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在祂翅膀底下

讀經: 詩篇91篇


祂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,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。-詩篇91篇4節


每當我想到保護時,通常不會立刻聯想到鳥的羽毛。羽毛雖看似輕薄脆弱,卻潛藏意想不到的保護功能。

鳥的羽毛是上帝奇妙設計的例證。它有光滑的部分和蓬鬆的部分。光滑的部分有堅硬的倒鉤,如同拉鏈的鏈齒能緊緊密合,而蓬鬆的部分則有助於維持體溫。兩者的結合,讓鳥兒即使遭受風吹雨打時,也能保持身體乾燥溫暖。不過,許多雛鳥羽翼未豐,只有蓬鬆的羽絨。因此,母鳥必須讓雛鳥靠在牠翅膀底下,用牠自己的羽毛來遮風擋雨。

詩篇讓我們看到一個很溫馨的畫面,如91篇4節說道:「祂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。」又如17篇8節說:「將我隱藏在祢翅膀的蔭下。」這兩節經文都生動地描述上帝的安慰和保護。上帝的同在,如同母鳥以羽毛遮蔽雛鳥,又如父母以膀臂保護兒女免受狂風暴雨的侵襲,能讓我們在任何突發狀況中,享受平安和護庇。

人生縱有憂傷痛苦,但只要轉眼仰望上帝,就不再恐懼驚惶,因為祂是我們的「避難所」(91篇2、9節)。

— 華琳妲

天父上帝,幫助我全然相信,
祢遠超過我的驚懼憂慮。


恐懼無望時,當禱告倚靠上帝,因祂是我們的避難所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91-93篇;羅馬書15章1-13節


靈命日糧 : 守護兒童

讀經: 馬太福音18章1-10節


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,不要禁止他們,因為在天國的,正是這樣的人。-馬太福音19章14節


在1865年,多馬·巴拿多(Thomas Barnado)進入倫敦醫學院就讀時,他的理想就是要到中國宣教行醫。不過當他在自家的倫敦大街上,看到許多無家可歸、饑寒交迫,在垂死邊緣掙扎的孩子,就決心要改變這悲慘的情況。於是,他在倫敦東區成立貧困兒童之家,讓將近六萬名男女孩童脫離貧困並免於夭折。牧師兼神學家約翰·斯托得(John Stott)說:「巴拿多堪稱為街頭兒童的守護者。」

耶穌說:「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,不要禁止他們,因為在天國的,正是這樣的人」(馬太福音19章14節)。可以想像,這番話一定會令群眾和門徒十分訝異。在古時,孩子幾乎沒什麼價值,常被視為社會邊緣人。但是,耶穌卻歡迎、賜福並看重所有的孩子。

新約作者雅各曾呼籲信徒說:「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,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,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」(雅各書1章27節) 。現今的孩童,如同第一世紀的孤兒一般,在每一個社會階層、種族和家庭環境裡,都存在被忽視、人口販賣、虐待、毒品殘害等風險。耶穌如此疼愛孩子們,我們應如何細心照顧他們,以彰顯上帝的慈愛呢?

— 柯貝爾


活出耶穌的愛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89-90篇;羅馬書14章


靈命日糧 : 從恐懼到信心

讀經: 哈巴谷書3章16-19節


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!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。-哈巴谷書3章19節


檢查結果確定是癌症,醫生的話宛如晴天霹靂直擊她的心頭。她一想到丈夫和孩子,世界就彷彿停止轉動。之前,他們一直懇切禱告,希望得到不同的結果。如今他們該怎麼做呢?臉上流淌著淚水,她輕聲地說:「上帝啊,這出乎我們的掌控,求祢成為我們的力量。」

當疾病預測的結果並不樂觀,或景況完全失控時,我們該怎麼辦呢?當前景看似無望時,我們又該轉向何處求助呢?

先知哈巴谷無法掌控自己的處境,內心的恐懼令他顫慄,那將要到來的審判,會是一場浩劫(3章16-17節)。但面對即將到來的紛亂世局,哈巴谷決定靠信心而活(2章4節)並因上帝而歡欣(3章18節)。他的信心不是憑藉著環境、能力或資源,而是在於上帝的美善與大能。他因著信靠上帝而大聲宣告:「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!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,又使我穩行在高處。」(19節)

當我們面對各種困境,如疾病纏身、家庭危機或財務困難,我們也必須全然信靠上帝。別忘了,無論我們處在何種環境中,祂都與我們同在。

— 吳凱倫

親愛的上帝,感謝祢,因為我總是可以向祢求助。
當我面對困境時,可以完全倚靠祢。
感謝祢,因祢「是我們的避難所,是我們的力量,
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」(詩篇46篇1節)。


面對困境時,我們可以倚靠上帝得著力量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87-88篇;羅馬書13章


靈命日糧 : 凡事感恩

讀經: 申命記8章6-18節


你吃得飽足,就要稱頌耶和華你的上帝,因祂將那美地賜給你了。-申命記8章10節


在澳州,開車前往另一個城鎮常要花好幾個小時,長時間駕駛容易疲勞,導致車禍。所以在假日的尖峰時段,常有志願人士在主要的高速公路旁設置休息站,提供免費的咖啡。我和妻子茉琳越來越喜歡這些休息站。

有一次在旅途中,我們到休息站點咖啡。一位服務員遞給我們兩杯咖啡,並要求我們支付兩元澳幣。我問她為何要付費。她指著看板上的一行小字說:本休息站僅提供咖啡給駕駛人,同行的乘客則需付費。我氣惱地對服務員說,這根本就是在騙人,隨即付錢離開。回到車上,茉琳便指出我的錯誤。我把一份禮物當成應享的權利,又對所受到的恩惠不知感恩。她說的真沒錯。

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民進入上帝應許之地的途中,力勸他們要懂得感恩(申命記8章10節)。那塊富饒豐沃的應許之地是出於上帝的恩澤,但以色列民會很容易將繁榮富庶視為自己努力的成果(17-18節)。故此,他們就開始為每一餐作謝飯禱告,無論飲食豐盛與否,都要記得這是上帝所賜的。

我走回去向那位服務員道歉。一杯免費的咖啡,是一份我並不配得的禮物,我該為此感恩。

— 霍薛頓

主我們的上帝,天地的主宰,祢是應當稱頌的,
因為祢從大地賜給我們食物。
(猶太人的一段謝飯禱文)


即使最微小的禮物,我們也要感謝上帝。



全年讀經:
詩篇84-86篇;羅馬書12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