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歌唱革命

讀經: 詩篇42篇1-5節


我的心哪,你為何憂悶?為何在我裡面煩躁?應當仰望上帝,因祂笑臉幫助我,我還要稱讚祂。—詩篇42篇5節


發動一場革命需要什麼?是槍械嗎?是砲彈嗎?或是游擊戰?在1980年代末期的愛沙尼亞,革命只需要歌曲。在愛沙尼亞人被蘇聯恐怖統治了幾十年之後,一場革命由吟唱一系列的愛國歌曲而開始了。這些歌曲啟動了「歌唱革命」,在1991年愛沙尼亞的恢復獨立中扮演了關鍵作用。

有個網站如此描述這場革命:「這是以非暴力的手段推翻暴力的政權。在蘇聯50年的統治之下,歌唱一直是讓愛沙尼亞人團結的力量。」

在艱難的時刻,音樂也能發揮作用,幫助和安慰我們。我想,這也是我們容易對詩篇產生共鳴的原因。詩人在心靈憂傷的時候吟唱:「我的心哪,你為何憂悶?為何在我裡面煩躁?應當仰望上帝,因祂笑臉幫助我,我還要稱讚祂」(詩篇42篇5節)。帶領敬拜的亞薩在感到失落時,提醒自己:「上帝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。」(73篇1節)

當我們面對苦難時,盼望我們也能像這些詩人一樣,在心中進行歌唱革命。這樣的革命能讓我們對上帝的大愛與信實滿有信心,以勝過轄制我們的絕望與疑惑。

— 柯貝爾

天父,我感謝祢,祢的慈愛每早晨都是新的,
祢的信實極其廣大。求祢讓我得著能力,
即使是流著淚,也能歌頌祢的大愛。


當你遇到挫折時,會如何回應?哪些歌曲最能讓你得安慰?為什麼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9-11章;路加福音15章11-32節


靈命日糧 : 預報者的失誤

讀經: 耶利米書23章16-22節


得我話的人,可以誠實講說我的話。—耶利米書23章28節


在1938年9月21日中午,一位年輕的氣象學家查理·皮爾斯(Charles Pierce)對美國氣象局發出預警說,有兩道鋒面正造成強大颶風,吹向美國北部的新英格蘭。但當時的氣象局局長卻嘲笑皮爾斯的預測,並斷言颶風這種熱帶風暴不會到達那麼偏北的區域。

兩小時後,「1938年新英格蘭颶風」在紐約州的長島登陸。下午4點,颶風抵達新英格蘭,將許多船隻拋上陸地,摧毀數千座房屋,造成600多人死亡。若是這些受難者能接獲皮爾斯的警報,或許有生還的機會,因為他的預測是基於完整的數據與詳盡的地圖分析,確實可靠。

聖經也教導我們該聽從誰的話,就如在耶利米的時代,上帝提醒祂的百姓要防備假先知,祂說:「這些先知向你們說預言,你們不要聽他們的話。他們以虛空教訓你們,所說的異象,是出於自己的心,不是出於耶和華的口」(耶利米書23章16節)。上帝論到那些假先知時還說:「如果他們曾參與我的議會,就必向我的子民宣告我的信息。」(22節,新譯本)

現今,我們周遭仍有許多「假先知」。這些「專家」罔顧甚或扭曲上帝話語的本意,為符合自己的目的而提出建議。但上帝藉由祂的靈與話語,讓我們能辨別真偽。當我們凡事以上帝話語的真理為判斷準則,我們的生命與話語也能反映出上帝的真理。

— 葛庭墨


我是以什麼準則斷定事件的真偽?我在面對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時,如何調整態度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6-8章;路加福音15章1-10節


靈命日糧 : 祂在乎你

讀經: 詩篇46篇


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。—詩篇46篇11節


黛比是一間清潔公司的負責人,一向積極開發新客戶以拓展事業。有一次,她打電話向一位女士推銷清潔服務,對方回答:「我現在沒錢支付這項服務,因為我正在接受癌症治療。」當下黛比便決定:「所有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女性都不應被拒於門外,她們都會獲得一次免費的居家清潔。」因此從2005年起,她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機構,聯合幾家清潔公司,免費為對抗癌症的女性提供家居清潔服務。有位罹癌的婦女因看到整潔的家而重振信心,她說:「這是我第一次相信自己能成功抗癌!」

在面對挑戰時,若能感受到有人在乎我們、支持我們,就能加添我們的信心。意識到上帝的同在與扶持更可以帶來盼望,讓我們的心靈得著激勵。許多遭受試煉者所喜愛的詩篇46篇,也提醒我們:「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,是我們的力量,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!」(1節)「你們要休息,要知道我是上帝!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,在遍地上也被尊崇。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。」(10-11節)

提醒自己上帝的應許和祂常與我們同在,可以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念,並能給我們勇氣與信心度過艱難的時刻。

— 施安妮

上帝啊,我很感恩,因有祢的同在和應許。
祢以大能扶持我,求祢幫助我活出對祢的信心。


你正面對何種試煉,需要倚靠上帝的能力?哪些聖經經文能幫助你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3-5章;路加福音14章25-35節


靈命日糧 : 祂能搭救

讀經: 希伯來書2章14-18節


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,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。—希伯來書2章18節


喬思是紐約市教會的危機輔導員,這次他放下工作8個星期,但並不是到哪裡度假,而是成為遊民的一分子。他說:「再次與無家可歸者一起生活,是要讓我自己記得飢餓、疲憊以及被遺忘的百般滋味。」早在喬思從匹茲堡來到紐約的9年前,他就體會過無家可歸的生活。那時,他沒有工作也沒有居住的地方。整整13天,他露宿街頭,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。然而,上帝卻藉此預備他,使他在往後的幾十年都能參與街頭事工,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
耶穌來到這世界為要救贖我們,祂也選擇親身經歷人類的生活。正如希伯來書2章14節說:「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,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,特要藉著死,敗壞那掌死權的,就是魔鬼。」基督從出生到死亡,體會過人類所有的經歷,只是祂沒有犯罪(4章15節)。因為祂戰勝了罪,所以當我們面臨罪的試探時,祂就能夠搭救我們。

耶穌不用再次體會世人的需要。這位拯救我們的救贖主與我們緊緊相連,並且對我們關切至深。無論面對什麼情況,我們都能夠確定,這位救我們脫離仇敵魔鬼的救贖主(2章14節),隨時會搭救我們,祂不會讓我們陷於無助的景況。

— 簡恩德

天父,請幫助我記得,
祢隨時能夠在我生命中的各個層面搭救我。


耶穌曾體會我們的經歷,祂能幫助我們,這如何激勵你?知道耶穌能設身處地為你著想,對你有何幫助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-2章;路加福音14章1-24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