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復興臨到

讀經: 歷代志下7章11-16節


我名下的子民,若是自卑……,我必從天上垂聽。—歷代志下7章14節


歐魯昆(Aurukun)是澳洲北部的一個小鎮,當地人口由七個原住民部族組成。雖然在100年前福音已傳至該地,但以牙還牙、以眼還眼的報復行動有時還會發生。2015年,部族間的衝突加劇,緊張情勢升溫,一旦發生殺人案件,凶手的家族中就必須有人血債血償。

但在2016年初卻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,歐魯昆的居民開始禱告尋求上帝。隨之而來的是眾人悔改,然後集體洗禮,大復興臨到整個小鎮。居民喜樂地在街上手舞足蹈,而被害者的家屬不但沒有施行報復,還原諒了凶手的家族。很快地,教堂每個主日的聚會人數上達千人,而這小鎮僅有1,300人!

我們在聖經中也看到類似的復興,就像希西家王在位的日子,百姓喜樂地回轉歸向上帝(歷代志下30章);在五旬節那日有數千人悔改(使徒行傳2章38-47節)。雖然復興是上帝的作為,按照祂所定的時間發生,但歷史表明在復興之前必有禱告。正如上帝對所羅門說:「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,若是自卑、禱告,尋求我的面,轉離他們的惡行,我必從天上垂聽,赦免他們的罪,醫治他們的地。」(歷代志下7章14節)

復興臨到歐魯昆的居民,為整個小鎮帶來喜樂與和好,你我居住的城市也需要這樣的轉變!讓我們懇求天父,使這樣的復興也臨到我們。

— 霍薛頓

復興雖無公式可循,但你認為哪些因素能帶來復興?
今天你要如何回應上帝,以得著復興?

親愛的天父,求祢使復興臨到這地,就從我開始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5章;馬可福音1章23-45節


靈命日糧 : 禱告卡

讀經: 以弗所書6章10-20節


靠著聖靈,隨時多方禱告祈求。—以弗所書6章18節


在我擔任導師的一個寫作研討會上,塔米遞給我一張明信片,背面有她親手寫下的禱告詞。原來她閱讀了導師們的簡歷後,就針對各人的情況,在不同卡片上寫下禱告詞。她將卡片交給每位導師,並為他們禱告。我看了她特意為我所寫的禱告詞,周全詳盡,心裡十分佩服,很感謝上帝藉著塔米的舉動鼓勵我,接著我也為她禱告。在研討會期間,每當我因身體的疼痛與疲勞而覺得難熬時,我就會拿出那張明信片。每次重讀塔米的禱告詞,上帝都能藉此使我重新得力。

使徒保羅意識到為人代禱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。他呼籲信徒們預備好與「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」(以弗所書6章12節)。他強調我們需要相互代禱,並且鼓勵眾人要持續和具體地禱告。保羅請求大家大膽地為他禱告祈求,他說道:「也為我祈求,使我得著口才,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(我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戴鎖鏈的使者)。」(19-20節)

當我們彼此代禱時,聖靈會安慰我們,並堅定我們的決心。聖靈向我們印證,我們需要祂,也需要彼此。聖靈也向我們保證,上帝會聆聽我們每一個禱告,無論是有聲或無聲的祈求,或是寫在禱告卡上的禱文,上帝都會按著祂完美的旨意回應我們。

— 鄧書琪

上帝如何藉著別人的代禱讓你得幫助?
今天,你能用禱告卡去鼓勵誰呢?

親愛的上帝,請幫助我來到祢面前,滿有信心地為自己、為他人祈求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3-24章;馬可福音1章1-22節


靈命日糧 : 完全潔淨

讀經: 以賽亞書64章1-8節


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,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。—以賽亞書64章6節


最近,為了要接待客人,我和妻子預先在家中做大掃除。我注意到廚房地板的白色瓷磚上有一些深色的污漬,那是一些頑固的污漬,必須跪著擦洗才能清除。

但沒過多久,我發現了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,原來我擦拭得越多,就會顯出更多其他污漬的存在。因為我清除的每個污漬,只會讓其他的污漬更加明顯。突然間,我家廚房的地板似乎變得超級骯髒。在那一瞬間,我才明白,無論自己多麼努力,永遠無法將地板完全清潔乾淨。

關於人想自己潔淨罪污,聖經也提出類似的觀點: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除去自己的罪。先知以賽亞似乎覺得以色列民不可能得著上帝的拯救(以賽亞書64章5節),他說:「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,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。」(6節)

但以賽亞知道上帝的美善會帶來盼望,所以他禱告說:「耶和華啊,現在祢仍是我們的父!我們是泥,祢是窯匠」(8節)。以賽亞明白,我們無法潔淨的部分,唯有上帝才能潔淨,就連那最頑固的污漬也必「變成雪白」(1章18節)。

我們無法擦去自己生命中的罪污與痕跡,但令人慶幸的是,我們可以靠著這位為你我犧牲自己的耶穌得著救恩,罪污得著完全的潔淨(約翰一書1章7節)。

— 何安德

為何有些人很難接受上帝的赦免?
你認為你為何會嘗試靠自己處理罪的問題?

天父啊,祢早已白白賜下赦罪的恩典,求祢幫助我能謙卑接受,而非試圖賺取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1-22章;馬太福音28章


靈命日糧 : 反映基督的光

讀經: 約翰福音1章4-9節


生命在祂裡頭,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—約翰福音1章4節


為了要在自己的風景油畫中,準確捕捉反射光的美感,藝術家阿爾芒·卡布雷拉(Armand Cabrera)秉持一個關鍵的藝術原則:「反射光永遠不能像它的光源那樣強烈。」卡布雷拉觀察到新手畫家傾向於誇大反射光,於是他提出質疑:「反射光是屬於陰影區塊,它的目的是用來襯托,而非與畫作中的明亮區塊相互競爭!」

聖經也有類似的觀點,表明耶穌就是「人的光」(約翰福音1章4節)。施洗約翰來,「為要作見證,就是為光作見證,叫眾人因他可以信」(7節)。約翰福音的作者告訴我們,施洗約翰「不是那光,乃是要為光作見證」(8節)。

如同施洗約翰一樣,我們也蒙上帝揀選,要向這個不信的世界反映基督的光,照亮那些生活在陰暗之處的人。這是我們的角色,正如有人說:「或許是因為不信的人無法直接承受上帝全然榮耀炫目的光輝。」

卡布雷拉教導他的學生說:「在一個場景中,只要有光直接照在某個物體上,這個物體就會成為一道光源。」同樣地,因耶穌是「真光,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」(9節),我們才能以見證人的身分發光。當我們反映耶穌的光時,願世人都藉著我們看到祂榮耀的光輝而驚嘆不已。

— 雷翠霞

你要如何反映基督的光?
你能在世界哪些陰暗處發出基督的光,讓人得到改變?

上帝啊,祢是美麗的真光,請照亮我!請幫助我,在這不信世界的陰暗處散發祢的光芒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19-20章;馬太福音27章51-66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