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服事弱小

讀經: 路加福音14章15-23節


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,被人厭惡的。-哥林多前書1章28節


新聞短片顯示,在燃燒的叢林前方,一名男子蹲在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旁,拍著雙手,似乎在叫喚什麼。是叫他的狗嗎?片刻之後,一隻兔子出現了。那人立刻把那隻嚇壞了的兔子捧起來,衝向安全的地方。

為什麼拯救這麼小的動物值得成為國家新聞呢?那是因為憐憫這些弱小動物的舉止是可敬的,一顆寬大的心才會容納最小的生物。

耶穌說,上帝的國度就像人們舉辦宴席,接納每一位願意來參加的人。祂不僅歡迎有權勢的人,還歡迎那些「貧窮的、殘廢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」(路加福音14章21節)。我很感謝上帝,因祂揀選了那些軟弱的和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,否則我毫無坐席的機會。保羅說,上帝「揀選了世上軟弱的,叫那強壯的羞愧。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,被人厭惡的,……使一切有血氣的,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」(哥林多前書1章27-29節)。

上帝的心懷是何等寬大,以至拯救像我這樣的小人物。我該如何以寬大的心懷對待他人呢?簡單來說,不是取悅重要的大人物,而是服事那些最弱小、最不起眼的人。

— 韋陌格

上帝啊,身為祢的僕人使女,
幫助我們能以祢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,
而不在乎他們的身分和背景,貧窮或富貴。


你容易輕看哪些人呢?上帝希望你如何改變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9-20章;路加福音18章1-23節


靈命日糧 : 看見真光

讀經: 馬太福音4章12-25節


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。-以賽亞書9章2節


在洛杉磯的街頭,一個無家可歸的癮君子布賴恩踏進一家福音機構尋求協助。自此,他開始踏上了漫長的康復回轉之路。

布賴恩在戒癮的過程中,重拾對音樂的熱愛。最後,他加入一群由專業人士所成立的樂團,關心那些露宿街頭的人。布賴恩受邀獨唱韓德爾的著名清唱劇《彌賽亞》其中的一曲《走在黑暗中的人》。歌詞是源自於以色列歷史黑暗時期,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。布賴恩唱道:「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;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」(以賽亞書9章2節)。《紐約客》雜誌的一位樂評家寫道:「布賴恩像是將他自己的生活娓娓道來。」

福音書的作者馬太也引用了同樣的經文。他原本是個欺壓同胞的稅吏,但耶穌卻呼召他回轉。馬太描述耶穌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,把救恩從「約旦河外」帶到「外邦人的加利利地」(馬太福音4章13-15節)。

有誰會想到,原本服事凱撒、欺壓鄉民的稅吏(參閱馬太福音9章9節),或像布賴恩這樣的街頭癮君子,又或像是我們這樣的人,竟有機會以我們的生命來顯明光明與黑暗的區別呢?

— 狄馬汀

慈愛的天父,當我們在黑暗中度日時,
求祢讓我們能看見救主耶穌所發出的真光。


基督曾如何光照你?你如何反映基督之光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6-18章;路加福音17章20-37節


靈命日糧 : 新一波動力

讀經: 以賽亞書40章27-31節


凡勞苦擔重擔的人,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。-馬太福音11章28節


五十四歲時,我懷著兩個目標參加密爾沃基(Milwaukee)馬拉松比賽。第一個目標是跑完全程,第二個目標是在五小時之內抵達終點。如果我後半段的表現能跟前半段一樣好,我會有驕人的成績!可惜,賽程過於艱苦,我原本預期後半段能有新一波的動力,但最後並沒有如我所願出現。到達終點時,我原本矯健的步伐已變成了痛苦的步行。

其實不僅賽跑需要新一波的動力,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。勞苦疲憊的人需要上帝的幫助,才能堅忍到底。以賽亞書40章27-31節美妙地結合了詩歌和預言,使那些疲倦、沮喪,需要力量繼續前進的人,得著安慰和激勵。這段歷久常新的話語,也提醒了疲乏消沉的人,上帝並沒有離棄或不關心我們(27節),祂看見了我們所處的困境。這些話語帶來了安慰和應許,更提醒我們上帝無法測度的能力和知識(28節)。

第29-31節所描述的新一波動力,正是你我所需要的。無論我們是背負養家的重擔、面對健康問題、經濟壓力,或因人際關係緊繃和內心的掙扎而氣餒沮喪,只要我們花時間向上帝禱告並默想祂的話語,就能支取這樣的力量。

— 簡恩德

主啊,我在軟弱疲憊中來到祢面前,
求祢幫助我,使我能重新得力。


什麼情況會令你筋疲力盡?今天你在哪方面特別需要上帝賜力量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4-15章;路加福音17章1-19節


靈命日糧 : 洗淨

讀經: 耶利米書2章13,20-22節


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。-約翰一書1章7節


真令人不敢相信,我的一枝藍色原子筆躲在層層疊疊的白色毛巾中,竟然在洗衣機裡逃過一劫,最後才在烘乾機中爆裂。結果那些白色的毛巾全都沾上難看的藍色斑點,不管用再多的漂白劑,都無法除掉這些污點。

在我不情不願地把這些毛巾丟到抹布堆的那一刻,我想起舊約先知耶利米的哀嘆,提到罪惡將帶來破壞性的後果。以色列民背離上帝,轉而敬拜偶像(耶利米書2章13節),因此耶利米宣告他們與上帝的關係已染上永久的污點。正如上帝對百姓說:「你雖用鹼、多用肥皂洗濯,你罪孽的痕跡仍然在我面前顯出」(22節),對於自己犯罪所造成的破壞,他們無力改變。

我們確實不可能靠自己除掉罪惡的污漬,但耶穌已成就了我們做不到的事。祂以受死與復活的大能,「洗淨我們一切的罪」(約翰一書1章7節)。

雖然有時我們會覺得這好得難以置信,但盼望我們都能信守這美好的真理:任何罪惡所造成的破壞,耶穌都能徹底除淨。只要我們願意歸向上帝,祂就樂意洗淨我們的罪污(9節)。藉著基督,我們天天都能得享自由與盼望。

— 夏莉珊

你要如何消除罪咎呢?
知道耶穌的死能完全洗淨你身上的罪污,
你今天的生活會有何不同呢?


耶穌的寶血洗淨罪污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下12-13章;路加福音16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