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受盡煎熬

讀經: 詩篇32篇


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,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。-詩篇32篇3節


葛尼斯在他所寫的《一生的聖召》中提到,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和幾位朋友在法國南部度假,他們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坐在壁爐邊取暖,邱吉爾凝視著松木被火燃燒,發出劈啪的爆裂聲。突然,他以一貫的咆哮聲調說:「我知道松木為什麼會發出爆裂聲了,因它正被火燃燒、受盡煎熬,我也曾有這種經歷。」

的確,苦難、絕望、危險、憂慮和面對做錯事的後果時,都讓我們如置身於火窯般痛苦。這些外在的環境逐漸將我們心中的喜樂和平安燃燒耗盡。正如大衛因犯罪的後果而受盡煎熬,像被火焚燒,他寫道:「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,就整天唉哼,以致骨頭衰殘。⋯⋯我的精力耗盡,好像盛暑的乾旱。」(詩篇32篇3-4節,新譯本)

在這種艱難的時刻,我們可從何處尋求幫助和盼望呢?保羅在宣教的旅程中,經常面對逼迫患難,但他卻寫道:「我們四面受敵,卻不被困住;心裡作難,卻不至失望;遭逼迫,卻不被丟棄;打倒了,卻不至死亡。」(哥林多後書4章8-9節)

要怎樣才能像保羅一樣呢?只要常在耶穌裡,這位好牧人便能使我們的心靈甦醒(詩篇23篇3節),得著能力繼續奔走天路。上帝已應許,祂會伴隨我們一路同行,永不離棄我們(希伯來書13章5節)。

— 柯貝爾

天父,求祢賜我力量,能承受今日所面對的患難,
並讓我在基督裡,得著祢所應許的永恆盼望。


你如何面對內心的焦急煩躁呢?在苦難中,上帝如何幫助你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上19-21章;路加福音11章29-54節


靈命日糧 : 心平氣和

讀經: 箴言14章29-35節


心中安靜,是肉體的生命;嫉妒是骨中的朽爛。-箴言14章30節


傑瑞.克萊莫(Jerry Kramer)在長達45年職業運動員的職涯結束時,沒有獲得進入美式足球名人堂的認可。他雖享有許多榮譽與成就,但卻被名人堂排除在外。雖然他曾被提名了十次,可惜從未獲選。儘管盼望多次破滅,他仍大方地表示:「我覺得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在我一生中已經給了我100個禮物,如果只是為了一項沒能得到的禮物就不滿或生氣,實在是太傻了!」

要是換作別人多次與這份榮譽錯身而過,每次都看著獎落別家,或許早已心生怨恨,但克萊莫卻並非如此。他的態度正說明當如何保守我們的心,好抵擋那敗壞身心、啃噬骨頭的嫉妒(箴言14章30節)。當我們只專注於得不到的事物,卻忽略早已獲得的許多事物時,我們的心就很容易失去上帝所賜的平靜。

在2018年2月,克萊莫第11次被提名,並且終於獲選進入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名人堂。我們今生的渴望不見得都能像克萊莫那般得償所願,但我們若能數算上帝已慷慨賜予的許多恩典,我們就能「心中安靜」。無論我們想要得到卻不能如願的是什麼,我們永遠都可以得享從上帝而來的平靜安穩,使身心健康。

— 洪可婷

你在哪方面會特別看重未能獲得的事物呢?
你會採取哪些方式,將目光放在上帝豐富的供應呢?


上帝賜給我們心中平靜,還賜下更多祝福。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上17-18章;路加福音11章1-28節


靈命日糧 : 行過幽谷

讀經: 詩篇23篇


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,也不怕遭害,因為祢與我同在。-詩篇23篇4節


吳荷(非真名)因曾跨越邊界進入中國,而被監禁在北韓的勞改營裡。她說,在勞改營裡日夜都遭受折磨,必須忍受殘酷的守衛、壓垮人的工作、極少的睡眠,並且睡在老鼠、虱子橫行的冰冷地板上。但上帝每天都幫助她,包括讓她知道可以跟哪一位囚犯為友,與對方分享信仰。

從勞改營獲釋後,吳荷便到南韓居住。回想起被囚禁的日子,她覺得詩篇23篇道盡了她的心路歷程。雖困在幽谷中,但耶穌是賜她平安的牧者。她說:「在那段日子,我感覺自己真的處在死蔭的幽谷,但我什麼都不怕。因為上帝每日都安慰我。」她經歷上帝的恩惠和慈愛,上帝更讓她知道,她是蒙上帝所愛的女兒。她說:「我的處境極惡劣,但我知道……我會經歷上帝的恩惠與慈愛。」她深知主永遠與她同在。

我們可以從吳荷的經歷獲得鼓勵。儘管她的處境極其悲慘,卻仍感受到上帝的愛與帶領。上帝每日扶持她,並挪去她的恐懼。同樣地,只要我們跟隨耶穌,祂會溫柔地帶領我們行過幽谷。我們無須懼怕,因為我們「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直到永遠」(23篇6節)。

— 潘艾梅

噢,上帝,當我行過幽谷,祢在我身旁,
挪去我的懼怕。祢安慰我,在我面前擺設筵席,
我且要住在祢的殿中,直到永遠。


你何時曾在幽谷中經歷上帝的同在?你今天能以此鼓勵誰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上15-16章;路加福音10章25-42節


靈命日糧 : 傳好消息

讀經: 使徒行傳8章26-35節


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,對他傳講耶穌。-使徒行傳8章35節


有位伊朗學生阿曼問我:「妳叫什麼名字?」我告訴他我的英文名叫以斯特拉,他聽了頓時眼睛一亮,驚呼道:「我們波斯語也有類似的名字,叫以瑟特拉!」這小小的連結,開啟了我們一段美妙的對話。我跟他說,我的名字是依著一位聖經人物「以斯帖」命名的,她是一位猶太裔的波斯(現今的伊朗)皇后。從這位皇后的故事開始,我跟他分享了耶穌的福音。而在這段對話之後,阿曼開始參加每週的查經班,希望能瞭解更多有關基督的事。

耶穌的跟隨者腓利也曾經得到聖靈的引導,問一位駕車出巡的衣索比亞官員說:「你所念的,你明白嗎?」(使徒行傳8章30節)這讓他們開始了一段對話。那位官員所讀的是以賽亞書中的一段經文,他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,因此腓利問得正是時候。這官員邀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,虛心聽腓利解說。腓利知道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好機會,「就開口從這經上起,對他傳講耶穌」(35節)。

如同腓利一樣,我們每天都應把握每一個機會,在工作場合、超級市場或社區中,向人傳講福音。願我們讓聖靈引領我們的腳步、賜下話語,使我們能與人分享在耶穌裡的盼望與喜樂。

— 彭絲嵐

親愛的天父上帝,請引導我的步伐,
走向需要盼望的人們,這盼望唯有耶穌才能給予。


你會如何預備自己隨時對人傳講耶穌?腓利的例子如何激勵你呢?



全年讀經:
撒母耳記上13-14章;路加福音10章1-24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