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好時節

讀經: 傳道書3章1-11節


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萬務都有定時。-傳道書3章1節


今天是北半球春季的第一天。如果你住在澳洲,今天就是秋季的第一天,因北半球的春分,正是南半球的秋分。在這一天,太陽直射赤道,世界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等長的。

對許多人來說,新季節的來到意義非凡。有些人倒數著日子,因為他們期待著新一季將發生的事。或許住在威斯康辛州的你,曾在月曆上標記春天來臨、告別冬天的日子;又或者你住在墨爾本,正引頸期盼秋天的到來,能為你帶走澳洲的酷暑。

除了天氣之外,我們也會歷經人生不同的季節。傳道書的作者告訴我們,在日光之下凡事都有定期,也就是說我們一生所經歷的事,都有上帝所定的時間(傳道書3章1-11節)。

在摩西帶領以色列民行經曠野之後,他也談到自己生命中新的一季(申命記31章2節),這時他必須把領袖的棒子交給約書亞。保羅在羅馬遭受軟禁時,也同樣面臨一個孤寂的季節。他期待有人前來探訪,卻也體會到「惟有主站在我旁邊」(提摩太後書4章17節)。

無論我們正處於人生的哪一個季節,讓我們為上帝的偉大、幫助與同在,一起來向祂獻上感謝吧!

— 白德夫

天父,感謝祢在我人生的這個季節看顧我,
祢允許我處於這個狀況,必有祢的美意。
求祢幫助我,能善用祢所定的時節,使我更深信靠祢。


任何季節都有歡欣的理由。



全年讀經:
約書亞記4-6章;路加福音1章1-20節


靈命日糧 : 感恩的心

讀經: 詩篇118篇1-14、26-29節


你們要稱謝耶和華,因祂本為善,祂的慈愛永遠長存!-詩篇118篇1節


記得在我們結婚當天,瑪蒂和我開開心心地立下誓約,「無論順境或逆境、健康或疾病、貧窮或富貴」,都要對彼此忠誠。或許,在充滿歡樂的大喜之日,要許下關於困境、疾病和貧窮這些冷酷現實的誓約,看來有點奇怪。但此舉其實是在提醒我們,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。

那麼,當人生中無可避免的困境來臨時,我們該如何面對呢?保羅體會基督的心意,勸勉我們要「凡事謝恩」(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)。雖然這聽起來並不容易,但上帝勉勵我們要存一顆感恩的心是有原因的。感恩的根基乃在於我們的上帝「本為善,祂的慈愛永遠長存」(詩篇118篇1節)。在患難中,祂與我們同在,並加添我們力量(希伯來書13章5-6節);祂慈愛地使用試煉來塑造我們的品格,讓我們能更像祂(羅馬書5章3-4節)。

當患難臨到,選擇以感恩的態度來面對,能讓我們專注於上帝的美善,使我們得著力量度過危難。我們也能和詩篇的作者一同高歌:「你們要稱謝耶和華,因祂本為善,祂的慈愛永遠長存!」(詩篇118篇29節)

— 司徒喬

主啊,我知道若只專注於自己的困境,
就會忘記即使在試煉中祢仍是美善的。
求祢教導我如何擁有一顆感恩的心。


感恩是經由不斷練習而增長的美德。



全年讀經:
約書亞記1-3章;馬可福音16章


靈命日糧 : 家書

讀經: 尼希米記8章5-12節


他們清清楚楚地念上帝的律法書,講明意思,使百姓明白所念的。-尼希米記8章8節


美國新兵遠離家鄉,為參加二次大戰而進行基本訓練,在面對種種的挑戰之際,他們用幽默感和寫信來減壓。有個年輕士兵所寫的一封家書,誇張地描述了接種疫苗的過程。他寫道:「兩位軍醫拿著魚叉追趕我們,抓住我們,將我們釘在地板上,兩隻手臂一邊一個魚叉。」

但一位士兵開始覺得幽默感不能解決他的問題,不久他收到一本聖經。他寫道:「我每天晚上都讀聖經,我很喜歡。我從不曉得可以從聖經中學到這麼多。」

在很久以前,猶太百姓被擄到巴比倫為奴多年之後,終於可以返回家鄉,但許多問題也隨之而來。他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時遇到很多困難,包括敵人的阻撓、饑荒,以及他們本身的罪。在困境中,他們轉向上帝的話語,從聖經中所學到的令他們感到訝異。在祭司閱讀上帝的律法書時,人們深受感動而落淚(尼希米記8章9節),但也得著安慰。省長尼希米告訴他們:「你們不要憂愁,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。」(10節)

我們不需等到遭遇患難時才聆聽上帝的話語,聖經能讓我們認識上帝的特質、祂的饒恕,以及祂所賜的安慰。當我們讀聖經時,聖靈讓我們明白的真理,將會令我們驚嘆。

— 葛庭墨

主,請幫助我們不只在困難時尋求祢,而是任何時候都尋求祢,謝謝祢每天都教導我們更多關於祢慈愛的特質。


聖經讓我們看清自己,也看見上帝何等愛我們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32-34章;馬可福音15章26-47節


靈命日糧 : 柔聲低語

讀經: 以弗所書4章22-32節


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。-以弗所書4章29節


一個年輕人上了飛機坐下後,便開始感到忐忑不安。他驚慌地四處張望,然後閉上雙眼、深呼吸,試著冷靜下來,但卻徒勞無功。飛機起飛時,他慢慢地前後搖晃。走道旁坐著一位年長女士,她將手放在年輕人的手臂上,溫柔地和他聊天,轉移他的注意力。她低聲問道:「你叫什麼名字?」「你從哪裡來?」並柔聲對他說:「我們會沒事的。」「你表現得很好。」這位女士可以因這個年輕人而感到煩躁或不理睬他,但她卻選擇用觸摸和細語來安撫這個年輕人。雖然這看起來是小事,但三小時後飛機降落時,年輕人滿懷感激地對她說:「真的非常謝謝妳!」

溫柔的心能呈現如此美麗的畫面,只可惜似乎並不常見。溫柔恩慈對許多人而言並非天生自然,通常我們優先考慮的都是自己。但當使徒保羅勸勉我們:「要以恩慈相待,存憐憫的心」(以弗所書4章32節),他不是要我們憑藉自己的努力以恩慈待人,而是當我們信靠耶穌,得著新的生命之後,聖靈便開始改變我們。聖靈更新我們的想法和態度(23節),持續地讓我們學習以溫柔待人。

滿有憐憫的上帝在我們心裡動工,讓我們去關心人、以柔聲說出勸慰人的言詞,觸動他人的生命。

— 施安妮

主,求祢今天使用我,讓我能帶給人盼望和鼓勵,
並減輕他們的重擔。


憐憫是瞭解別人的困難,並樂意伸出援手。



全年讀經:
申命記30-31章;馬可福音15章1-25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