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明光照耀

讀經: 腓立比書2章14-16節


你們顯在這世代中,好像明光照耀,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。-腓立比書2章15-16節


我們熟悉的經典兒歌《一閃一閃小星星》其實是英國的搖籃曲,其歌詞是取自珍.泰勒(Jane Taylor)所寫的一首詩,描繪在上帝創造的美妙宇宙中,眾星「掛在天空放光明」。這首詩的後半段較鮮為人知,寫出星星能指引方向:「因你燦爛的光明,照亮遊子夜中行。」

在腓立比書,保羅勉勵信徒向周遭的人傳福音時,要純潔無可指摘,「好像明光照耀」(2章15-16節)。或許我們覺得自己怎麼能成為明光照耀,畢竟我們經常軟弱,很難想像自己的「光」足以帶來任何影響。但是星星並不是「努力」去做星星,它本來就是星星。明光改變了世界,也改變了我們。上帝創造了世界的光(創世記1章3節),而且祂也藉著耶穌,為我們的生命帶來屬靈的亮光(約翰福音1章1-4節)。

我們有上帝的亮光在心裡,要照耀世界,讓周遭的人看見這光,並被光的源頭所吸引。如同星星毫不費力地掛在天空綻放光明,我們的光也能影響世界,因我們是世上的光!當我們如同明光照耀四周,就是遵行保羅的教導,在幽暗的世界中「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」,吸引人們看見我們盼望的源頭:耶穌。

— 莫麗莎

親愛的上帝,當我們向人宣揚祢生命的道時,
求祢從我們破碎的生命發出明亮光輝。


耶穌照亮我們的生命。



全年讀經:
以賽亞書26-27章;腓立比書2章


靈命日糧 : 變得更好

讀經: 詩篇51篇9-13節


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,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。-詩篇51篇12節


有一群漁夫在辛苦忙碌了一天之後,聚在蘇格蘭的一家酒館聊天。其中一人興奮地描述捕魚的情景,他手臂一揮,結果將餐桌上的玻璃杯掃到牆上,杯子應聲破碎,在白色的牆面留下污漬。那人向酒館老闆致歉,表示願意賠償損失,但這已無濟於事,白色的牆面已經毀損。這時,有位坐在鄰桌的先生說:「別擔心!」他起身從口袋裡拿出畫圖的器具,並以醜陋的污漬構圖作畫,接著一幀雄偉的鹿頭壁畫逐漸成形。這位化腐朽為神奇的人,就是蘇格蘭的動物藝術家埃德溫.蘭希爾爵士(Sir E. H. Landseer)。

詩篇51篇的作者是以色列的國王大衛,他也曾犯下使自己與國家蒙羞的罪行。他與一位朋友的妻子有了婚外情,並設局謀殺這個朋友,這兩件事都足以構成他的死罪。他的人生幾乎毀於一旦,但他乞求上帝:「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,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。」(12節)

像大衛一樣,我們以前所做的羞愧之事,常在午夜夢迴時毫不留情地嘲弄我們。我們多麼希望從未做過這些錯事,或希望能重新來過。幸好,我們的上帝能化腐朽為神奇。

上帝的恩典不但能使我們的罪得赦免,甚至還能藉此讓我們變得比先前更好。上帝會使萬事互相效力。

— 羅大衛

主啊,我又讓祢失望了,求祢再次饒恕我、改變我,
讓我能回轉,幫助我遵行祢的教導。


上帝的眼能洞察一切,祂的心能完全饒恕。



全年讀經:
以賽亞書23-25章;腓立比書1章


靈命日糧 : 勇敢抵抗

讀經: 以弗所書6章10-18節


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,乃是與那些執政的、掌權的、管轄這幽暗世界的。-以弗所書6章12節
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時,納粹入侵特瑞莎(Teresa Prekerowa)的祖國波蘭,當時她只不過是十多歲。那時正值大屠殺初期,特瑞莎的猶太鄰居開始被納粹黨抓走,再也沒回來了。於是,特瑞莎和其他的波蘭同胞冒著生命危險,設法營救他們的鄰舍,包括那些住在華沙貧民區(隔都)和納粹黨掃除猶太人的地方。特瑞莎經歷了戰爭和大屠殺,後來她成為傑出的歷史學家,但人們記得她是因為她勇敢地挺身而出,對抗納粹的邪惡勢力。為此,耶路撒冷的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特別將她列入「國際正義人士」的名單中。

要對抗黑暗的權勢,實在需要勇氣。保羅告訴以弗所教會:「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,乃是與那些執政的、掌權的、管轄這幽暗世界的,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」(以弗所書6章12節)。對於那些肉眼看不見的仇敵,顯然不是我們能憑一己之力抵擋的,所以上帝給了我們必要的屬靈資源,也就是「全副軍裝」,讓我們可以「抵擋魔鬼的詭計」(11節)。

我們何時需要勇敢地起身抵抗呢?我們或許需要對抗不公不義,或為那些脆弱或受害的人挺身而出。不管會面對何種形式的衝突,我們都可以大有勇氣,因為上帝早已賜給我們為祂對抗邪惡所需的一切。

— 柯貝爾


上帝使我們能為祂挺身而出。



全年讀經:
以賽亞書20-22章;以弗所書6章


靈命日糧 : 尋求幫助

讀經: 馬可福音10章46-52節


耶穌說:「要我為你做什麼?」-馬可福音10章51節


忙碌了一整天之後,收到朋友寄給我的一封電子郵件。坦白說,我沒有打開郵件,因為當時我正忙著幫一位病情嚴重的家人,所以根本沒時間,也沒有心思理會。

隔天早上我才閱讀朋友的郵件,看到她問:「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?」當下我覺得很過意不去,準備回覆「不需要」。然而,我稍微停頓了一下,發現這句話十分熟悉,就像是上帝在問我這個問題。

因耶穌也問過類似的問題。在出耶利哥城時,耶穌聽到瞎眼的乞丐向祂呼喊,便停下問那名叫巴底買的乞丐類似的問題:我能幫忙嗎?或如經上所記:「要我為你做什麼?」(馬可福音10章51節)

這個令人驚嘆的問題,顯明耶穌這位大醫生樂意幫助我們,但首先你我必須謙卑地承認自己需要祂。乞丐巴底買確實需要幫助,他貧窮、孤單,可能還飢餓、絕望。但他渴望獲得新生,將最基本的需要坦誠地告訴耶穌:「我要能看見!」

對盲人來說,這是最誠實的請求,耶穌也馬上醫治了他。我朋友也希望我能坦誠相告,所以我告訴她我會好好禱告,瞭解自己基本的需要,更重要的是,我也會謙卑地向她求助。你知道自己今天最需要的是什麼嗎?當朋友詢問時,儘管坦白地告訴對方,然後也向上帝求助,向祂傾訴。

— 雷翠霞

主,我需要幫助,此刻我願向祢傾心吐意。
求祢幫助我,也能謙卑地接受其他人的幫助。


上帝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。–彼得前書5章5節



全年讀經:
以賽亞書17-19章;以弗所書5章17-33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