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強大而美善

讀經: 詩篇118篇13-14、22-29節


匠人所棄的石頭,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。—詩篇118篇22節


年輕的校園牧者感到很煩惱。我坦率地問他有沒有禱告尋求上帝帶領,像保羅說的那樣不住禱告,祈求上帝幫助,他聽了顯得很困惑。他在回答時承認:「我不確定禱告還有沒有用。」他皺著眉說:「我也不確定上帝是否垂聽,你看看這個世界就知道。」那位年輕的領袖正以一己之力「建立」福音事工,很可悲地,他失敗了。為什麼?因他拒絕了上帝。

耶穌是教會的房角石,但祂也常被人拒絕。事實上,最先拒絕祂的是祂家鄉的人(約翰福音1章11節)。今天,很多人仍然拒絕祂。他們拼命地把生活、工作,甚至是教會,都建立在不穩固的基礎上,例如自己的計劃、夢想及其他不可靠的東西。然而,唯有這位美善的救主才是我們的力量及拯救(詩篇118篇14節)。誠如聖經所說:「匠人所棄的石頭,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。」(22節)

假如我們的生活是一座房子,耶穌就是最重要的房角石。在信徒努力為祂所做的一切事上,祂都提供了唯一正確的準繩。因此,我們可以如此禱告:「耶和華啊,求祢拯救!耶和華啊,求祢使我們亨通!」(25節)結果會如何呢?「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!」(26節)願我們稱謝祂,因祂強大而美善。

— 雷翠霞

當你為上帝工作時,你有何夢想或計劃?在制定計劃時,你如何能以基督為房角石,並為了祂而建造一切?

主耶穌,我要頌讚祢,因祢是最重要的房角石。只有建基於祢,祢的教會及我的人生才會屹立不倒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23-24章;路加福音19章1-27節


靈命日糧 : 選擇放手

讀經: 羅馬書13章11-14節


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。—羅馬書13章14節


奧古斯丁在自傳《懺悔錄》描述他歸向耶穌那漫長又曲折的過程。有一次,他騎馬前往皇宮,準備向國王發表恭維的演說。當他正在苦思要如何奉承討好國王時,他留意到一個醉醺醺的乞丐正開心地與人說笑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靠著欺騙諂媚才能得到短暫的快樂,而這醉漢無需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擁有。於是,奧古斯丁停止追求世上的成功。

可是他仍然受情慾的奴役。雖然他知道自己若不脫離罪惡,就無法歸向耶穌,但他仍荒淫無度,無法自拔。所以他禱告說:「請賜予我貞潔……但不是現在。」

在信仰的旅程中,奧古斯丁一路跌跌撞撞,在救贖與罪惡之間苦苦掙扎,直至最後他無法繼續忍受。他受到其他基督徒的啟發,翻閱羅馬書13章13-14節:「行事為人要端正,……不可荒宴醉酒,不可好色邪蕩,……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,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。」

上帝用這些激勵人心的話語,徹底粉碎奧古斯丁生命中情慾的枷鎖,並把他「遷到祂愛子的國裡;⋯⋯在愛子裡得蒙救贖,罪過得以赦免」(歌羅西書1章13-14節)。後來,奧古斯丁成為一名主教,雖然仍會受名利與情慾的誘惑,但他最終知道自己犯罪時要仰望誰。他已悔改歸向耶穌,你呢?

— 韋陌格

是什麼阻礙你將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?
如果你選擇放手,你的人生將會有何改變?

天父,求祢不讓任何事物阻隔在祢我之間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21-22章;路加福音18章24-43節


靈命日糧 : 過度節省

讀經: 出埃及記16章21-30節


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。—出埃及記16章4節


梅英姑媽是出了名的節省。在她去世後,她的侄女們抱著苦樂參半的複雜心情,一邊緬懷姑媽,一邊整理她的遺物。她們在某個抽屜裡找到一個小塑膠袋,裡面裝有各式各樣排列整齊的短線。只見袋子的標籤上寫著:「線太短了,無法使用。」

為何一個人會保留並分類整理那些明知無法使用的東西呢?也許是因為這人曾飽嘗極度貧困的滋味。

當以色列人逃離埃及的奴役時,他們揮別了艱苦的生活。但他們轉眼就忘記上帝在領他們出埃及時,所施行的神蹟奇事,並且開始抱怨食物短缺。

上帝要以色列百姓信靠祂。在沙漠中,上帝提供嗎哪做為他們的食物,並且告訴摩西:「百姓可以出去,每天收每天的份」(出埃及記16章4節)。上帝也指示他們到第六天要多收一倍,因為在安息日不會降下嗎哪(5、25節)。有些以色列人聽從,但也有些不聽,結果可想而知(27-28節)。

無論是在富足或缺乏的時候,人們都會想緊抓不放,拼命囤積,極度地想要掌控一切。其實,我們不需要將所有的事情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也不需要過度節省或囤積任何東西。上帝才是我們的倚靠,因祂應許:「我總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」(希伯來書13章5節)

— 葛庭墨

你有時會用什麼方式試圖掌控一切?
過去,上帝曾如何向你顯明祂的信實?

天父,求祢幫助我聽從祢的話,凡事信靠祢!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9-20章;路加福音18章1-23節


靈命日糧 : 學習耶穌的愛

讀經: 約翰一書3章11-18節


小子們哪,我們相愛,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,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。—約翰一書3章18節


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一個火車站內,有個年輕人坐在月台的長椅上等車。他身穿長袖襯衫和西裝褲,卻一直打不好他的領帶。一位年長的女士見狀,便鼓勵她丈夫前去幫忙。當老先生彎下腰、手把手地教年輕人打領帶時,這溫馨的一幕被路人拍了下來。這張照片在網路上迅速流傳,許多網民紛紛留言,肯定了這不經意的善舉帶來的力量。

對於基督徒而言,善待他人反映了基督對你我那份自我犧牲的愛。這表達了上帝的慈愛,也是祂渴望祂的門徒能活出的生命,那就是「我們應當彼此相愛」(約翰一書3章11節)。約翰說凡憎恨弟兄或姐妹的,就是殺人的(15節),接著他以基督愛的行動為榜樣來勉勵我們(16節)。

無私的愛不一定需要轟轟烈烈的犧牲,它只是需要我們承認所有擁有上帝形象的人都是寶貴的,將他們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上,而且天天如此。在那些不經意的時刻,我們因為心中有愛而會關注別人的需要,並盡所能伸出援手,這就是無私。尤其是在沒有人要求我們這麼做的時候,我們願意不計個人得失,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服事人、為別人付出,我們便是學習像耶穌那樣去愛他人。

— 鄧書琪

你何時曾經歷他人無私的愛?
本週,你如何為他人付出這樣的愛?

慈愛的天父,無論祢差我到哪裡去,求祢幫助我看見人們的需要,並能以祢的憐憫和無私的愛去關懷他們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6-18章;路加福音17章20-37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