢永不止息的愛中安靜休息。

「休息」是上帝對人的心意,但我們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?歡迎瀏覽:全年讀經:
申命記26-27章;馬可福音14章27-53節



靈命日糧 : 改變

讀經: 路加福音6章27-31節


當愛你們的仇敵。—路加福音6章27節,新譯本


那是意義深刻的一次握手。在1963年3月的一個晚上,來自兩間大學的籃球隊員(一位黑人,一位白人)不顧種族隔離主義者的仇恨,相互握手。這是密西西比州歷史上的頭一遭,純白人的男子球隊與有黑人的球隊進行較量。當時該州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:白人球隊不准與有黑人球員的隊伍比賽。所以密西西比州立大學隊為了與有四個黑人球員的洛約拉大學比賽,用替補球員以掩人耳目的方式避開禁令,進行了這場象徵著「改變」的比賽。而洛約拉大學的黑人球員則在整個賽季忍受著種族歧視,被觀眾丟爆米花和冰塊且處處遭排斥。

但這些年輕球員沒有放棄。當晚洛約拉大學隊以61-51擊敗密西西比州大學隊,後來還贏得了全國冠軍。但那晚真正勝利的是什麼?是化仇恨為友愛。正如耶穌的教導:「你們的仇敵,要愛他!恨你們的,要待他好!」(路加福音6章27節)

耶穌的教導是一個改變生命的概念。我們若要像耶穌教導的那樣愛敵人,就必須服從祂那革新的命令而有所改變。如同保羅寫道:「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」(哥林多後書5章17節)。但耶穌革新的方式如何在我們裡面勝過舊有的模式呢?答案是藉著愛。然後,在彼此的身上,我們最終得以看見祂。

— 雷翠霞

在你的生活中,什麼原因會讓你視他人為敵?
你要做出哪些改變,才能用耶穌的愛來對抗仇恨?

慈愛的上帝,求祢幫助我,不將別人視為仇敵,而是祢寶貴的子民,並像耶穌那樣去愛他們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23-25章;馬可福音14章1-26節


靈命日糧 : 存心忍耐

讀經: 希伯來書11章39節-12章3節


存心忍耐,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。—希伯來書12章1節


看見我朋友艾拉在社群網站的動態更新時,我忍不住哭了。2022年,烏克蘭首都基輔遭敵軍圍困,住在那裡的艾拉不得不逃離家園。幾天後,她分享了一張自己過去完成跑步項目後舉起烏克蘭國旗的照片。她寫道:「我們都在盡最大的努力,為一場名為生命的馬拉松而奔跑。這幾天,讓我們帶著永遠不滅的盼望,竭盡所能地奔跑吧!」在接下來的日子,艾拉不斷發布消息,讓我們瞭解如何為她的國家遭受苦難的人們禱告並給予支持,她正以多種方式繼續跑這場馬拉松。

希伯來書12章呼籲信徒在奔跑前面的路程時要「存心忍耐」(1節),艾拉的一番話讓我對此有更深的體會。這個呼籲對應了第11章中對諸多信心偉人的生動描繪。「這許多的見證人,如同雲彩圍著我們」(12章1節),以勇敢、堅定的信心生活,甚至必須冒著生命危險(11章33-38節)。儘管這些見證人對上帝的應許只是「從遠處望見,且歡喜迎接」(13節),但他們是為永恆的事物而活,為永遠不滅的盼望而活。

所有相信耶穌的人都應當以這樣的方式生活,因為上帝國度的繁榮與平安,值得我們為此付出一切,而且支撐我們的是基督的榜樣和力量(12章2-3節)。

— 白茉妮

你見過哪些勇敢地堅守信仰的例子?
耶穌的榜樣如何給你盼望?

親愛的上帝,看見祢的子民在艱困的環境裡,仍勇敢堅定地信靠祢,讓我百感交集。求祢賜我勇氣,讓我也能像他們那樣跟隨祢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20-22章;馬可福音13章21-37節


靈命日糧 : 化敵為友

讀經: 羅馬書12章17-21節


若是能行,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。—羅馬書12章18節


新約研究學者貝里(Kenneth E. Bailey)提到有一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,知道如何在國際社會中保持一種不尋常的姿態。他與以色列及其周邊國家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。有人問他如何讓他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保持這種微妙的平衡,他回答說:「我們選擇我們的朋友,而且不鼓勵我們的朋友為我們選擇敵人。」

這是有智慧且切合實際的外交政策。這個非洲國家領袖在國際事務上樹立的模範,正是保羅勸勉每一位讀者在個人層面上應當要做的事。在保羅描述被基督改變的生命特質的長篇論述中,他寫道:「若是能行,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」(羅馬書12章18節)。他繼續強調我們與他人相處的重要性,提醒我們對待敵人的方式(20-21節),正反映了我們對上帝的信任和倚靠,知道祂會全然眷顧我們。

我們並不一定能與每個人和平相處(畢竟,保羅是說「若是能行」)。但身為基督徒,我們所當做的是讓上帝的智慧引導我們的生活(雅各書3章17-18節),好讓我們能與周圍的人和平共處並且使人和睦(馬太福音5章9節)。這難道不是我們尊榮這位和平之君最好的方式嗎?

— 柯貝爾

你在哪方面一直無法與人和平共處?
作為一個使人和睦的人,你要如何以恩慈化解衝突?

慈愛的天父,我原是與祢為敵,而今祢稱我為朋友。求祢使我成為和平之子,使我能向人展現同樣的恩典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17-19章;馬可福音13章1-2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