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愚拙的道理?

讀經: 哥林多前書1章20-31節


十字架的道理,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;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上帝的大能。—哥林多前書1章18節


有些事情要經歷過才能真正瞭解。記得當我懷第一胎時,讀了許多和分娩相關的書,也聽許多朋友講述她們生產的故事。但我仍然無法想像分娩的過程,我的身體似乎要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!

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提到,上帝藉著基督拯救了我們,讓我們重生進入上帝的國,這道理對那些未曾經歷救恩的人而言,似乎也同樣難以理解。十字架的死亡是軟弱、失敗和屈辱的記號,竟然能讓我們得到拯救,這聽起來似乎很「愚拙」,但這愚拙的道理正是保羅所傳講的救恩!

這實在超乎人的想像!有些人認為,拯救應該來自強大的政治領袖或超自然的印證;也有人認為,他們的學術造詣或哲學思想能夠成為自己的拯救(哥林多前書1章22節)。然而,上帝卻以世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帶來了救恩,而這救恩只有相信並親身經歷的人才能理解。

上帝使既可恥又軟弱的事──死在十字架上──成為智慧和能力的根基。上帝所做的超乎我們的想像,祂揀選了世人看來是愚笨、軟弱的,叫有智慧的羞愧(27節)。

上帝那出人意外、令人困惑不解的拯救方式,始終是最好的方式。

— 畢愛敏

上帝啊,天怎樣高過地,照樣,祢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,
祢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,求祢幫助我能全然順服祢!


今日上帝在哪方面使你感到驚訝?為什麼上帝的安排比你的更好呢?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38-40章;使徒行傳16章1-21節


靈命日糧 : 失敗中的朋友

讀經: 使徒行傳15章36節-16章5節


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,不和他們同去做工,就以為不可帶他去。—使徒行傳15章38節


在1939年11月27日,三位尋寶人在一群電影劇組人員的陪同下,挖開了在南加州的好萊塢露天劇場外的柏油路面。他們在尋找卡溫格山口(Cahuenga Pass)的寶藏,據傳在75年前,有人將黃金、鑽石和珍珠埋在那裡。

結果他們並沒有找到任何寶藏。他們挖了24天,但因遇到一塊地底巨石而不得不停工,得到的只是一個約3公尺寬、13公尺深的大洞。尋寶行動宣告失敗,最後他們落寞地離開了。

人難免會有失誤,我們也曾經失敗過。聖經告訴我們,馬可年輕時,也曾在一次宣道旅程中離開保羅和巴拿巴,「不和他們同去做工」。因此,當保羅再次進行宣教之旅時,「就以為不可帶他去」(使徒行傳15章38節),甚至為此和巴拿巴起了爭論。然而,儘管馬可先前犯了錯,但多年後卻有令人驚奇的改變。當保羅孤獨地在獄中等候處決時,他要求馬可前來,還說馬可「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」(提摩太後書4章11節)。上帝甚至啟示馬可,讓他寫下了馬可福音。

馬可的生命歷程讓我們明白,上帝不會拋下我們獨自面對自己的過犯和失敗。上帝是我們的朋友,祂勝過我們一切的過犯。當我們跟隨這位救主,祂就會將我們所需的幫助和力量賜給我們。

— 龐雅各

耶穌,每當我對祢傾心吐意時,感謝祢總是垂聽。
我要感謝讚美祢,因祢賜下的安慰和盼望無人可及!


你曾經面對哪些過犯或失敗?當你把這些交託給上帝,祂如何幫助你呢?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36-37章;使徒行傳15章22-41節


靈命日糧 : 等待孵化

讀經: 哈巴谷書2章1-3節


雖然遲延,還要等候;因為必然臨到,不再遲延。—哈巴谷書2章3節


在我家廚房窗外,有隻知更鳥在屋簷下築了巢。我喜歡看她把草塞進一個安全的地方,然後蹲在裡頭孵蛋。每天早上,我都會去看是否已孵出小鳥,但都沒有新的進展。知更鳥的蛋必須花兩週的時間孵化,這對我的確是耐心的考驗。

我一直沒什麼耐心,總是不願等候,特別是在禱告方面。我和丈夫等了將近五年,才等到機會收養我們的第一個孩子。作家凱薩琳·馬歇爾(Catherine Marshall)曾寫道:「禱告就像蛋一樣,不是一生下來就孵化的。」

先知哈巴谷也必須在禱告中忍耐等候。當時猶大國遭遇巴比倫的殘酷對待,但上帝卻不發一語,致使哈巴谷沮喪萬分,並總是「站在守望所,立在望樓上觀看」,要看耶和華對他說什麼話(哈巴谷書2章1節)。上帝回應哈巴谷,要他等候「一定的日期」(3節),並要哈巴谷「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」,好讓他一得著上帝的話就立刻傳揚出去(2節)。

但上帝並沒告訴哈巴谷,巴比倫傾覆滅亡的「一定的日期」是在六十年後,上帝的應許距離實現還有相當長的時間。正如蛋的孵化一樣,我們的禱告通常也不會立刻看到結果,而是按著上帝對這世界和我們的生命完美的心意,慢慢地孵化。

— 莫麗莎

親愛的上帝,求祢幫助我,
讓我能在等候中,依然相信祢會動工。


你覺得等候上帝動工有多困難呢?你如何一邊等候,一邊做上帝託付你的事?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34-35章;使徒行傳15章1-21節


靈命日糧 : 繁茂如樹

讀經: 箴言11章24-30節


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;義人必發旺如青葉。—箴言11章28節


我一直熱愛蒐集東西。童年時期,我蒐集郵票、棒球卡、漫畫。現在我當父親了,看見孩子也有同樣的愛好。有時我不禁心想:你真的還需要多一隻泰迪熊嗎?

這其實與需求無關,而是因新物品的魅力,或對老舊的、稀的有物品著迷。不論吸引我們的是什麼,我們都很容易相信只要擁有某樣物品生活就會更美好。我們會更快樂、更滿足。

只是這些事物往往會讓我們的期望落空。為什麼呢?因為上帝創造我們,是要被祂充滿,而不是被這世上的事物所充滿,即使這些事物宣稱能夠滿足我們的渴望。

這並不是什麼新事。箴言也比較了兩種生活方式,一種是追求富裕,另一種則是扎根在上帝裡並慷慨付出。畢德生牧師在信息本聖經對箴言11章28節做了解釋:「追求事物的生命是死的生命,是枯樹樁;上帝陶塑的生命是一棵繁茂的樹。」

這是多麼強烈的對比啊!兩種生活方式:一種是既空虛又貧瘠,但另一種卻是枝葉繁茂且多結果子。這個世界不斷告訴我們豐盛的物質就等同「過好日子」,但上帝卻希望我們在祂裡面扎根,經歷祂的良善,並且結實纍纍。我們的生命會因我們和上帝的關係而有所改變,上帝會重新塑造我們的心思和渴望,從裡而外轉化我們。

— 何安德

天父,感謝祢賜給我美好的事物。
求祢幫助我持續地信靠祢,而非依靠這世上的一切。


你何時曾因追求物質生活而影響屬靈生命?你當如何正確面對內心的渴望?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32-33章;使徒行傳14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