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饒恕的大能

讀經: 馬太福音18章23-35節


主啊,祢本為良善,樂意饒恕人,有豐盛的慈愛,賜給凡求告祢的人。—詩篇86篇5節


在2021年,新聞報導了有17名宣教士被一個幫派綁架。該幫派揚言,如果贖金數目沒達到他們的要求,他們就要殺死包括兒童在內的所有人質。很奇妙地,最終所有的宣教士不是獲得釋放,就是成功逃脫。當這些宣教士抵達安全地點後,他們向綁架者傳達了一個信息:「耶穌用自身的言行和榜樣來教導我們,饒恕的愛所帶來的力量,遠比憎惡暴力更強大。因此我們選擇原諒你們。」

耶穌清楚表明,饒恕是大有能力的。祂說:「你們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」(馬太福音6章14節)。後來,耶穌回答彼得的問題,也讓我們知道應饒恕人幾次,祂說:「不是到七次,乃是到七十個七次」(18章22節;參閱21-35節)。在十字架上,耶穌的禱告讓我們看到了上帝的饒恕:「父啊,赦免他們!因為他們所做的,他們不曉得。」(路加福音23章34節)

當雙方都願意尋求和解與撫平傷害時,最大的饒恕才能得以實現。雖然饒恕無法完全抹滅所帶來的傷害,而且還是得要面對痛苦或破裂的關係,但饒恕有助於修復關係,並可見證上帝的慈愛和大能。讓我們這些已蒙上帝饒恕的人,為了上帝的榮耀,也去饒恕別人吧!

— 白德夫

你覺得在什麼時候最難饒恕人?
你要如何靠著聖靈的幫助去饒恕人?

耶穌,求祢幫助我能與那些需要我原諒的人和好,以此見證祢的大能和良善。

饒恕並不是要為冒犯者找藉口,而是表示我們要得著上帝的醫治。歡迎點擊連結: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4-15章;路加福音17章1-19節


靈命日糧 : 發掘創造之美

讀經: 詩篇95篇1-7節


地的深處在祂手中。—詩篇95篇4節


位於歐亞國家格魯吉亞的庫魯伯亞拉洞穴,是地球上被人探索過的其中一個最深的洞穴。一支探險隊已探測到這又黑又恐怖的垂直洞穴深達2,197米,相當於深入地球7,208英尺!大約有四百個類似的洞穴,分布於該國其他地區和全球各地。隨著越來越多的洞穴不斷被人發現,最深洞穴的記錄也不斷被刷新。

創造的奧秘持續被人發掘,讓我們更瞭解自己所處的宇宙,也讓我們對上帝在地球上無與倫比的創造驚嘆不已,祂還吩咐我們管理一切受造物(創世記1章26-28節)。這位上帝是如此偉大,所以詩人邀請所有人向祂「歌唱」和「歡呼」(詩篇95篇1節)。明天是世界地球日,當我們慶祝這個日子時,讓我們思想上帝那不可思議的創造之工。地球上所有一切,無論是否已經被人發掘,都是我們俯伏敬拜祂的理由(6節)。

上帝不僅知道祂所創造的廣袤天地,祂也瞭解我們的心靈深處。在人生的某個時期,我們可能會有黑暗甚至可怕的經歷,就像在格魯吉亞的洞穴一樣。但我們知道,即使在這樣的時刻,上帝仍會以祂的大能和慈愛看顧我們。正如詩人所說,我們是祂的子民,是「祂草場的羊」(7節)。

— 洪可婷

上帝曾如何引導你走過人生的黑暗時期?
在你目前的人生階段,上帝要你如何信靠祂?

創造萬物的上帝,即使我身處最黑暗的地方,求祢幫助我仍相信祢必看顧我!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2-13章;路加福音16章


靈命日糧 : 繼續前進

讀經: 腓立比書3章12-16節


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。—腓立比書3章13-14節


在森林裡跑步時,我試圖找一條捷徑,卻走到了一條不熟悉的小徑。為了知道自己是不是找錯了路,我便詢問從對面跑過來的人,這條路線是否正確。

他很自信地回答說:「這條路沒錯,繼續跑就對了!」他看見我疑惑的神情,連忙補充說:「放心,每條錯的路線我都跑過了!但沒關係,這都是跑步的一部分。」

這真是對我的信仰歷程最貼切的描述!我曾有多少次偏離上帝,屈服於誘惑,因生活中的事物而未能專心跟從上帝?然而,上帝每次都原諒了我,雖然知道我肯定會再次跌倒,但祂還是幫助我繼續前進。上帝知道我們容易走錯路,但如果我們承認自己的罪,並讓祂的靈改變我們,祂總是樂意一次又一次地寬恕我們。

使徒保羅也知道這都是信仰歷程的一部分。他完全明白自己過去的罪惡和目前的軟弱,他期望自己能像基督那樣完美,但他也知道自己尚未達到(腓立比書3章12節)。然而,保羅並不氣餒,他說:「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」(13-14節)。跌倒是我們與上帝同行的一部分:祂會藉著我們的錯誤來熬煉和潔凈我們。祂的恩典使我們能夠被寬恕,然後靠著祂繼續前進!

— 許文榮

今天你可以向上帝承認哪些錯誤?知道上帝會赦免你,
如何幫助你在信仰的旅程上繼續前進?

上帝,感謝祢的憐憫。求祢幫助我活出討祢喜悅的生活,我知道祢的靈在我裡面工作,使我能越來越像耶穌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9-11章;路加福音15章11-32節


靈命日糧 : 租借朋友!

讀經: 傳道書4章7-12節


我勞勞碌碌,刻苦自己,不享福樂,到底是為誰呢?—傳道書4章8節


對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來說,生活變得越來越孤獨。根據調查顯示,自1990年以來,沒有朋友的美國人增加了四倍。在某些歐洲國家,有高達20%的人口感到孤獨。在日本,有些老人甚至會故意犯罪,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監獄裡得到其他囚犯的陪伴。

有些商家想到了解決孤獨問題的方案──租借朋友。這些「朋友」以時計費,他們會在咖啡館陪客戶見面聊天,或陪客戶參加聚會。有人問一位這樣的「朋友」她的客戶是誰,她說:「大多是30到40歲孤單寂寞的專業人士。他們的工作時間長,沒有時間結交很多朋友。」

傳道書4章描述了一個孤單的人「無子無兄」。他「勞碌不息」,雖然家道豐裕卻仍不滿足(8節)。他自問:「我勞勞碌碌,⋯⋯到底是為誰呢?」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困境。但他若花時間經營友誼,結果就會好得多了。背負重擔時,有人能與他分擔;遇到困難時,有人能提供幫助(9-12節)。因為說到底,有成功但沒有朋友一切盡是「虛空」(8節)。

傳道書告訴我們,三股合成的繩索不容易扯斷(12節)。但這條繩索也不能快速編織而成。既然真正的朋友是無法租到的,那麼就讓我們投入時間建立友誼,並且讓上帝成為第三股繩索,使我們能緊密相連。

— 霍薛頓

你如何投注時間和精力經營友誼?
現在你可以邀請誰加入你的朋友圈?

親愛的天父,請幫助我成為別人忠誠的好朋友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6-8章;路加福音15章1-1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