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克服嫉妒

讀經: 撒母耳記上18章5-9節


掃羅殺死千千,大衛殺死萬萬。—撒母耳記上18章7節


在電影《莫扎特傳》中,年邁的作曲家安東尼奧·薩列里(Antonio Salieri)為到訪的神父彈奏自己的作品。神父尷尬地表示他未能認出那首樂曲時,薩列里隨即轉而彈奏另一首人們所熟悉的樂曲。神父說:「啊,原來這首大作是你的作品!」薩列里說:「不是,這是莫扎特寫的!」接著,觀眾便看到薩列里因嫉妒莫扎特的成就,而設計謀害莫扎特。

另一個嫉妒的故事也與歌曲有關。大衛戰勝歌利亞之後,以色列婦女歡舞高唱:「掃羅殺死千千,大衛殺死萬萬」(撒母耳記上18章7節)。掃羅王不喜歡這個對比,甚至嫉妒大衛的成就,更害怕自己將喪失王位(8-9節)。以致後來掃羅長期追捕大衛,企圖將他置於死地。

正如薩列里嫉恨莫扎特的音樂才華,或像掃羅不甘聲譽掃地一樣,我們也可能會落入「文人相輕」或「同行相忌」的景況,嫉妒那些與我們擁有類似才幹但更有才華的人。無論是挑剔對方所做的事,或貶低其成就,我們都是在傷害我們的「對手」。

其實,掃羅既蒙上帝揀選為王(10章6-7、24節),理應具備足夠的安全感而非無端的嫉妒心。我們各人皆領受上帝獨特的呼召(以弗所書2章10節),或許克服嫉妒最好的方式,就是不相互比較爭競。讓我們放下嫉妒,彼此欣賞!

— 霍薛頓

慈愛的上帝,我為著同事和朋友的成就向祢獻上感謝。


你最嫉妒誰?你如何欣賞對方的成就?



全年讀經:
詩篇51-53篇;羅馬書2章


靈命日糧 : 耶穌使人和睦

讀經: 以弗所書2章11-22節


因祂使我們和睦,將兩下合而為一,拆毁了中間隔斷的牆。—以弗所書2章14節


特勒馬科斯(Telemachus)原是一位默默無聞的修士,但他在第四世紀末的犧牲,卻為當時的世界帶來改變。當他從東方到訪羅馬時,因無法忍受競技場內的血腥活動,就翻牆進入場區,企圖阻止兩名格鬥者自相殘殺,結果暴怒的觀眾拿石頭把他打死。當時的羅馬皇帝霍諾留被他的義行感動,隨即下令廢止這項已有五百年歷史的血腥角鬥活動。

當保羅說耶穌「使我們和睦」時,他指的是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不再存有敵意(以弗所書2章14節)。上帝的選民以色列人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百姓,並享有特權。例如,外邦人雖可參加耶路撒冷聖殿的崇拜,但卻被一道牆阻隔,只能留在外院,違者可被處死!猶太人認為外邦人是不潔淨的,而與外邦人相互敵視。但如今,因耶穌為全人類流血捨命,且從死裡復活,所以不論猶太人或外邦人,皆可透過信靠祂,自由地敬拜上帝(18-22節),再沒有隔斷的牆,再沒有任何人可享特權,大家在上帝面前的地位都是平等的。

正如特勒馬科斯犧牲自己將和睦帶給那些格鬥者一樣,耶穌藉著受死和復活,為所有信靠祂的人締造了和睦,使人能與上帝和好。耶穌已使我們和睦,就讓我們不再因彼此不同而互相排斥。祂流出寶血使我們合而為一!

— 康恩施

使人和睦的上帝啊,祢已使我們在基督裡合而為一,
求祢幫助我明白並實踐這個真理。


你要如何與所有人和睦共處呢?有時,哪些因素(例如種族、地位、特權)會令你難以做到?為什麼?



全年讀經:
詩篇49-50篇;羅馬書1章


靈命日糧 : 堅強的愛

讀經: 雅歌8章6-7節


愛情如死之堅強。—雅歌8章6節


來自菲律賓的愛莉莎·門多薩(Alyssa Mendoza)在2020年的某個深夜,突然收到父親的電郵,信中囑咐她在父母的銀婚紀念日時為母親做的事情。這封電郵使她震驚不已,因為她父親已經在10個月前離世。後來,她發覺父親在生病時寫下這封電郵並設定發送時間,因父親知道自己或許不久於世。他也提前付費給花店,讓他們在未來的幾年裡,每逢妻子的生日、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和情人節送花給他的妻子。

這個故事讓我們瞭解雅歌詳述強烈的愛情:「愛情跟死一樣堅強;戀情跟陰間一樣牢固」(8章6節,現中修訂版)。雖然以陰間和死亡比擬愛情略顯突兀,但陰間和死亡之所以堅強,是因具備絕不放棄的特性,而真愛也同樣不會放棄所愛之人。雅歌8章6至7節是這卷書的高峰,深刻描繪出夫妻之愛是如此強烈,甚至「眾水不能息滅」(7節)。

整本聖經都以丈夫愛妻子比作上帝愛祂的子民(以賽亞書54章5節;以弗所書5章25節;啟示錄21章2節)。耶穌是新郎,而教會是祂的新娘。上帝藉著差派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,來表明祂對我們的愛,好使你我無需為自己的罪而死(約翰福音3章16節)。不論我們已婚或單身,都當謹記,上帝的愛比我們所知的任何事物都更加堅強。

— 施竹俐

親愛的耶穌,感謝祢如此愛我!
求祢讓我每天都能思想並窺見祢的大愛。


知道上帝如此愛你,讓你有何感受?哪些事會讓你想起上帝對你的愛?



全年讀經:
詩篇46-48篇;使徒行傳28章


靈命日糧 : 上帝賜下喜樂

讀經: 箴言15章13-15、30節


喜樂的心,乃是良藥。—箴言17章22節


無論蔓欣去到哪裡,總是會試著對別人微笑。她常用這種方式來關懷那些需要看到友善臉孔的人。大多時候,對方也會報以真誠的微笑。但有一段時間,蔓欣需要按照規定戴上口罩,她察覺自己的嘴巴被遮住了,所以沒有人能看到她的笑容。這讓她感到很難過,但她想,我不應因此停止微笑,或許別人能從我的眼裡看到笑容呢!

這個想法確實有些科學根據。微笑時除了嘴角兩邊的肌肉上揚以外,還牽動眼角周圍的肌肉。怪不得華人常用眉開眼笑、喜眉笑眼、笑眼瞇瞇等詞語,來形容面帶笑容,十分高興的樣子。

箴言也提醒我們:「眼中的光采使人心快樂」(15章30節,新譯本)以及「喜樂的心,乃是良藥」(17章22節)。很多時候,上帝兒女所展現的笑容是源於我們擁有上帝所賜的喜樂。這份喜樂會不斷在我們的生命中流露出來,當我們鼓勵那些背負重擔的人,或與正在尋找人生答案的人分享上帝的話語,甚至在自己經歷苦難時,我們仍能綻放笑容,展現喜樂。

在人生看似黑暗的時刻,我們要選擇喜樂。讓你的微笑成為希望之窗,讓人看見上帝的慈愛,以及祂在你生命中,與你同在的光芒。

— 凱辛蒂

親愛的上帝,祢所賜的喜樂是我的力量。
求祢使我成為向人傳揚祢愛的福音使者。


還有哪些經文談到因上帝而得的喜樂?內心的喜樂如何有助於身心靈的健康?



全年讀經:
詩篇43-45篇;使徒行傳27章27-44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