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雪景沉思

讀經: 約伯記36章26-29節,37章5-<


祂對雪說:「要降在地上」,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。—約伯記37章6節


草根樂團「飛越萊茵」(Over the Rhine)的名字,取自美國俄州一個治安很差的藍領社區。樂團藉著歌曲唱出這個城市每一年的轉變。樂團的一位創始人解釋道:「每年冬天,當我們目睹初雪落下,彷彿進入神聖的時刻。隨著城市的步調漸緩,一切的噪音都沉寂下來,好像進入新的起點。」

若你曾看過大雪紛飛的情景,就會明白這如何觸動人寫下歌曲。大雪覆蓋了污穢與灰暗,一種奇妙的寧靜籠罩整個世界。片刻之間,寒冬的蕭瑟淒涼轉為明亮,引發人們沉思並帶來愉悅。

約伯的朋友以利戶對上帝有較正確的認識,他認為上帝創造的大自然會吸引我們的注意。他說:「上帝發出奇妙的雷聲」(約伯記37章5節);「[上帝]對雪說:『要降在地上』,對大雨和暴雨也是這樣說」(6節)。這些壯觀的景象會迫使我們暫停手邊的事務,進入神聖的時刻。以利戶觀察到:「祂封住各人的手,叫所造的萬人都曉得祂的作為。」(7節)

有時候,大自然引人注意的方式並不總是讓人歡欣愉悅。但無論我們面對何事,或從周遭觀察到什麼,那宏偉壯觀、令人驚恐或平凡無奇的每一刻,其實都能激發我們對上帝的崇敬。我們內心的詩人情懷,正切慕著神聖的靜默。

— 葛庭墨

天父,請幫助我,今天能夠看見一切都是祢手所造,
求祢使我的心能欣賞祢奇妙的作為。


哪些事物能激發你思想上帝的偉大及創意?今天,你如何從平淡的生活中體會上帝的奇妙?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8-10章;馬可福音11章19-33節


靈命日糧 : 記這些事

讀經: 約翰福音20章24-31節


但記這些事,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。—約翰福音20章31節


在1943年9月7日,荷蘭猶太裔女作家賀樂孫(Etty Hillesum)在明信片上寫道:「主是我的高台⋯⋯我們唱著歌離開集中營。」她從火車上丟出這張明信片,而這也是她留下的最後一份文件。同年11月30日,她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遭殺害。賀樂孫在日記中描述在集中營的經歷,這些日記後來被翻譯與出版。她從自己的角度記述了納粹佔領下的恐怖事件,以及上帝所造世界的美好。這些日記被翻譯成67種語言,讓許多讀了這些日記的人,可以相信在邪惡之外仍有美善。

使徒約翰並不避談耶穌在世上所面對的嚴酷事實,他寫下耶穌的善行,也記載耶穌面對的挑戰。約翰福音的結尾透露他寫這卷書背後的目的。他說:「耶穌⋯⋯另外行了許多神蹟,沒有記在這書上」(20章30節),並說:「但記這些事,要叫你們信」(31節)。約翰的「日記」是以勝利的曲調為結尾:「耶穌是基督,是上帝的兒子!」這福音真理是上帝的恩賜,讓我們有機會相信耶穌,並且「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」。

福音書就像日記一樣,其中記載了上帝對我們的愛。目的是讓我們閱讀、相信並與人分享,因為這些真理能引導我們得生命,帶領我們來到基督面前認識祂。

— 博約翰

恩慈的上帝,謝謝祢賜下聖經這份禮物。
因這些執筆者忠實的記載,使我能信靠祢並得著生命。


若將福音書當成日記,將如何改變你閱讀的態度?福音書如何帶領你明白基督的心意?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5-7章;馬可福音11章1-18節


靈命日糧 : 懇求上帝

讀經: 但以理書9章1-5、17-19節


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⋯⋯。我便⋯⋯定意向主上帝祈禱懇求。—但以理書9章2-3節


某個早晨,家庭禱告結束時,當爸爸一說完「阿們」,5歲的凱琳立即大聲地說:「我也為洛根禱告,因為他禱告的時候睜大著眼睛。」

當然,因為10歲的哥哥在禱告時沒有閉上眼睛而要為他禱告,絕不是聖經要我們為人代求的真正含意。不過,至少凱琳知道我們可以為別人禱告。

聖經教師章伯斯強調為別人禱告的重要性。他說:「代求是把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,也就是懷著祂的心意與觀點。」我們按著上帝的心意和祂對我們的愛,來為別人代求。

我們在但以理書第9章看到代禱的絕佳範例。這位先知曉得上帝因猶大人的悖逆,曾預言猶大人會被擄到巴比倫70年(耶利米書25章11-12節)。但以理知道年數即將屆滿,便開始為他的同胞們禱告。在禱告中,他引述上帝的誡命(但以理書9章4-6節)、謙卑自己(8節)、尊崇上帝的屬性(9節)、認罪(15節),並且信靠上帝的憐憫(18節)。他立刻得到上帝的回應(21節)。

並非所有的禱告都有如此戲劇性的回應,但不要灰心,我們能以信靠上帝的態度繼續為人代求。

— 白德夫

親愛的天父,請幫助我更認識祢,
好讓我可以按著祢的心意為別人禱告。


當你為別人代禱時,你如何尋求上帝的心意,以祂的觀點看事情?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3-4章;馬可福音10章32-52節


靈命日糧 : 辦自己的事

讀經: 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9-12節


辦自己的事,親手做工。—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節


多年前,我和兒子喬許在上山的小徑上,發現前方揚塵飛舞。我們躡手躡腳地上前去一探究竟,原來有隻獾正忙著在土堆裡建窩。牠把頭和肩膀伸進地洞裡,一邊用前爪使勁地往下挖,一邊用後腳將泥土踢出來。牠正全神貫注地做自己的事,完全沒聽到我們走近的聲音。

看到這隻獾旁若無人的樣子,我忍不住撿了一根細長的樹枝,輕輕地戳了戳牠的背。我並沒有傷到牠,但牠卻跳了起來,接著便轉身向我們衝過來。我和喬許嚇得以百米賽跑的世界新紀錄逃開了。

我從自己的輕率行事學到了一些功課:有時最好不要多管閒事,隨意干涉別人的事情。與其他基督徒相處時,尤其如此。使徒保羅鼓勵帖撒羅尼迦的信徒:「又要立志作安靜人,辦自己的事,親手做工」(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11節)。我們的確應當為別人禱告,靠上帝的恩典致力分享祂的話語,偶爾上帝也會要我們以溫柔的態度糾正他人的錯誤。然而,學會安分守己、不好管閒事、不過分干預他人的生活也很重要。這可以讓我們成為非信徒的榜樣,也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(12節)。我們領受的呼召就是要「彼此相愛」(9節)。

— 羅大衛

上帝,請教導我明白何謂真正地愛他人。


當你干預他人的事務時,發生了什麼情況?你最需要為他人做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呢?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1-2章;馬可福音10章1-31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