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海藻與矽藻

讀經: 約伯記37章14-24節


要留心聽,要站立思想上帝奇妙的作為。-約伯記37章14節


我緊挨著朋友的肩膀,看著她手機裡從顯微鏡翻拍的照片,問她說:「什麼是矽藻?」她解釋:「喔,這是一種藻類,只不過很難看見。有時我們要在鏡片上滴油,或等它死了才能看到。」她繼續看其他的照片,我則坐在一旁不住地讚嘆,上帝創造的生命竟可以如此複雜精細,我們只有透過顯微鏡才能看得到!

上帝的創造與工作是無窮無盡的。在約伯記中,當約伯因痛失一切而傷心難過時,他的朋友以利戶特別指出這一點,對他說:「約伯啊,你要留心聽,要站立思想上帝奇妙的作為。上帝如何吩咐這些,如何使雲中的電光照耀,你知道嗎?雲彩如何浮於空中?那知識全備者奇妙的作為,你知道嗎?」(約伯記37章14-16節)我們不過是人,不可能理解上帝和祂的創造是多麼深奧。

上帝的榮光圍繞著我們,即使我們眼不能見的受造物,也反映了上帝的榮耀與權能。不管遭遇何事,就算我們無法看見也無法理解,但上帝仍然在動工。讓我們今天就來讚美祂,因「祂行大事不可測度,行奇事不可勝數」(約伯記5章9節)。

— 施竹俐

主啊,感謝祢如此精細地創造萬物,
也感謝祢在我們眼不能見時,依然在動工。


上帝一直都在動工。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23-24章;馬太福音20章1-16節


靈命日糧 : 裂天而降

讀經: 以賽亞書64章1-8節


願祢裂天而降。-以賽亞書64章1節


最近在和一位朋友談話時,她告訴我說她已經放棄了信仰,我從她口中聽見了熟悉的抱怨:我怎能相信一位毫無作為的上帝呢?許多人在新聞中看到暴力事件,或親身經歷心碎的時候,在痛心之餘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。我朋友的沮喪正表明了,她迫切需要上帝有所回應,我們可能也有相同的渴望。

以色列人深知箇中滋味。當巴比倫帝國侵略以色列時,向他們發動猛烈的攻擊,使耶路撒冷在鐵蹄蹂躪下化為一座廢墟。先知以賽亞道出百姓的疑惑:應該會來拯救我們的上帝在哪裡呢?(以賽亞書63章11-15節)然而,在這樣的黑暗時刻,以賽亞卻大膽地求告上帝說:「願祢裂天而降」(64章1節)。痛苦和愁煩並未使以賽亞遠離上帝,反而使他尋求與上帝更親近。

我們所經歷的懷疑與苦楚並非壞事,因為這能讓我們知道自己何等茫然,何等迫切需要上帝的同在。如今我們看到那震撼人心、超乎想像的事,就是上帝果真裂天而降,祂藉著耶穌基督來到我們中間。基督獻出祂自己被撕裂、被破碎的身體,好將祂的愛澆灌我們。在耶穌裡,上帝與我們如此靠近。

— 郭惟恩

上帝啊,我總是以為可以掌管自己的人生,
靠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。但其實我根本就做不到。
我需要祢,求祢裂天而降。


你要將哪些問題或疑惑告訴上帝呢?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21-22章;馬太福音19章


靈命日糧 : 心情轉變

讀經: 詩篇94篇2、16-23節


我心裡多憂多疑,祢安慰我,就使我歡樂。-詩篇94篇19節


我在每週固定往返的火車站候車時,心裡許多負面的想法就像排隊上火車的乘客一樣,一一浮上心頭。我想到債務的壓力、別人對我說過不好聽的話,還有家人遭遇不公義之事的無助。火車到站時,我的心情簡直糟糕透頂。

在火車上,我的心中浮現了另一個想法:寫一封信給上帝,向祂傾吐我的哀怨。不久,我在日誌裡細訴滿腔的怨言之後,便拿出手機並開始聆聽存在音樂庫裡的詩歌。在不知不覺中,我的壞心情竟然完全改變了。

其實,我沒想到這也正是詩篇94篇的作者所採用的模式。詩人先傾吐他的怨言:「審判世界的主啊,求祢挺身而立,使驕傲人受應得的報應。……誰肯為我起來攻擊作惡的?誰肯為我站起抵擋作孽的?」(詩篇94篇2、16節)他毫無保留地向上帝訴說,寡婦和孤兒遭受不公義的對待。詩人向上帝宣洩了他的哀愁之後,就開始轉為讚美:「但耶和華向來作了我的高台,我的上帝作了我投靠的磐石。」(22節)

上帝邀請我們把心中的哀傷和憂愁帶到祂面前,祂能將我們的恐懼、悲傷和無助轉變為讚美。

— 華琳妲

主啊,我要向祢傾吐心聲,
求祢挪去我的委屈和憤怒,並賜下祢的平安。


讚美蘊含力量,能減輕我們最沉重的負擔。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19-20章;馬太福音18章21-35節


靈命日糧 : 國際義人

讀經: 以斯帖記4章5-14節


為現今的機會。-以斯帖記4章14節


在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(Yad Vashem),我和丈夫走進了「國際義人」花園。這座花園是紀念大屠殺期間,甘冒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的勇士。我們遇到一群荷蘭遊客來看紀念碑,其中一位女士的祖父母名字也鐫刻在其上。我們因好奇,便詢問了她家族的故事。

她身為牧師的祖父母是反抗組織的成員,在1943-1945年間,他們收留了一個兩歲的猶太男童,讓他充當自己的第八個孩子。

聽了這感人的故事,我們不禁問:「這個小男孩過後活下來嗎?」隨即有位老先生走上前說:「我就是那個男孩!」

許多人以實際行動保護猶太人,他們的勇氣讓我想起王后以斯帖。主前約475年,亞哈隨魯王頒旨要滅絕猶太人。王后可能以為隱瞞籍貫宗族,就能幸免於難。然而,她的堂兄懇求她不要對她的猶太血統保持沉默,因為她得了王后的位分是「為現今的機會」(以斯帖記4章14節)。最後,她被說服了,即使面對死亡的威脅也願意採取行動。

我們或許沒有機會做出如此重大的決定,但我們還是有可能要面臨選擇:決定要為不公義的事發聲或保持沉默;要幫助在困難中的人或轉身離開。願上帝賜我們勇氣!

— 夏莉珊

天父,謝謝祢顧念那些受壓迫和弱勢的群體,
求祢幫助我們知道何時該為他們發聲或採取行動。


是否有人正需要你仗義直言呢?求上帝賜下恰當的時機吧!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16-18章;馬太福音18章1-2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