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自由與遵從

讀經: 詩篇119篇33-48節


求祢叫我遵行祢的命令,因為這是我所喜樂的。-詩篇119篇35節


一個冬日,我的孩子們吵著要去滑雪橇。那天的氣溫一直在攝氏零下18度左右。窗外雪花紛飛,我仔細想了想,還是答應了他們,但是要求他們穿暖一點,待在一起,並在15分鐘後進來。

我因為愛他們而訂了這些規則,這樣他們就可以自由地玩耍,而不會被凍傷。我想,詩篇119篇的作者也明白了上帝的美意,因而寫了兩節看似前後矛盾的經文:「我要常守祢的律法」和「我要自由而行,因我素來考究祢的訓詞」(44-45節)。詩人怎麼會將自由和遵守律法連結在一起呢?

我們遵從上帝明智的教導,就可以避免做出讓自己後悔的選擇,以及隨之而來的後果。沒有罪惡或痛苦的重擔,我們就能更自由地享受生活。上帝不是要以該做和不該做的事來控制我們,相反地,祂所訂下的規則顯明祂深愛我們。

在孩子們滑雪橇時,我看著他們衝下山丘。我面帶微笑地聽他們的笑聲,看著他們微紅的臉頰。他們在我設定的界限內是自由的,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也有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,讓我們與詩人一同祈求:「求祢叫我遵行祢的命令,因為這是我所喜樂的。」(35節)

— 史珍妮

親愛的上帝,讓我像詩人一樣喜愛祢的道路,
我願用每天所做的選擇來尊崇祢。


因為有愛,自然能順服。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14-15章;馬太福音17章


靈命日糧 : 廣角鏡頭

讀經: 彼得前書2章1-10節


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聖潔的國度,……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、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。-彼得前書2章9節


在第一位非裔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上,有將近二百萬人聚集在一起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,電視台在轉播這盛典時,透過廣角鏡頭展示了人群聚集、萬頭攢動的全景畫面。有位新聞記者評論道:「這場就職典禮最亮眼的應該是這全景畫面。」的確,從林肯紀念堂綿延到國會大廈的大批群眾,除了廣角鏡頭以外,沒有其他設備能捕捉到這樣的畫面。

然而,聖經讓我們看見更廣大的人群,這些人因信耶穌基督而彼此連結:「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,是有君尊的祭司,是聖潔的國度,……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、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。」(彼得前書2章9節)

這裡所描繪的不是享有特權的少數人,而是包括從「各族、各方、各民、各國」中被贖回的人(啟示錄5章9節)。今天,我們分散在全球各地,許多人感到被孤立並因堅守基督信仰而受苦。但以上帝的話語為廣角鏡,我們就能看見這樣的全景畫面:主內弟兄姐妹站在一起,尊榮那位救贖我們、使我們成為祂兒女的上帝。

讓我們一起讚美那位帶我們出黑暗入光明的上帝吧!

— 麥大衛

天父上帝,我們同心頌揚,祢配得所有的讚美!
我們是祢的子民,存心敬畏祢。


你要如何頌讚上帝呢?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12-13章;馬太福音16章


靈命日糧 : 重要的事

讀經: 以賽亞書58章6-9節


我想要的禁食是:……讓被壓迫的人得到自由,除去束縛人的鎖鏈。-以賽亞書58章6節,新普及譯本


一位在外租房的朋友需要家人幫忙支付12月份的房租。這對他的家人來說是一個負擔,特別在年終的時候,本來就有額外的開支。但他們都願意用自己的積蓄雪中送炭,以感恩的心分享上帝的供應,也獲得我朋友的無限感激。

朋友寫了一張感謝卡給家人:「感謝你們又一次幫助我度過難關,或許你們認為這不算什麼,但對我卻是大事。」

對上帝而言,幫助人是重要的事,先知以賽亞向以色列人表明了這點。他們在禁食時仍然吵鬧爭鬥,因此以賽亞說:「釋放那蒙冤被囚的,減輕雇工的重擔,……同饑餓的人分享食物,給無家可歸者提供居所,送衣物給有需要的人,不躲避需要幫助的親屬。」(以賽亞書58章6-7節,新普及譯本)

以賽亞說,這樣的付出不僅彰顯上帝的榮光,就連自己所受的傷害也都會得醫治(8節)。我朋友的家人向他伸出了援手,雖然接下來他們必須仔細計算開銷,但卻學會了如何善用金錢,以至各方面都沒有缺乏。對那些心存慷慨的人,上帝應許說:「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;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」(8節)。至終,那些願為他人付出的人更加蒙福。上帝更是早已因愛的緣故,將祂的一切都賜給了我們。

— 雷翠霞

主啊,祢照亮慷慨待人之路,
幫助我們能像祢那樣甘心付出。


上帝付出一切,我們當跟隨祂的腳蹤。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9-11章;馬太福音15章21-39節


靈命日糧 : 沽名釣譽

讀經: 馬太福音15章1-11、16-20節<


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,有惡念、……這都是污穢人的。-馬太福音15章19-20節


在大學的一次文化實地考察中,講師差點認不出他班上的一位得意門生。在教室裡,她總是穿著長褲,遮住15公分的高跟鞋。如今她穿上步行靴,身高竟然還不到150公分。她笑著說:「穿上高跟鞋是我想要的樣子,但是穿上了靴子才顯示真正的我。」

其實,一個人的外貌不能評定一個人的秉性如何,最重要的還是內心的光景。耶穌就曾疾言譴責那些精於作表面功夫的法利賽人和文士。當這些人質問耶穌,祂的門徒為什麼違背古老的傳統,飯前不洗手的時候(馬太福音15章1-2節),耶穌反倒問他們說:「你們又為什麼因你們的傳統,違背上帝的誡命呢?」(3節,新譯本)。祂還指出他們故意曲解律法,在其中尋找漏洞以積蓄財富,不供養父母(4-6節),不孝敬他們,違背了十誡中的第五條誡命(出埃及記20章12節)。

若我們只看重表象,想要在上帝清楚明確的命令裡尋找漏洞,就違背了律法的精神。耶穌說:「從心裡發出來的,有惡念、凶殺、姦淫、苟合、……」(馬太福音15章19節)。唯有上帝,藉著聖子耶穌的公義,能賜給我們一顆清潔的心。

— 葛庭墨

主啊,很多時候我們所作的事,
只是為了在祢和世人面前留下好印象。
求祢饒恕我們,賜給我們一顆清潔的心,
讓我們能真誠待人。


行事若為沽名釣譽,便不討上帝喜悅。



全年讀經:
出埃及記7-8章;馬太福音15章1-2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