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既威嚴又慈愛

讀經: 申命記4章5-8、11-14節


那時,你們近前來,站在山下,山上有火燄沖天,並有昏黑、密雲、幽暗。—申命記4章11節


在2020年,厄瓜多爾的桑蓋火山爆發,根據BBC的報導,黑色的火山灰雲噴到超過12,000公尺的高空,排出的火山灰將四個省份(約802平方公里)覆蓋在灰燼與污煙之下。天空變得灰暗陰森,嚴重的空氣污染簡直讓人無法呼吸。有一位農夫描述當時嚇人的情景:「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些灰是從哪兒來的。只看到天空變得幽暗,大家都害怕極了。」

古時,那群站在西奈山下的以色列民,也同樣感到恐懼戰兢,當時「山上有火燄沖天,並有昏黑、密雲、幽暗」(申命記4章11節)。上帝發聲如雷,百姓顫抖,這是多麼震天駭地的景象啊!與永活的上帝面對面是如此令人敬畏的經驗,人們甚至站立不住。

後來,當上帝說話時,眾民「只聽見聲音,卻沒有看見形象」(12節)。但這令人骨頭發顫的聲音卻帶來生命與盼望。上帝向以色列人頒布十誡,又再次與他們立約。這烏雲中的聲音雖讓以色列人害怕顫抖,但發出這聲音的上帝也同時堅定不移地愛他們、吸引他們來歸向祂(出埃及記34章6-7節)。

上帝是大有能力的,甚至令人驚惶,不敢親近祂。然而祂也是充滿慈愛,主動與我們親近的上帝。這位既威嚴又滿有慈愛的上帝,正是我們迫切需要的!

— 郭惟恩

你曾有遇見上帝而令你顫抖的經驗嗎?
除了使你驚惶,祂如何向你表達祂的愛呢?

親愛的上帝,有時我到祢面前的態度太過輕率,也太自以為是。感謝祢對我的忍耐,感謝祢對我的愛。
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哀歌3-5章;希伯來書10章19-39節


靈命日糧 : 不能隔絕

讀經: 羅馬書8章31-39節


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難道是患難嗎?是困苦嗎?是逼迫嗎?是飢餓嗎?是赤身露體嗎?是危險嗎?是刀劍嗎?—羅馬書8章35節


麗絲的父親是位牧師,他回應了上帝的呼召,到印尼一座小島去開拓事工,攜家帶眷地住進一間曾用來畜養牲畜的茅草屋裡。麗絲還記得有一年全家坐在地板上,一邊唱著讚美詩歡慶聖誕,而雨水一邊從茅草屋頂滴落的情景。但父親卻提醒她:「我們雖窮,但並不代表上帝不愛我們。」

可能有人以為,蒙上帝賜福的人就會擁有財富、健康,並且延年益壽,以致在艱難時期,他們便會懷疑上帝是否仍然愛自己。但在羅馬書8章31-39節,保羅提醒我們,無論是患難、困苦、迫害、飢餓,或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(35節)。真正蒙福的人生乃是奠基於:上帝表明祂對我們的愛,差遣祂的愛子耶穌為我們的罪而死(32節)。基督從死裡復活,「現今在上帝的右邊」為我們代求(34節)。

在遭遇患難時,我們可以緊抓住那令人寬慰的真理,那就是我們的生命是奠基於基督為我們成就的一切。「無論是死、是生⋯⋯是別的受造之物」,都不能使我們與祂的愛隔絕(38-39節)。無論環境如何或遇到何種困難,願我們能心中謹記,上帝與我們同在,沒有任何事能使我們與祂隔絕。

— Yohana Ang

你要如何提醒自己,沒有任何事能使你與耶穌的愛隔絕?這個真理如何改變你應對人生挑戰的方式?

親愛的天父,請打開我的心、我的眼,讓我更明瞭祢的愛,也明白祢的愛豐盛有餘。
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哀歌1-2章;希伯來書10章1-18節


靈命日糧 : 創世奇工

讀經: 約伯記38章1、4-18節


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,你在哪裡呢?—約伯記38章4節


我和妻子沿著我們這個市鎮的格蘭德河漫步,本來只是單純地親近大自然,但後來卻有意外的驚喜。我們看到水波蕩漾的河面上浮著一根大木條,五、六隻大烏龜趴在上面曬太陽。我們笑看著這些令人讚嘆的爬行動物,因為已經好幾個月不見牠們的蹤跡了。我們因牠們再度現身而歡樂,也因上帝的奇妙創造而享受一段歡欣的時光。

上帝也帶約伯走了一趟非比尋常的自然之旅(參閱約伯記38章)。苦難纏身的約伯期盼創造主能解釋他受苦的原因(1節)。在與上帝同行的旅程中,上帝創造的一切為約伯帶來所需的鼓勵。

想像一下,當上帝讓約伯明白,祂是如何精心設計這個世界時,約伯是何等訝異。上帝親自講述:「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?那時,晨星一同歌唱,上帝的眾子也都歡呼」(6-7節)。上帝提到祂給海水立界限,讓約伯上了一堂地理課(11節)。

這位創造主還繼續告訴約伯,祂造光、降雪、賜雨水使萬物生長(19-28節),以及祂懸掛星辰於穹蒼(31-32節)。

最後,約伯回應說:「我知道祢萬事都能做」(42章2節)。期盼當你我親近大自然的時候,也能在這位滿有智慧、奇妙的創造主面前敬畏站立。

— 白德夫

大自然如何使你更親近上帝?
大自然如何提醒你上帝的慈愛和祂創造的能力?

親愛的上帝,感謝祢創造如此壯觀、多樣、美好的世界。幫助我能欣賞祢所造的一切,並且明白祢是萬有的主宰。
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51-52章;希伯來書9章


靈命日糧 : 好消息

讀經: 使徒行傳13章32-39節


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,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,上帝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。—使徒行傳13章32-33節


在1941年希特勒不斷在歐洲擴張軍事統治時,有人請求德裔美籍小說家史坦貝克(John Steinbeck)協助抵抗暴政。但不是要他去前線作戰或勞軍,而是請他寫個故事。於是他寫下《月落》(The Moon Is Down),講述一塊和平之地遭邪惡政權入侵。地下出版社印製了這本書,秘密地分送到被納粹佔領的國家,為傳遞一則信息:盟軍要來了,透過仿效小說中的人物,讀者就能獲得自由。藉著《月落》,史坦貝克為那些被納粹統治的人們帶來好消息──他們就要得自由了!

就像史坦貝克小說中的人物一樣,第一世紀的猶太人被殘暴的羅馬帝國統治。但在數個世紀以前,上帝早已應允要差派一位至高的盟友來釋放他們,並為世界帶來和平(以賽亞書11章),當那位盟友到來時,舉世歡騰!多年後,保羅說:「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,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,上帝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,叫耶穌復活了」(使徒行傳13章32-33節)。藉著耶穌的復活,以及祂所賜的赦罪之恩,人們能恢復與上帝之間的關係(使徒行傳13章38-39節;羅馬書8章21節)。

從那時起,耶穌的事蹟已傳遍全球,凡接受這好消息的,就能得到和平與自由。耶穌已從死裡復活,我們也已從罪惡中得釋放。在祂裡面,我們是自由的!

— 霍薛頓

與其他統治者相比,耶穌如何為世界帶來和平?
你如何參與祂的這項工作?

親愛的耶穌,祢是我的至高盟友,我願順從祢公義的統治。
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50章;希伯來書8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