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淬鍊之美

讀經:

加拉太書4章13-15節


你們知道,我頭一次傳福音給你們,是因為身體有疾病。—加拉太書4章13節


法國畫家竇加在年輕時就面對視網膜病變,在他人生接下來的五十年,他從創作油畫轉向粉彩畫,因粉筆的線條比較容易看得清楚。雷諾瓦飽受關節炎之苦,手指蜷曲如爪,使他必須先讓指頭夾住畫筆才能開始作畫。一場手術使馬諦斯再也無法站立,於是他轉而從事剪貼藝術,指示助理們將彩色紙片貼在牆上一張較大的畫紙上,以創作更大幅的拼貼畫。這幾位畫家在經歷病痛折磨之後,在創作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,例如竇加的《藍色舞者》、雷諾瓦的《彈鋼琴的少女》、馬諦斯的《國王的悲哀》以及其他作品。他們因生命中的磨難與考驗而做出改變,從軟弱病痛中淬鍊出美麗的畫作。

使徒保羅也有類似的經歷,他在宣教初期其實並未打算前往加拉太,但一場疾病迫使他去了那裡(加拉太書4章13節)。保羅顯然是想換個環境才到了加拉太,但即便身體不適,他依然傳福音給加拉太人。出人意料的是,聖靈藉著保羅做奇妙的工作(3章2-5節),建立了加拉太教會。若不是因保羅生病,可能永遠不會有這麼令人驚訝的結果。

你曾經歷什麼考驗?這考驗如何改變你的人生方向?當你重新思考上帝給你的才能,你也許會看見,上帝會透過你的軟弱淬鍊出美麗的結果。

— 霍薛頓

你曾看到上帝如何讓疾病和考驗,轉變成服事的契機?
在面臨考驗時,保羅和這些畫家如何成為你的榜樣?

親愛的上帝,祢最能從人的軟弱中淬鍊出美麗。
我把承受的考驗以及我的才能,都交在祢手中。



全年讀經:
士師記9-10章;路加福音5章17-39節


靈命日糧 : 必不丟棄

讀經:

申命記31章1-6節


[耶和華]必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。—申命記31章6節


美國交通部的一份報告指出,在2021年美國航空公司處理不當的行李高達兩百萬件。幸虧大部分的行李只是暫時延誤或丟失,但仍有數以萬計的行李永遠不知去向。難怪行李追蹤器越來越搶手,當航空公司放棄尋找時,你還能透過這個裝置追蹤、尋回自己的行李。我們都擔心那些負責單位並不可靠,不會持續追蹤、尋回我們的重要物品。

同樣地,以色列人也有類似的擔憂,但他們害怕的是上帝會丟棄他們。當他們準備進入應許之地建立家園,摩西竟宣布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,那就是他將不再帶領他們。他聲稱因年紀老邁,而「不能再領導」他們了(申命記31章2節,新普及譯本)。眾人可能極為震驚,因摩西代表上帝的同在,並傳達上帝的吩咐。難道現在上帝不管他們,要把他們丟在曠野嗎?

摩西說:「不要害怕,也不要畏懼⋯⋯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和你同去。祂必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」(6節)。摩西向他們保證上帝會永遠與他們同在,並強調上帝絕不會丟棄他們。上帝透過耶穌,向我們做出同樣堅定、牢不可破的承諾。耶穌會與我們同在,「直到世界的末了」(馬太福音28章20節)。上帝絕不會丟棄我們,絕對不會!

— 郭惟恩

你何時曾害怕上帝會丟棄你?
祂如何向你表明祂絕不會忘記你?

親愛的上帝,我常常害怕祢會對我不管不顧。
請幫助我相信祢會牽著我,絕不離棄我。



全年讀經:
士師記7-8章;路加福音5章1-16節


靈命日糧 : 上帝的計劃

讀經:

雅各書4章13-17節


主若願意,我們就可以活著,也可以做這事,或做那事。—雅各書4章15節


在進行一個工作項目時,焦慮使我無法專注,我擔心自己所做的計劃可能不會成功。我的焦慮源於自傲,因為我相信我的時間表和計劃是最好的,所以我要一切順利進行。然而,我心中閃過一個念頭:你的計劃,也是上帝的計劃嗎?

問題不在於制定計劃,因上帝要我們好好管理時間、把握機會和善用資源,問題是在於我高傲的態度。我太執著於自己對事情的理解和所期待的結果,而忽略了上帝的心意,以及祂要讓我的計劃帶來什麼結果。

雅各鼓勵我們說:「主若願意,我們就可以活著,也可以做這事,或做那事」(雅各書4章15節)。當我們制定計劃時,不應自以為是,認為自己無所不知,可以掌控人生,而是要謙卑地順服上帝的主權和智慧。畢竟,明天會如何,我們並不知道。就人類的本性而言,我們既無助又軟弱,就像「過眼雲煙,轉瞬之間就消逝了」(14節,新譯本)。

唯有上帝有權柄和能力掌管我們生命中的一切,而不是我們自己。上帝每天會藉由聖經、我們所遇到的人、可用的資源,以及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,引導我們順服祂的心意和方式來生活。我們所定的計劃不應該按著自己的心意,而是要跟隨上帝的腳步。

— 黃嘉仁

當你制定的計劃沒有上帝的帶領,會有什麼結果?
你要將哪些計劃交給上帝掌管?

親愛的上帝,請幫助我順服祢,
好讓我不再為自己的生命定計劃,而是順從祢的引導。



全年讀經:
士師記4-6章;路加福音4章31-44節


靈命日糧 : 看不見

讀經:

撒母耳記上8章1-9節


耶和華對撒母耳說:「他們不是厭棄你,乃是厭棄我。」—撒母耳記上8章7節


在威爾斯(H. G. Wells)的一部小說中,登山者努涅斯從山上跌入山谷,結果發現住在山谷裡的人全都雙目失明。一種疾病使最初住在那裡的人成為盲人,並導致他們的後代子孫全都先天性失明,也適應了盲人的生活。努涅斯試圖向他們解釋「看見」是什麼感覺,但他們卻不感興趣。最終,努涅斯找到一條穿過山峰的小路,得以離開山谷,重獲自由!然而,努涅斯因地利之便發現一大片土石流,將淹沒這群盲人所住的山谷,努涅斯回去警告他們,但他們卻置若罔聞。

這本名為《盲人國》(The Country of the Blind)的小說,可能會讓先知撒母耳深有同感。當撒母耳年老時,他兩個兒子都不像他那樣愛上帝、事奉上帝(撒母耳記上8章3節)。撒母耳的兩個兒子屬靈的眼睛都是瞎的,以色列的眾長老也是如此,因眾長老要求撒母耳「立一個王」(4-6節)。他們都轉眼不看上帝,也不信靠上帝。上帝對撒母耳說:「他們不是厭棄你,乃是厭棄我。」(7節)

當所關心的人因屬靈的眼睛瞎了而拒絕上帝時,我們或許會傷心難過。但即使他們「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」(哥林多後書4章4節),卻仍有得救的機會。我們只要愛他們,為他們祈禱。這位上帝光照我們的心(6節),也會光照他們。

— 馮得恩

知道上帝關心那些拒絕祂的人,如何使你得激勵?
為什麼這些人仍有得救的機會?

慈愛的上帝,有些人看不見祢的愛,
求祢開他們的眼睛,讓他們願意來相信祢。



全年讀經:
士師記1-3章;路加福音4章1-3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