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暗夜真光

讀經: 詩篇18篇28-36、46-49節


祢必點著我的燈;耶和華我的上帝必照明我的黑暗。—詩篇18篇28節


一場暴風雨穿過我們的新市鎮,留下濃濃的濕氣和陰霾的天空。傍晚,我帶著愛犬卡莉去散步。想到我們舉家千里迢迢搬遷至此,但所面對的挑戰卻越發嚴峻,實在令我心情沮喪,因為太多事遠不及我們原本的盼望和期待。我放慢腳步,好讓卡莉能聞一聞草的味道。此時,我聽見我們家旁邊小河潺潺的流水聲,又看到岸邊簇簇的野花上盤旋著點點螢光。啊!螢火蟲!

當我看著螢光閃爍穿透黑暗時,主的平安也環繞著我。我想起詩人大衛向上帝吟唱:「禰必點著我的燈」(詩篇18篇28節)。大衛宣告說,上帝能將他所面對的黑暗變為光明,並且對上帝的供應與保護滿有信心(29-30節)。靠著上帝的能力,他能面對種種挑戰(32-35節)。大衛相信,無論在何種情況下,永活的上帝都會與他同在,因此他要在列國中讚美上帝,歌頌祂的名(36-49節)。

無論我們是正在忍受生活中難以預測的暴風雨,還是正在享受雨過天晴的平靜,賜平安的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,始終照亮我們所穿越的黑暗道路。永活的上帝永遠是我們的力量、我們的避難所、我們的扶持者,祂也是我們的拯救者。

— 鄧書琪

天父啊,求祢幫助我相信祢的良善與慈愛,
即使在黑暗無法看見祢的環境中,仍能信靠祢。


哪些經文幫助你相信上帝永遠同在?倚靠上帝的權柄與良善,為何能使我們有信心地穿越風暴?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8-19篇;使徒行傳20章17-38節


靈命日糧 : 歡歡喜喜

讀經: 馬太福音13章44-46節


人遇見了就⋯⋯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,買這塊地。—馬太福音13章44節


聽見街上傳來的音樂聲,我們六個人立即行動。有人穿上鞋子,有人打著赤腳就奪門而出。頃刻之間,我們全都衝出家門,奮力去追逐雪糕車。那是炎炎夏日的第一天,能吃著冰涼沁心的甜點迎接夏天,實在是讓人感到開心!有些時候,我們之所以去做某些事,純粹是因為這些事會帶給我們快樂,而非因著規定或義務。

馬太福音13章44-46節講到兩個比喻,強調變賣一切以獲得某些事物。我們也許會以為這裡講的是犧牲,但其實第一個比喻就清楚指出,那人是「歡歡喜喜」地賣掉一切去購買田地。喜樂所帶來的改變,絕非虧欠或責任感所能達到的。

耶穌並不只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,祂要成為我們整個生命的中心,祂要我們完全獻上。在這兩個比喻中都提到,那人「變賣一切所有的」(44節)。而最美妙的是,賣掉一切的結果不是損失而是收穫。這或許是我們未曾想到的。基督徒的生命不就是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嗎?是的,確實如此。然而,我們若死了,卻反倒活了;我們若失喪生命,卻反倒得著生命。當我們「變賣一切所有的」,便能獲得最大的寶藏,也就是耶穌!喜樂的心驅使我們以順服回應,而認識耶穌這個至寶是我們最大的回報!

— 裴格倫

耶穌,求祢讓我能看見祢就是至寶!引領我的心轉向祢,
因祢是喜樂源頭。請祢賜我恩典,讓我能全然降服於祢。


在與耶穌的關係中,你曾感受到怎樣的喜樂?你需要在哪些事上順服耶穌呢?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6-17篇;使徒行傳20章1-16節


靈命日糧 : 珍愛光陰

讀經: 傳道書3章1-14節


上帝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。—傳道書3章11節


蘇東坡(或稱蘇軾)是中國北宋一個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在被貶謫時仰觀夜空明月,心中百感交集,於是寫下了一首思念弟弟的詩作:「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,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」意思是人的一生難免有悲歡離合,就像明月也有陰晴圓缺的改變,這種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。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壽,雖然相隔千里,也能一起享受明媚的月色。

這首詩的主題正好呼應了傳道書的主旨。傳道書的作者「傳道者」(1章1節)觀察到「哭有時,笑有時;……懷抱有時,不懷抱有時」(3章4-5節)。就像蘇東坡一樣,傳道者將兩件相反的事物相互對照,似乎是要告訴我們,所有美好的事物總有結束的時候。

蘇東坡從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聯想到「此事古難全」,傳道者從受造物看到上帝對所創造世界立定的次序。上帝掌管世上萬事,祂「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」(11節)。

或許世事難料,有時必須承受令人傷痛的離別。但只要想到萬事都在上帝的垂顧之下,我們便可以充滿信心。你我可以享受生命並珍惜光陰,包括所有美好和悲傷的時刻,因為慈愛的上帝與我們同在。

— 謝葆芳

慈愛的天父,感謝祢看顧我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。
求祢幫助我信靠祢,並享受祢所賞賜的生命。


你會因世事難料而害怕去嘗試哪些事物呢?你如何靠著耶穌,勇敢地與人建立友誼和更深的關係?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3-15篇;使徒行傳19章21-41節


靈命日糧 : 真丟人!

讀經: 雅各書4章4-12節


上帝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。—雅各書4章6節


我人生中最丟臉的經驗是發生在神學院。那是神學院的50週年紀念日,我對著教職員、學生和朋友們發表演說。我拿著講稿走向講台,望向底下一片黑鴉鴉的群眾,接著我的目光落在前排那群聲譽卓著的教授們身上,他們穿著學位袍,一臉嚴肅地坐在那裡。突然之間,我腦中一片空白,瞠目結舌、思緒斷線。開始時,我不知所云地講了幾句話,接著想到什麼就說什麼。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講到哪兒了,便開始亂翻手中的講稿,時不時迸出一句無厘頭的話,把台下聽眾搞得一頭霧水。等到終於沒頭沒腦地講完之後,我爬回自己的座位死盯著地板,滿心羞愧,恨不得挖個洞鑽進去。

然而,我知道倘若羞愧能帶來謙卑,那麼羞愧其實是件好事,因為惟有謙卑的態度才合乎上帝的心意。雅各書4章6節告訴我們:「上帝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。」上帝會賜恩給謙卑的人,正如祂說:「我所看顧的,就是虛心痛悔、因我話而戰兢的人」(以賽亞書66章2節)。我們若是在上帝面前謙卑,祂就必使我們升高(雅各書4章10節)。

羞愧和屈辱能把我們帶到上帝面前,讓祂來塑造我們。即便跌倒,我們也是跌在祂慈愛的臂彎裡。

— 羅大衛

慈愛的上帝,若屈辱的經驗能尊榮高舉祢名,
求祢讓我能心存謙卑地接受所有的羞辱。


你最感屈辱和羞愧的經驗是什麼?你看到自己從中得著了什麼益處呢?



全年讀經:
詩篇10-12篇;使徒行傳19章1-2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