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選擇尊榮上帝

讀經: 詩篇18篇20-27節


對忠信的人,祢顯出祢的信實。—詩篇18篇25節,新普及譯本


在托爾斯泰的中篇小說《家庭幸福》中,兩位主角瑪莎和謝爾蓋相遇時,瑪莎是個年輕且易受人影響的小姑娘,而謝爾蓋則較年長,他是個周遊各地的商人,熟悉瑪莎的家鄉以外的世界。相處久了,兩人墜入愛河並結為連理。

他們在鄉下定居,但瑪莎很快對周遭環境感到厭倦。謝爾蓋深愛瑪莎,便安排去聖彼得堡旅行。在那裡,瑪莎的美麗和魅力使她大受歡迎。在他們即將返家之際,一位王子來到了聖彼得堡,他想會見瑪莎。謝爾蓋雖然可以強迫瑪莎一起離開,但他讓瑪莎自己做決定。最後,瑪莎選擇留下,而她的背叛傷透了謝爾蓋的心。

像謝爾蓋一樣,上帝也絕不會強迫我們忠於祂。祂因為愛我們,而讓我們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祂。當我們接受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(約翰一書4章9-10節),就是我們接受祂而做的第一個選擇。此後,我們一生都在做選擇。

我們會選擇順服聖靈的引導,對上帝忠誠嗎?還是會選擇隨從世界的引誘呢?大衛王雖然不是個十全十美的人,但他經常提及遵守「耶和華的道」,以及遵守之後帶來的美好結果(詩篇18篇21-24節)。當我們選擇要尊榮上帝時,也能經歷大衛所描述的祝福:對忠信的人,上帝會展現祂的信實。

— 史珍妮

親愛的上帝,求祢使我做的選擇能夠尊榮祢。
謝謝祢在我一生中都信實地愛著我。


你曾在何時為了尊榮上帝而做出困難的決定?這如何影響你和上帝的關係?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22-24章;使徒行傳11章


靈命日糧 : 禱告不匆忙

讀經: 詩篇46篇


你們要休息,要知道我是上帝!—詩篇46篇10節


夏威夷的基督徒愛麗絲講了一個故事,談到夏威夷人在進入廟宇敬拜神祇之前,會先在外面靜坐好一段時間以做好預備。進了廟宇,會緩慢爬行到祭壇前祈禱。過後,他們又回到外面靜坐很長一段時間,好將「生命氣息」吹入他們的禱告。所以當宣教士來到夏威夷時,夏威夷人覺得這些宣教士的禱告很奇怪。宣教士站著說幾句話就是在「禱告」,說完「阿們」就結束了。夏威夷人形容這些禱告「沒有生命氣息」。

愛麗絲的故事或許點出了上帝的子民常忘了「要安靜,要知道」(詩篇46篇10節,新普及譯本)。當然,無論我們禱告是快或是慢,上帝都會垂聽。但我們的生活步調往往跟隨內心的節奏,我們需要留出充足的時間,讓上帝可以對我們說話,觸動我們的生命,也感動我們周遭的人。我們有多少次因匆匆結束禱告,而錯過了讓祂改變生命的機會?

無論是動作慢或車速慢,我們對「慢」總是感到不耐煩。但我相信,上帝會慈愛地對我們說:「要安靜,要休息。深呼吸,慢慢來,記得我是上帝,是你的避難所和力量,也是你患難中隨時的幫助。」當我們學習安靜休息,就表示我們知道祂是上帝,完全信靠祂,活出祂所賜的生命。

— 博約翰

天父,無論順境或逆境,祢總是我隨時的幫助,
我要感謝祢!求祢賜恩讓我的心安靜,知道祢是上帝。
歡迎上網閱讀探索叢書《信心的禱告》。


回想一下,當你放慢腳步在禱告中聆聽上帝聲音時,有什麼感覺?你要如何安靜在上帝的同在中並認識祂?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20-21章;使徒行傳10章24-48節


靈命日糧 : 知足的秘訣

讀經: 腓立比書4章10-13節


隨事隨在,我都得了秘訣。—腓立比書4章12節


著名作家、演說家瓊妮·厄爾克森·塔達(Joni Eareckson Tada)17歲那年因跳水意外,而導致四肢癱瘓。在她出院重返家中時,她的生活有了極大的改變。門口顯得太窄,她的輪椅無法通過;水槽的位置太高,她根本無法使用。此外,她必須靠人餵食。當她決定重新學習自己進食,第一次用夾板握湯匙吃東西,就把蘋果醬抹在衣服上,這使她覺得很丟臉。但她仍堅持下去,她說秘訣就是學會倚靠耶穌,說:「上帝,幫幫我吧!」今日的她,已經可以很好地使用湯匙了。

瓊妮說自己被禁錮在癱瘓的軀體,讓她看見另一名被禁錮的人,那就是在羅馬監獄中的使徒保羅,她也體會到保羅在腓立比書對信徒的勸勉。瓊妮正努力學習保羅所說的:「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,這是我已經學會了」(腓立比書4章11節)。請注意,保羅必須學會隨遇而安,因他並非天生俱備這樣的能力。那麼,他如何學會呢?乃是藉著信靠基督,他說:「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。」(13節)

在人生旅途中,我們都會面臨不同的挑戰,但我們可以時時尋求耶穌的幫助、力量與平安。祂會幫助我們克制自己,不對我們身邊的人惡言相向;祂會賜我們勇氣去面對下一個艱鉅的挑戰。讓我們仰望祂而得著滿足!

— 潘艾梅

救主基督,感謝祢賜我勇氣和盼望。
當我軟弱時,求祢幫助我從祢那裡得著力量。


倚靠耶穌如何使你得平安?你在生活中正面對哪些掙扎?你要如何把這些都交給上帝呢?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17-19章;使徒行傳10章1-23節


靈命日糧 : 熱衷的事

讀經: 提摩太前書6章6-12節


貪財是萬惡之根!⋯⋯要逃避這些事,追求公義。—提摩太前書6章10-11節


幾年前的一個傍晚,我和妻子在兩位朋友的陪同下走下山路。這條繞著斜坡的山路蜿蜒狹窄,一邊是陡坡,另一邊是無法攀爬的堤岸。

就在我們繞到一個拐彎處時,我看見一隻徘徊在山間的大熊,牠正搖著頭,靜靜地喘著氣。我們站在下風的位置,牠尚未察覺到我們的存在,但牠一定很快就會發現我們。

友人一邊掏著外套裡的相機一邊說:「哦!我得趕緊拍張照片!」但我察覺到危險而惴惴不安。我說:「別照了!我們趕快離開吧!」於是,我們悄悄地後退,退到其視線以外,然後立刻拔腿逃跑。

對於追求財富,我們也應覺察到這樣的危險。金錢本身並沒有問題,不過是一種交易的媒介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保羅的警戒:「那些想要發財的人,就陷在迷惑、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,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」(提摩太前書6章9節)。所謂慾壑難填,財富越多只會使人還想得到更多。

反之,我們應該「追求公義、敬虔、信心、愛心、忍耐、溫柔」(11節)。當我們追求、培養這些特質,並祈求上帝塑造我們時,這些特質就會在我們裡面萌芽長大。這就是我們熱衷尋求上帝,在祂裡面能深感滿足的確據。

— David Roper

上帝啊,我想要變得更像基督。
求祢幫助我願意學習祢要教導我的功課。


你的生命熱衷於哪些事物呢?你要如何追求那些使你能更像耶穌的特質呢?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14-16章;使徒行傳9章22-43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