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家裡的人

讀經: 以弗所書2章19-22節


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,是與聖徒同國,是上帝家裡的人了。—以弗所書2章19節


廣受歡迎的英國電視劇《唐頓莊園》是虛構的故事,講述考利家族如何經歷英國二十世紀初期社會結構的轉變。劇中一個關鍵角色湯姆·布蘭森原本是該家族的司機,後來卻娶了考利家族最小的女兒,震驚了所有人。這對年輕人因此被家族流放一段時間,最終回到唐頓莊園,而湯姆也正式成為家族的一分子,得到只有身為家族成員才擁有的權利與特權。

我們也曾被視為「外人和客旅」(以弗所書2章19節),不能得到上帝家裡的人才享有的權利。但因著耶穌,所有的信徒不論任何背景都能與上帝和好,並且能被稱為祂「家裡的人」(19節)。

身為上帝家裡的人,可享有極美好的權利與特權。我們可以「放膽無懼,篤信不疑地來到上帝面前」(3章12節),可以無所限制亦不受攔阻地親近上帝。我們也因此加入了一個更大的家庭,一個彼此支持與鼓勵的信仰群體(2章19-22節)。作為上帝家裡的人還有一項特權,那就是能幫助彼此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(3章18節)。

懼怕或懷疑很容易使我們感覺自己是局外人,以致無法享受作為上帝家中成員的各種益處。你能再次來感受上帝慷慨且無限的愛(2章8-10節),並沐浴在作祂兒女的奇妙中!

— 夏莉珊

作為上帝家中成員還有哪些益處?知道你是上帝的孩子,能如何激勵你今天就充滿信心地來親近祂?

天父上帝,謝謝祢歡迎我成為祢家中的一分子,並賜給我作為上帝兒女所能享有的權利與特權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15-16章;馬可福音6章1-29節


靈命日糧 : 遠離那扇門

讀經: 箴言5章1-14節


你所行的道要離她遠,不可就近她的房門。—箴言5章8節


睡鼠的鼻子抽搐了一下,嗅到了附近有好吃的東西。牠隨著香味,果然找到了一個盛滿美味種子的餵鳥器。睡鼠沿著鐵鏈爬到小屋形狀的餵鳥器,從一扇門溜了進去,整夜都在那裡吃東西。到了早晨,牠才意識到自己身陷困境。小鳥透過餵食器的門啄牠,但牠因為吃了太多種子,體型大了一倍,無法再穿過那扇門逃出去。

門可以將我們引向美好的地方,或是危險的地方。所羅門在箴言5章關於避免性誘惑的勸誡中,特別提到不可靠近淫婦的房門。他說,雖然性犯罪很誘人,但若你追求那誘人的快感,就會惹禍上身(5章3-6節)。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那扇門,因為若你走進去,你就會被困在其中,失去尊嚴和榮譽,也會被外人吞盡你一切的財富(7-11節)。反之,所羅門勸誡我們要享受與自己配偶的親密關係(15-20節)。其實,所羅門的忠告也可以應用在更廣泛的罪行上(21-23節)。不管是過度飲食、過度消費,還是其他誘惑,上帝都可以幫助我們避開那扇通往陷阱的大門。

相信當餵鳥器的主人找到睡鼠並把牠釋放出來時,睡鼠一定很高興。值得慶幸的是,當我們被困時,上帝的手也隨時準備釋放我們。但是在這之前,讓我們先向上帝求取力量,以避免進入陷阱之門。

— 霍薛頓

哪扇「門」會引你陷入最大的誘惑?
今天你會如何避開那扇門?

全能的上帝,求祢幫助我遠離通往陷阱的門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12-14章;馬可福音5章21-43節


靈命日糧 : 效法基督

讀經: 哥林多前書10章23節-11章1節


你們該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樣。—哥林多前書11章1節


沒有言語,只有音樂和動作,這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舉行的24小時尊巴舞馬拉松。世界各地有數千人一同在網上跟隨著來自印度、中國、墨西哥、美國、南非、歐洲及其他地方的教練跳舞。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不受語言限制而能步伐一致地舞動,這是為什麼呢?尊巴舞是1990年代中期,由一位哥倫比亞的健美操教練所創建的,而這些熱愛尊巴舞的教練運用了非語言提示來與學員進行交流。教練如何舞動,學員便如何跟隨,整場舞蹈無需任何言語或喊口令。

言語有時可能會造成障礙,甚至還會造成混亂,就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提到哥林多教會的情況,他們對於能否吃某些食物的議題上有爭議,因而帶來混亂(10章27-30節)。但是我們的行為可以超越障礙,甚至平息混亂。正如保羅在今天的經文中所說的,我們應該藉著自己的行為向世人展現如何效法耶穌──只尋求「眾人的益處」(32-33節)。當我們「效法基督」(11章1節)時,我們就是邀請世人來相信祂。

正如有人曾經說過﹕「任何時候都要傳福音,必要時才使用言語。」當我們跟隨耶穌的帶領時,願祂引導我們所做的一切,讓他人能看到我們真實的信仰,並願我們的言行舉止都為「榮耀上帝而行」(10章31節)。

— 潘愷蘭

你的行為能讓他人注意到你的信仰嗎?
人們要如何透過你的言語和行為看見基督?

親愛的天父,感謝祢讓耶穌成為我們的榜樣,求祢教導我如何每天在言行舉止上效法祂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9-11章;馬可福音5章1-20節


靈命日糧 : 向眾星挑戰

讀經: 詩篇8篇


人算什麼,祢竟顧念他?—詩篇8篇4節


在二十世紀初期,義大利詩人菲利波·托馬索·馬里內蒂(F. T. Marinetti)發起了未來主義運動。這一場藝術運動否定了過去,嘲笑傳統的審美觀念,並誇耀機械科技。1909年,馬里內蒂撰寫了他的《未來主義宣言》,其中表明「蔑視女性」,對「揮拳擊打」予以表揚,並主張「我們要歌頌戰爭」。宣言的結論是﹕「我們昂首屹立於世界之巔,再次向眾星發出我們狂傲的挑戰!」

馬里內蒂的宣言發表之後五年,現代戰爭就開始了。事實上,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不值得歌頌,而馬里內蒂於1944年去世,眾星依然燦爛,對他完全不予理會。

大衛王曾在詩歌中提到星宿,但觀點卻與馬里內蒂截然不同。他寫道﹕「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,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,便說,人算什麼,祢竟顧念他?世人算什麼,祢竟眷顧他?」(詩篇8篇3-4節)大衛的提問不是出於懷疑,而是出於謙卑。大衛知道創造如此浩大宇宙的上帝確實顧念我們,祂知曉關乎我們的每一個細節,不論是好,是壞,是謙卑,是傲慢,甚至是荒唐。

挑戰眾星根本毫無意義可言,反而,是它們挑戰你我來讚美我們的創造者。

— 葛庭墨

當今有哪些哲學思想或運動,否定了上帝的存在?是什麼使你想起創造你的主,又如何促使你去讚美祂?

親愛的天父,我以讚嘆、敬畏和謙卑的心,感謝祢對我的愛。我是誰?祢竟然如此愛我!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7-8章;馬可福音4章21-41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