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偉大的頂峰

讀經: 約翰一書4章14-21節


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。-約翰一書4章14節


父母親曾教導我喜愛各類型的音樂,不管鄉村歌曲或古典音樂我都學習欣賞。因此當我有機會到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廳,欣賞莫斯科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時,我不禁萬分激動。樂團指揮帶領樂團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名曲,聲量漸次加強,最後達到令人蕩氣迴腸的音樂頂峰。在這美妙的時刻,聽眾都站起來熱烈鼓掌。

聖經的記載也可說是漸次加強,邁向人類歷史的頂峰: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和死而復活。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裡犯罪之後,上帝應許會差派一位拯救者(創世記3章15節),接著這個主題在整本舊約不斷地推進,無論是逾越節的羔羊(出埃及記12章21節)、眾先知的盼望(彼得前書1章10節),以及上帝子民的期盼,都是呼應這個應許。

約翰一書4章14節印證了上帝的應許沒有落空:「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,這是我們所看見且作見證的。」如何印證?當耶穌死而復活,使我們罪得赦免,且恢復我們與創造主的關係,上帝要拯救這個破碎世界的應許便應驗了。有一日,耶穌會再來,恢復祂的整個創造。

當我們回想上帝的兒子為你我所作的事時,就應當歡慶祂拯救了你我以及這個世界,耶穌是上帝恩典的頂峰!

— 柯貝爾

天父,祢的愛子影響了全世界。祂來到世上拯救我,
並要再來恢復祢的世界,為此我獻上感恩。


同來歡慶耶穌這寶貴的禮物!
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9-11章;提摩太前書6章


靈命日糧 : 哪裡有平安?

讀經: 耶利米書8章8-15節


我們既因信稱義,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。-羅馬書5章1節


在1984年,記者問提倡和平的歌手巴布.狄倫說:「你仍然盼望和平嗎?」他回答說:「絕不會有和平。」他的回應雖招來批評,但不可否認,至今世上仍無和平。

約在主前600年,許多先知都預言平安,唯有耶利米這位上帝的先知提醒百姓,因上帝曾說:「你們當聽從我的話,我就作你們的上帝,你們也作我的子民」(耶利米書7章23節)。然而百姓卻一再漠視上帝和祂的命令,假先知說:「平安了!平安了!」(8章11節)但耶利米預言災禍將至,而耶路撒冷果然在主前586年被攻破淪陷。

世上少有和平。但我們在耶利米書可怕的預言中,看見持續愛我們的上帝,祂對悖逆的百姓說:「我以永遠的愛愛你,……我要再建立你。」(31章3-4節)

上帝滿有慈愛與和平。但因為我們對祂的悖逆,使罪毀壞了世界的和平,奪取了我們內心的平安。耶穌降世使我們與上帝和好,讓我們的內心得到平安。使徒保羅寫道:「我們既因信稱義,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」(羅馬書5章1節)。在聖經許多充滿盼望的信息中,這節經文更是帶給我們極大的盼望。

不論我們是生活在武裝衝突區,或是居住在毫無一絲硝煙的和平社區,基督都邀請我們與祂和好,得到祂的平安。

— 葛庭墨


唯有上帝才能賜給我們真正的滿足和平安。
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6-8章;提摩太前書5章


靈命日糧 : 不被轄制

讀經: 使徒行傳2章22-36節


[耶穌]原不能被死拘禁。-使徒行傳2章24節


凱特琳在墨西哥灣和朋友們一起游泳的時候,遭到鯊魚襲擊,一隻鯊魚咬住她的腿拖入水下。凱特琳奮力反抗,向鯊魚的鼻子揮了一拳,鯊魚才鬆開嘴,悻悻然地游走。凱特琳雖然遍體鱗傷,縫了一百多針,但她終究脫離了鯊魚的血盆大口,免於死亡。

這件事使我想到,耶穌已戰勝了死亡,跟隨祂的人不必再受死亡的威脅和轄制。彼得說:「[耶穌]原不能被死拘禁。」(使徒行傳2章24節)

這些話,彼得是對耶路撒冷的群眾說的。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可能曾譴責耶穌,喊著:「把祂釘十字架!」(馬太福音27章22節)因著他們的要求,羅馬士兵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,直到他們確定祂已經死了為止。耶穌的身體在墳墓裡安放了三天,上帝便使祂從死裡復活。耶穌復活之後,彼得和其他人曾與耶穌談話、吃飯。過了四十天,他們看著祂升天(使徒行傳1章9節)。

耶穌受死的時候,肉體上和精神上都承受著極大的痛苦,但上帝的大能戰勝了死亡。因此,藉著耶穌的死和復活,死亡或其他各樣的權勢再也不能轄制我們。有一天,所有的信徒都將經歷永恆的生命,並在上帝面前得以完全。我們定睛這樣的未來,能使我們今日得以自由。

— 史珍妮

親愛的耶穌,祢戰勝死亡,使我得著盼望!
我讚美祢,因祢從死裡復活,使我得著永生。


死亡的權勢遠不及上帝的大能。
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3-5章;提摩太前書4章


靈命日糧 : 選擇道路

讀經: 馬太福音7章13-14節


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-馬太福音7章14節


我有一張美麗的秋景照片。照片中的年輕人騎著馬,在科羅拉多山中的分叉路口,思量著該走哪條路。這讓我想起,美國詩人羅伯特.佛洛斯特的《未擇之路》這首詩。詩中他正考慮該如何選擇眼前的兩條路,雖然這兩條路都很吸引人,但他知道自己不會再回到這裡,因此他必須做出選擇。他寫道:「樹林裡有兩條岔路,而我,我選擇那較少人走過的路,這讓一切都截然不同了。」

在登山寶訓中(馬太福音5-7章),耶穌告訴祂的聽眾:「你們要進窄門。因為引到滅亡,那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;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」(7章13-14節)

在人生的旅途上,我們也常常要選擇走哪一條路。很多路徑似乎都有美好的前景,但只有一條路是得到生命的道路。耶穌呼召我們走的那條路,是成為祂的門徒並遵行上帝的話語,是要跟隨祂,而非跟隨大眾。

當我們不知如何選擇前面的道路時,願上帝賜給我們智慧和勇氣去遵行祂的道,也就是生命之道。屆時,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都會截然不同了!

— 麥大衛

主啊,讓我們在今天的生活中,
看見那使我們得生命的窄路,並有勇氣走這條路。


選擇與耶穌同走那生命之道。



全年讀經:
耶利米書1-2章;提摩太前書3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