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接受挑戰

讀經: 約翰福音13章3-15節


正如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。—馬太福音20章28節


雖然迪安只有13歲,但他毅然接受了一項服務別人的挑戰。他和媽媽聽說有人號召孩子們在暑假期間,免費幫忙50個家庭除草。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協助退伍老兵、單親媽媽、身心障礙人士,或任何需要幫助的人。這項服務的創始人本身已在美國為2500個家庭除過草(50個州各50個家庭),他設立這項服務的目的,是要教導人們敬業樂業和回饋社區的重要性。儘管天氣炎熱,而且青少年在暑假還有許多可以參加的活動,但迪安卻仍選擇為他人服務,並且完成這項挑戰。

耶穌也呼召基督徒接受服事他人的挑戰。耶穌在為世人捨命的前一晚,與眾門徒共進晚餐(約翰福音13章1-2節)。祂非常清楚自己即將面對的苦難和死亡,但祂仍起身離席,在腰間綁上毛巾開始為門徒服務,洗他們的腳(3-5節)。耶穌對門徒說:「我是你們的主,你們的夫子,尚且洗你們的腳,你們也當彼此洗腳。」(14節)

耶穌是謙卑的僕人,是我們的榜樣。祂關懷眾人,醫治盲人和病患,宣揚上帝國度的福音,並為世人流血捨命。因為耶穌基督愛你,所以你可以求問祂,本週祂要你去服事哪些人。

— 施安妮

對你而言,上帝的慈愛與憐憫,
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?
你如何用自己的恩賜和才能去服事人?

親愛的上帝,求祢使我明白,我如何像祢愛我一樣去愛他人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上4-6章;路加福音9章1-17節


靈命日糧 : 不是一點點

讀經: 馬太福音16章21-28節


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—馬太福音16章24節


每次要搬去新的地方,我們多少都會捨棄一點東西。但如果要在位於南極的特雷亞斯鎮(Villas Las Estrellas)定居,就真的得先捨棄身上的某個東西了。這個地方長年酷寒、四周荒涼,最近的醫院遠在一千公里之外,若有人患上闌尾炎而闌尾破裂,就會有生命危險。所以每個居民搬到此處之前,都必須先切除闌尾。

很極端吧?然而,與成為上帝國度的子民相比,這並不算什麼。在耶穌的時代,由於許多人是用自己的方式跟隨耶穌,而不是照耶穌的心意(馬太福音16章25-27節),於是耶穌便重新定義成為門徒是什麼意思。祂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」(24節)。這包括要準備捨棄任何與祂或上帝國度有抵觸的事物。當我們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時,就是宣告自己願意承受社會和政治的打壓,甚至願為了跟隨基督而犧牲生命。除了捨己和背起,我們也要持守真心跟隨祂的意願。這是我們在跟隨耶穌時要保持的態度,好讓我們能時時倚靠祂的引導來服事祂,甚至願意捨棄一切。

跟隨耶穌所包含的意義,絕不只是捨棄我們生命中的一點東西而已。跟隨耶穌意味著,靠著祂的幫助,我們的整個生命,甚至包括我們的身體都單單順從祂、降服於祂。

— 魏馬文

對你而言,何謂跟隨耶穌?
祂要你如何為祂獻上自己的生命?

親愛的耶穌,求祢幫助我,讓我捨棄任何與祢和祢的國度有抵觸的事物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上1-3章;路加福音8章26-56節


靈命日糧 : 住在祂家裡

讀經: 約翰福音15章1-11節


你們要住在我裡面,我也就住在你們裡面。—約翰福音15章4節,新譯本


幾年前,我們從動物收容所領養一隻叫墨墨的成年黑貓。說實話,我只是想讓牠來消滅家裡的老鼠,但我的家人卻是想要養一隻寵物。收容所提供我們一套嚴格的指示,告訴我們第一週要在固定的時間餵食墨墨。這樣牠就會知道我們的房子就是牠的家,是一個屬於牠的地方,在這裡牠一定有東西吃,也很安全。如此一來,即使墨墨可能出去遊蕩,最終牠總會回家。

如果我們不知道真正的家在哪裡,就會為了尋找良善、愛與意義,四處遊蕩而一無所獲。但如果我們想要尋得自己生命的真正意義,就當謹記耶穌說:「你們要住在我裡面」(約翰福音15章4節,新譯本)。聖經學者布魯納(Frederick Dale Bruner)強調,「住」能喚起一種家庭與居所的感覺。因此,他把耶穌的這句話翻譯成:「你們要住在我家裡。」

耶穌以枝子連於葡萄樹來解釋這句話的含意。枝子如果要存活,就必須一直緊緊連結、抓住所歸屬的「家」。

在這世上,我們會聽到許多空洞虛妄的承諾,號稱能解決各種難題,或提供我們新的「智慧」和璀璨的未來。但如果我們要尋求生命的真諦,就必須住在耶穌裡面。我們必須住在耶穌的家裡。

— 郭惟恩

什麼會使你在外遊蕩,而遠離耶穌的家?
耶穌曾如何向你顯明,祂是你真正的生命泉源?

耶穌,我愛遊蕩,常受到誘惑而遠離祢,請祢幫助我,讓我住在祢的家中,祢是我的生命,我要常在祢裡面。



全年讀經:
路得記1-4章;路加福音8章1-25節


靈命日糧 : 祂賜你力量

讀經: 哥林多後書12章9-10節


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—哥林多後書12章9節


美國職業足球員克里斯蒂安·普利西奇(Christian Pulisic)因多次受傷而嚴重影響他的職業生涯。當他得知自己不在歐洲冠軍聯盟準決賽的首發陣容裡之後,他感到很失望。然而,他談到上帝如何親自給了他啟示,他說:「我像平常一樣,向上帝尋求幫助,而祂給了我力量,我感覺祂總是與我同在。如果沒有這份感覺,我真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面對。」後來在那場比賽中,普利西奇遞補上陣,最終做出重大的貢獻。他發動巧妙的攻勢,讓隊友踢進致勝的一球,確保了球隊在冠軍賽中的地位。這些經歷讓他上了非常寶貴的一課:我們可以將自己的弱點,視為上帝顯露祂無比大能的機會!

這個世界告訴我們,遇到問題時要依賴自己的力量。但是聖經的智慧教導我們,在最艱難的境遇中,是上帝的恩典與大能賜予我們力量(哥林多後書12章9節)。因此,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地行事,知道我們絕不是獨自面對試煉。我們的「軟弱」成為上帝彰顯大能的機會,祂必賜給我們力量,並且支持我們(9-10節)。因此,我們可以用這些難處去讚揚上帝,為祂的美善獻上感謝,並與其他人分享這些遭遇,使他們也能經歷上帝的愛。

— 駱金妍(Kimya Loder)

你曾在何時想靠自己克服困難?
你如何向上帝尋求力量?

親愛的天父,謝謝祢做我力量的源頭,並且天天引導我。



全年讀經:
士師記19-21章;路加福音7章31-5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