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曠野中的火焰

讀經: 出埃及記3章1-10節


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,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。—出埃及記3章10節


十九世紀末期,吉米·懷特在奇華胡安沙漠騎乘時,看見一片奇特的煙雲向天空盤旋而上。這年輕牛仔以為有野火發生,立即騎向煙雲升起的源頭,卻發現那陣「煙」是一大群從地底洞穴傾巢而出的蝙蝠。懷特這才發現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洞窟,這片廣袤無邊、令人嘆為觀止的地底洞窟。

摩西在中東的曠野牧羊時,同樣看到一個吸引他注意的奇異景觀,那是一株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的荊棘(出埃及記3章2節)。當上帝親自從荊棘中對摩西說話時,摩西這才發覺自己遇見了遠比奇特景觀更偉大的至高者。上帝告訴摩西:「我是你父親的上帝,是亞伯拉罕的上帝」(6節)。上帝要使那些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百姓得著釋放,並讓他們知曉自己的真實身分是上帝的子民(10節)。

早在向摩西顯現的600多年前,上帝就已應許亞伯拉罕:「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」(創世記12章3節)。以色列民逃出埃及,只是上帝這個應許中的一步,其實祂的應許是要經由亞伯拉罕後嗣中的那位彌賽亞,來拯救所有的受造物。

今日我們也能因上帝的這個應許而蒙拯救,是因為上帝將救恩賜給每一個人。基督來到世上,是為整個世界的罪而受死。我們因著相信祂,成為永活上帝的兒女。

— 葛庭墨

親愛的天父,祢有極大的能力,且是聖潔無瑕、
可敬可畏,謝謝祢願意讓我能親近祢。


有哪些令人驚異的事使你認識這位上帝?知道自己是上帝的兒女,如何使你活出相稱的生活方式?



全年讀經:
箴言10-12章 ; 哥林多後書4章


靈命日糧 : 祂的形象

讀經: 哥林多後書3章17-18節


我們眾人⋯⋯就變成了與主有同樣的形象。—哥林多後書3章18節,和合本修訂版


合唱團總監雅利安(Arianne Abela)在年幼時,總是會坐在自己的雙手上,希望把兩隻手藏起來。她一出生就十指不全,畸形或黏在一起;她沒有左腿,右腳腳趾也殘缺。她愛好音樂,也是抒情女高音,並打算在史密斯學院主修政府學系。但有一天,她的合唱團老師卻要她擔任指揮,迫使她必須在人前展示她的雙手。從那時起,她找到了人生的目標。她開始擔任教會詩班的指揮,現今在另一所大學的合唱團擔任總監。雅利安有感而發地說:「我的老師看到我的長處。」

這激勵人心的故事也可以啟發我們:儘管我們有許多不足,上帝這位聖潔的老師會從我們身上看到什麼?最重要的是上帝看到了祂的形象,如經上所記:「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,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。」(創世記1章27節)

我們擁有上帝榮耀的形象,就應該讓別人從我們身上看見上帝的形象。對雅利安而言,她要讓人看見的不是雙手,也不是殘缺的手指,而是耶穌。對基督徒而言也是如此,哥林多後書3章18節說:「既然我們眾人以揭去面紗的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,……就變成了與主有同樣的形象。」(和合本修訂版)

跟雅利安一樣,我們也能藉由基督改變生命的大能(18節)來指揮我們的人生,獻上尊榮上帝的生命之歌。

— 雷翠霞

上帝,謝謝祢按照祢的形象來創造我。
求祢幫助我,在生命的各方面都能體現出這個事實。


知道自己具有上帝的形象,如何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?這又如何幫助你與他人的互動呢?



全年讀經:
箴言8-9章 ; 哥林多後書3章


靈命日糧 : 刻在心版上

讀經: 箴言7章1-5節


繫在你指頭上,刻在你心版上。—箴言7章3節


在1450年,約翰尼斯·古騰堡(Johannes Gutenberg)將活字運用在印刷術上,引領西方進入大眾傳播時代,將學習帶入新的社會領域。這項發明不僅讓世界各地的人識字、讀寫能力獲得提升,也讓新的知識迅速傳播,給社會、宗教各方面帶來深遠的影響。古騰堡製造出史上第一本印刷版本的聖經。在此之前,聖經一直是靠抄寫員煞費苦心地手工謄寫,並且經常得花一年的時間才能製成一本。

隨著活字印刷術的使用,此後的幾世紀,像你我這樣的普羅大眾有了閱讀聖經文本的殊榮。當我們手攬電子版聖經的同時,仍有許多人還是手持因古騰堡的發明而產生的紙本聖經。從前需費時耗資才能製成一本的聖經,許多人都無法擁有,如今卻垂手可得。

能夠隨時閱讀上帝的真理實在是奇妙無比的特權。箴言的作者指出,你我應遵守上帝藉著聖經對我們的教導,如同保護「眼中的瞳人」(箴言7章2節)一般,並將祂智慧的話語刻在「心版上」(3節)。當我們尋求明白聖經,並活出內中蘊含的智慧時,我們就如聖經抄寫員一般,用「指頭」謄寫上帝的真理,這真理也刻在我們的心版上,無論到哪裡,我們都帶著祂的智慧。

— 洪可婷

慈愛的上帝,請幫助我能更熟知祢的話語,
好讓我能過討祢喜悅的生活。


將經文存記心上,對你有何益處?你要如何將上帝的智慧銘記於心並融會貫通呢?



全年讀經:
箴言6-7章 ; 哥林多後書2章


靈命日糧 : 以代禱愛人

讀經: 哥林多後書1章8-11節


叫我們不靠自己,只靠叫死人復活的上帝。—哥林多後書1章9節


有位宣教士因信仰遭人誣告,被監禁了兩年。每當他的妻子被允許來探監時,他總會問妻子一個問題:「大家還繼續為我禱告嗎?」監獄裡的環境和眾人的敵意,經常使他陷入危險之中,所以世界各地的信徒都迫切為他禱告。他想要確定大家不會停止為他代禱,因他相信上帝會使用眾人的禱告施行大能。

為他人代禱是讓人蒙福的一個管道,特別是為那些因信仰而遭受迫害的人代禱,更是如此。保羅寫給哥林多信徒的書信中,清楚說明他在宣教旅程中遭遇的艱難。他「被壓太重,力不能勝,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」(哥林多後書1章8節)。但他告訴信徒,上帝拯救了他,並說明上帝如何施行拯救:「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。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⋯⋯。」(10-11節)

上帝會藉著我們的禱告,在祂子民的生命中成就美好的事。為他人禱告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,藉此我們開啟一扇門,讓人可以得著只有上帝能提供的援助。我們為別人禱告時,就是靠著上帝的力量來愛他們,而這位上帝比世上任何人更偉大、更慈愛!

— 龐雅各

慈愛全能的上帝,感謝祢賜下奇妙的恩典,
讓我們能為人代求;感謝祢藉著我們的禱告施行大能。
求祢幫助我今天能忠心地為別人代禱!


你如何以為人代禱來愛他人?如何鼓勵眾人一起為那些因信仰受迫害的人禱告?



全年讀經:
箴言3-5章 ; 哥林多後書1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