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保守你心

讀經: 箴言4章20-27節


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,是由心發出。—箴言4章23節


匈牙利籍數學家亞伯拉罕·沃德(Abraham Wald)於1938年移居美國後,在二戰中貢獻了他的專長。當時,美國軍方想方設法要保護美國戰機免受敵軍的炮擊,因此要求沃德和他在統計研究團隊裡的同僚計算要如何加裝鋼板,使戰機能更有效地防禦炮火的攻擊。一開始,軍方的作法是檢視返回的戰機,查看哪個部位受損最為嚴重。但沃德憑藉著他敏銳的洞察力,指出這些戰機雖然中彈受損但仍能倖存。他認為最需要加強防護的部位僅能從墜毀的戰機上找到。顯然地,戰機最脆弱的部位就是引擎,一旦引擎被擊中就會墜機,當然無法順利返回,更不必提檢視了。

所羅門王教導我們要保護身上最脆弱的部位,也就是我們的心。他告誡他的兒子要保守己心,因為一切皆由心發出(箴言4章23節)。上帝的教誨能引導我們的一生,帶領我們避開錯誤的決策,並教導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何處。

若我們藉著聽從上帝的教導,加強防護自己的心,就越能使我們的「腳離開邪惡」,並且持續堅穩地與上帝同行(27節)。我們每天都會進入危機四伏的敵人陣營,但只要以上帝的智慧保守我們的心,我們就能遵行上帝的旨意,活出榮耀祂的生命。

— 洪可婷

你的心目前最無法抗拒的是什麼呢?
上帝的智慧如何保守你?

上帝,求祢保守我的心免受一切傷害,我要藏身在祢懷中,堅定地倚靠祢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1-3章;馬可福音3章


靈命日糧 : 真理與傳統

讀經: 馬可福音7章8-13節


你們是離棄上帝的誡命,拘守人的遺傳。—馬可福音7章8節


一位年輕的媽媽在做滷水鴨時,會將整隻鴨子切成兩半之後,才將鴨子和滷料放進大鍋裡一起煮。她丈夫問她為何要把鴨子切成兩半,她回答說:「因為我母親一向都是這樣做的啊!」

然而,丈夫的疑問卻激起她的好奇心,於是她詢問母親這個傳統做法的由來。母親告訴她,因為家裡的鍋子小,所以需要將鴨子切成兩半才能放得下。這個回答令她啼笑皆非,因為她自己有許多大鍋子,將鴨子切半根本是多此一舉。

許多傳統的由來都是因著某些需求而開始的,但代代流傳卻無人質疑,最後就成了我們慣常的做法。人們想遵循傳統是很自然的事,在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也是如此。當他們看到有人似乎違反宗教規條,便深表不滿(馬可福音7章1-5節)。

但耶穌對法利賽人說:「你們拘守著人的傳統,卻離棄了上帝的誡命」(8節,新譯本)。祂表明傳統習俗絕對不能取代聖經的智慧,一個人若真心渴望跟隨上帝(6-7節),就會更看重自己內心的態度,而非僅限於外在的行為表現。

我們對任何極為看重且嚴謹遵守的傳統習俗,都應該經常審視,權衡它是否與真理一致。上帝所啟示我們真正需要的真理,永遠超越一切的傳統習俗。

— 潘愷蘭(Katara Patton)

你堅守哪些傳統習俗?
這些習俗符合聖經中的教導嗎?

天父,求祢幫助我遵行祢的命令,願意棄絕任何抵觸聖經真理的傳統習俗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6-27章;馬可福音2章


靈命日糧 : 復興臨到

讀經: 歷代志下7章11-16節


我名下的子民,若是自卑……,我必從天上垂聽。—歷代志下7章14節


歐魯昆(Aurukun)是澳洲北部的一個小鎮,當地人口由七個原住民部族組成。雖然在100年前福音已傳至該地,但以牙還牙、以眼還眼的報復行動有時還會發生。2015年,部族間的衝突加劇,緊張情勢升溫,一旦發生殺人案件,凶手的家族中就必須有人血債血償。

但在2016年初卻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,歐魯昆的居民開始禱告尋求上帝。隨之而來的是眾人悔改,然後集體洗禮,大復興臨到整個小鎮。居民喜樂地在街上手舞足蹈,而被害者的家屬不但沒有施行報復,還原諒了凶手的家族。很快地,教堂每個主日的聚會人數上達千人,而這小鎮僅有1,300人!

我們在聖經中也看到類似的復興,就像希西家王在位的日子,百姓喜樂地回轉歸向上帝(歷代志下30章);在五旬節那日有數千人悔改(使徒行傳2章38-47節)。雖然復興是上帝的作為,按照祂所定的時間發生,但歷史表明在復興之前必有禱告。正如上帝對所羅門說:「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,若是自卑、禱告,尋求我的面,轉離他們的惡行,我必從天上垂聽,赦免他們的罪,醫治他們的地。」(歷代志下7章14節)

復興臨到歐魯昆的居民,為整個小鎮帶來喜樂與和好,你我居住的城市也需要這樣的轉變!讓我們懇求天父,使這樣的復興也臨到我們。

— 霍薛頓

復興雖無公式可循,但你認為哪些因素能帶來復興?
今天你要如何回應上帝,以得著復興?

親愛的天父,求祢使復興臨到這地,就從我開始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5章;馬可福音1章23-45節


靈命日糧 : 禱告卡

讀經: 以弗所書6章10-20節


靠著聖靈,隨時多方禱告祈求。—以弗所書6章18節


在我擔任導師的一個寫作研討會上,塔米遞給我一張明信片,背面有她親手寫下的禱告詞。原來她閱讀了導師們的簡歷後,就針對各人的情況,在不同卡片上寫下禱告詞。她將卡片交給每位導師,並為他們禱告。我看了她特意為我所寫的禱告詞,周全詳盡,心裡十分佩服,很感謝上帝藉著塔米的舉動鼓勵我,接著我也為她禱告。在研討會期間,每當我因身體的疼痛與疲勞而覺得難熬時,我就會拿出那張明信片。每次重讀塔米的禱告詞,上帝都能藉此使我重新得力。

使徒保羅意識到為人代禱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。他呼籲信徒們預備好與「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」(以弗所書6章12節)。他強調我們需要相互代禱,並且鼓勵眾人要持續和具體地禱告。保羅請求大家大膽地為他禱告祈求,他說道:「也為我祈求,使我得著口才,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(我為這福音的奧秘作了戴鎖鏈的使者)。」(19-20節)

當我們彼此代禱時,聖靈會安慰我們,並堅定我們的決心。聖靈向我們印證,我們需要祂,也需要彼此。聖靈也向我們保證,上帝會聆聽我們每一個禱告,無論是有聲或無聲的祈求,或是寫在禱告卡上的禱文,上帝都會按著祂完美的旨意回應我們。

— 鄧書琪

上帝如何藉著別人的代禱讓你得幫助?
今天,你能用禱告卡去鼓勵誰呢?

親愛的上帝,請幫助我來到祢面前,滿有信心地為自己、為他人祈求。



全年讀經:
利未記23-24章;馬可福音1章1-22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