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不要抱怨

讀經:

出埃及記15章22-27節


摩西呼求耶和華。—出埃及記15章25節


亞力為了治療牙齒的費用禱告,結果上帝回應了他的懇求,讓他得到一筆意料之外的保險金,付清治療費用。但此時,他必須進行另一次的牙科治療。亞力不禁抱怨:我要去哪裡找這筆錢啊?高昂的醫療費用令他十分不滿。

然而,就在他需要付給牙醫一筆預付款的時候,有位親戚突然送了一筆現金給他。亞力說:「我覺得好羞愧,既然我已經看到上帝用保險金為我支付了上次的醫療費,我就應該尋求上帝的幫助,而不是埋怨。」

在以色列人進入書珥曠野時,他們已經歷了上帝拯救他們走過紅海(出埃及記14章)。然而,當他們因在曠野沒有水喝而抱怨的時候,先前上帝奇妙的幫助似乎都被拋在腦後(15章22-24節)。翻譯為「抱怨」的希伯來文是指違背上帝。但摩西的反應跟百姓的抱怨截然不同,他尋求上帝的幫助(25節)。過後,慈愛的上帝供應水給祂的百姓(25-27節)。

我們在有需要的時候,應該避免抱怨,我們可以像摩西一樣向上帝求助。無論上帝的幫助是以奇妙的方式、實際的供應或別人的協助,或是賜力量讓我們能夠忍耐,我們都可以相信祂垂聽我們的呼求,並且眷顧我們。

— 黃嘉仁

過去當你有需要時,是什麼致使你抱怨?
你如何提醒自己像摩西一樣,總是向上帝求助?

信實的上帝,祢是我的供應者。
請幫助我以信心仰望祢,在困境中倚靠祢。



全年讀經:
士師記19-21章;路加福音7章31-50節


靈命日糧 : 完全赦免

讀經:

路加福音15章17-24節


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—路加福音15章24節


海明威所寫的一個短篇故事中,講述了一個西班牙父親渴望與久未聯繫的兒子重聚,就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一則啟事:「帕可,星期二中午到蒙塔納旅館與我見面。我完全原諒你了。」當這位父親於星期二來到了旅館,發現竟然有一大群人正等著他,共有800個名叫帕可的人看到了啟事而來到這裡,渴望得到父親的原諒。

這是個感人的故事,說出我們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饒恕。這讓我想起耶穌說的一個比喻,有個年輕人離開父親,「任意放蕩」,很快便陷入困境(路加福音15章13-14節)。當「他醒悟過來」回到家時(17節),在他還未向父親開口道歉之前,那被他離棄的父親就跑過去擁抱他(20節)。這位父親高興地喊著說:「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」(24節)。在這個比喻裡,父親代表上帝,兒子代表我們,並讓我們一瞥天堂的喜樂,當你我回轉歸向天父,天上也是如此歡喜快樂。

饒恕能挪開罪疚的心靈所背負的重擔,但饒恕就像禮物一樣,必須接受才能得到。海明威從未告訴我們,他筆下的那位父親是否找到他的帕可。耶穌這個比喻中的天父,祂的眾兒女會回轉歸向祂嗎?這位天父正張開雙手,等待你我的回應。

— 霍薛頓

想像你是帕可的父親,有個疏離的孩子,你有何感受?
是什麼攔阻你接受上帝的饒恕?

天父,祢知道我所做的一切,祢的饒恕讓我無法抗拒。
我要感謝祢,接受祢的赦免,回到祢的身邊。



全年讀經:
士師記16-18章;路加福音7章1-30節


靈命日糧 : 恩慈得勝

讀經:

彼得前書3章8-12節


然而,到了上帝我們的救主顯明祂的恩慈和憐愛的時候,祂就救了我們。—提多書3章4-5節,新譯本


在美國大聯盟現代史上,傑基.羅賓森(Jackie Robinson)是第一位黑人球員。1947年5月9日,他在費城的西貝公園出賽,當時10歲的朵莉和她父親在看台上觀賽。後來,有一位年長的黑人走過來坐在他們旁邊,朵莉的父親主動與他攀談。朵莉說,聽他們談論比賽的得分情況,讓她覺得自己長大了。她回憶說:「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老人和他的微笑。」那一天,年幼的朵莉與那位和藹的老人相談甚歡,這個白人女孩和那個奴隸的後代美好的互動,成為球場上的亮點!

但羅賓森在那個賽季的另一場比賽中,卻有截然不同的經歷,看台上的觀眾因為仇恨而對他肆意辱罵。羅賓森說:「他們因種族的緣故,對我叫罵各種惡毒的字眼,非常惡劣。」

惡劣的行為並不僅限於運動場,就連家庭、鄰里、職場甚至教會,都可能是惡行充斥的場所。然而,對於我們這些相信上帝,相信祂藉著祂的愛子顯明恩慈的人(參閱提多書3章4節),上帝要我們效仿祂以恩慈待人。彼得寫道:「你們都要同心,彼此體恤,相愛如弟兄,存慈憐謙卑的心;不以惡報惡、以辱罵還辱罵」(彼得前書3章8-9節)。若我們這些領受上帝慈愛的人願意倚靠聖靈的幫助,慷慨地與人分享上帝的恩慈憐愛,那麼恩慈就能勝過一切惡劣的行為!

— 簡恩德

什麼時候你會很難以恩慈待人?
你曾如何受到恩慈的對待?

親愛的天父,感謝祢藉著耶穌表明祢的愛。

我們可以尋求上帝的引導,以愛待人。
閱讀四月主題文章



全年讀經:


靈命日糧 : 就是你我

讀經:

提摩太前書1章12-17節


「基督耶穌降世,為要拯救罪人。」⋯⋯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。—提摩太前書1章15節


艾克的童年簡直不堪回首。他得過嚴重的皮疹,是學校的問題學生,而且自幼就每天酗酒或吸毒。但他雖自稱「超級大壞蛋」,卻在棒球場上表現出色。只可惜,他因受到歧視而感到氣餒,就不再打棒球了。結果,他有更多的時間吸毒和從事毒品交易。

但艾克在一次教會的聚會中接受了耶穌,人生便出現轉機。艾克隔天上班的時候,一位虔誠的基督徒邀請艾克參加另一間教會的聚會,他在聚會中聽到了一句話,讓他對這個信仰有更深的認識,帶給他極大的鼓勵:「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」(哥林多後書5章17節)。艾克的生命從此就不再一樣了。

大數人掃羅(又稱保羅)也曾像艾克一樣,被列為「頭痛人物」。保羅說:「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」(提摩太前書1章15節)。他「從前是褻瀆上帝的、逼迫人的、侮慢人的」(13節)。艾克和掃羅一樣,都是耶穌要尋回、拯救的罪人,而我們也是如此。縱然我們並不認為自己像他們一樣罪大惡極,但「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上帝的榮耀」(羅馬書3章23節)。我們都是耶穌要尋回、拯救的人。

— 簡恩德

艾克和掃羅的經歷,如何讓你看見上帝的寬容?
我們都是耶穌要尋回、拯救的人,對你有何意義?

親愛的天父上帝,請幫助我明白耶穌的寶血,
能洗淨我所有或大或小的罪污。



全年讀經:
士師記11-12章;路加福音6章1-26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