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生活中的煙火

讀經: 以弗所書2章12-18節


基督就是我們的和平。—以弗所書2章14節,新譯本


在跨年夜,當高空煙火在全球大小城鎮點燃時,也伴隨著爆炸聲響。製造商說,這響聲是有目的的,因為閃光的煙火本來就是要打破平靜的氛圍。多發型煙火的響聲最大,尤其是在接近地面時爆開,響聲更是震耳欲聾。

有時煩惱也會像煙火一樣,在我們的心中、腦海和家中爆開。生活中的煙火,如家庭紛爭、人際問題、工作挑戰、經濟壓力,甚至教會分裂,會讓我們像經歷了爆炸,情緒紛亂。

但我們知道有誰能使我們勝過這些干擾。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14節說,基督是我們的和平。當我們住在祂裡面,就能經歷祂的平安,勝過任何干擾,能使所有憂慮、傷害或不團結的聲浪平靜下來。

這對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是有力的保證,特別外邦人原本「在世上沒有指望,沒有上帝」(12節)。他們雖經歷迫害和內部分裂的危機,但在基督裡,藉著耶穌的寶血,他們得以親近上帝,彼此合一。「基督就是我們的和平:祂使雙方合而為一,拆毀了隔在中間的牆」(14節,新譯本)。

進入新的一年,動盪與分裂的威脅將會發出隆隆巨響,讓我們轉離生活中的煙火,去尋求那永遠與你同在的平安之主吧!祂能平靜轟隆隆的響聲,使我們得著醫治。

— 雷翠霞

賜安慰的上帝,當生活中的煙火驚擾我時,
求祢幫助我時刻擁有祢的平安。


什麼樣的「煙火」正打破你平靜的生活呢?當你在禱告中把這些交給上帝時,你感受到什麼樣的平安?



全年讀經:
瑪拉基書1-4章;啟示錄22章


靈命日糧 : 真正的成功

讀經: 出埃及記34章1-7節


耶和華,耶和華,是有憐憫、有恩典的上帝,不輕易發怒,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。—出埃及記34章6節


我採訪的嘉賓禮貌地回答我的問題,但我覺得彼此的互動似乎潛藏著某種東西,一段對話將此表露無遺。我說:「您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!」他嘀咕著:「不只是成千上萬,是數千萬的人!」

或許是同情我的無知,這位嘉賓提醒我他的資歷、頭銜、成就,還曾上了某本著名雜誌的專欄。那一刻真是令人尷尬!

過後,我一直為上帝如何在西奈山向摩西啟示祂自己而感到震撼(出埃及記34章5-7節)。上帝是宇宙的創造主和審判人類的主宰,但祂沒有用這些頭銜;祂是千億星系的造物主,但也沒提到這壯舉。反之,祂介紹自己是「有憐憫、有恩典的上帝,不輕易發怒,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」(6節)。當祂揭示自己是誰時,列出的不是頭銜或成就,而是祂的特質。

當人類按著上帝的形象受造,並蒙召去效法祂的榜樣時(創世記1章27節;以弗所書5章1-2節),其箇中寓意極深。有成就固然是好的,頭銜也有其價值,但真正重要的,是我們要變得富有憐憫、恩典和慈愛。

正如那位受訪的嘉賓一樣,我們也可以把成就視為人生意義的指標,而我也是如此。但上帝已經塑造了真正成功的典範,那並不是名片或履歷上洋洋灑灑的頭銜或資歷,而是我們如何變得更像祂。

— 霍薛頓

親愛的聖靈,求祢使我能滿有憐憫、恩典、忍耐與慈愛!


你會將成就視為你人生意義的指標嗎?今天你要更多地操練上帝哪方面的特質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迦利亞書13-14章;啟示錄21章


靈命日糧 : 屬靈世界

讀經: 以弗所書6章10-20節


我們的爭戰並不是對抗有血有肉的人,而是……天空靈界的惡魔。—以弗所書6章12節,和合本修訂版


公元1876年,在印第安納州中部鑽探煤礦的一群礦工以為他們發現了地獄之門。歷史學家約翰•巴羅(John Barlow Martin)的報告指出,當時在地下183公尺處,傳來可怕的聲響,並冒出惡臭的濃煙。這些礦工以為自己挖到了魔穴的洞頂,驚慌失措,趕緊封閉了那口井,並逃回自己的家。

這些礦工當然是判斷錯誤,因為若干年後他們再次進行鑽探時,發現該處蘊藏豐富的天然氣。雖然他們搞錯了,但我發覺自己有點羨慕這些礦工,因他們會在生活中意識到屬靈世界的存在,而我卻經常缺乏這種意識。我很容易忽視超自然界與 自然界之間的關聯,忘了「我們的爭戰並不是對抗有血有肉的人,而是……天空靈界的惡魔」(以弗所書6章12節,和合本修訂版)。

當我們看見這世界被邪惡所勝時,我們不應屈服,或嘗試以一己之力與其爭鬥。相反地,我們應穿戴「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」(13-18節)加以抵抗。研讀聖經,定期與其他信徒聚會相互鼓勵,並在做出選擇時先考量他人的益處,都能幫助我們「抵擋魔鬼的詭計」(11節)。靠著聖靈的幫助,我們無論面對任何境遇都能站立得住(13節)。

— 畢愛敏

上帝啊!求祢教我切記,在繼續前行及事奉時,
當憑信心並倚靠祢的能力。


你如何不忽略屬靈世界的存在?在保羅所說的「全副軍裝」中,上帝是否正呼召你穿戴某些部分的軍裝呢?你要如何穿戴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迦利亞書9-12章;啟示錄20章


靈命日糧 : 重建毀壞之處

讀經: 耶利米書33章6-11節


這城必在地上萬國面前使我得名聲,得喜樂,得頌讚,得榮耀。—耶利米書33章9節,新譯本


道恩在十七歲時,因偷竊與吸食海洛英,不得不離開家人在南非開普敦市曼恩伯格鎮的住處。他並沒有離家太遠,而是在他母親的後院搭建一間簡陋的鐵皮屋。那裡很快就被人稱為「賭場」,一個人們吸毒犯罪的地方。然而,道恩在十九歲時,因相信耶穌而得救,從此開始了漫長又艱辛的戒毒過程。最後他靠著上帝的幫助及主內朋友的支持,終於成功脫離毒癮。那間鐵皮屋在搭建成的十年後,被道恩與同伴改造成一所家庭教會。這個曾經是罪惡沉淪的黑暗之地,現在卻成為禱告和敬拜上帝之處。

這間教會的領袖從耶利米書33章的信息得著盼望,他們看到上帝如何醫治及重建敗壞的人和地方,就像祂改變了道恩及先前的「賭場」。先知耶利米對那些被擄到異邦的上帝百姓說,雖然耶路撒冷城不能倖免於難,但上帝會醫治祂的百姓、「建立他們」,並除淨他們的罪(耶利米書33章7-8節)。這城後來會使上帝得著喜樂、名聲和榮耀(9節)。

當我們因罪惡帶來的悲傷及破碎而感到沮喪時,讓我們仍繼續禱告,求上帝賜下醫治和盼望,就如祂在曼恩伯格鎮的那個後院所行的一樣。

— 潘艾梅

上帝啊!感謝祢讓那些看似已死的生命
重新有了新生命。請祢繼續在我心裡動工,
讓我能與人分享祢拯救的大愛。


你曾看見上帝如何重建你自己及別人的人生?如今你怎樣祈求祂的醫治?



全年讀經:
撒迦利亞書5-8章;啟示錄19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