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命日糧 : 聾人的心
![]()
讀經:
[耶穌]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,特要藉著死,敗壞那掌死權的,就是魔鬼。—希伯來書2章14節
蕾莎為了增進手語技巧,融入了聾人的群體當中,她很快就發現了他們面臨的各種問題。他們經常很尷尬地被聽力正常的人忽視;人們要求他們能正確無誤地讀唇語;在工作的升遷上經常被遺忘。除此之外,大多數的公共活動也沒有手語翻譯。
蕾莎的手語技巧持續進步,以至她能夠很自然地和聾人相處溝通。在某個派對上,一個聾人發現蕾莎的聽力正常,感到很驚訝。蕾莎還來不及回應,另一個朋友便搶先用手語說:「她有一顆聾人的心。」關鍵是蕾莎願意生活在聾人的世界。
蕾莎並不是紆尊降貴與聾人相處。因為除了聽力,她與聾人並無不同。但是,耶穌確實是捨棄尊貴的地位來到我們當中,生活在我們的世界。正如聖經說,耶穌「暫時成了比天使卑微」的(希伯來書2章9節,新譯本),祂「親自成了血肉之體,特要藉著死,敗壞那掌死權的,就是魔鬼」(14節),藉此祂釋放「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」(15節)。不僅如此,祂「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,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」(17節)。
不論我們面臨什麼景況,耶穌都知道和理解。祂聽見我們的心聲,在一切事上,祂都與我們同在。
— 葛庭墨
靈命日糧 : 親眼看見
![]()
讀經:
我從前風聞有祢,現在親眼看見祢。—約伯記42章5節
多年前,肯尼因對上帝失去信心而離開教會,如今他重回教會,站在會眾面前,分享自己如何重拾信心。他告訴大家,上帝讓他看見了受造物的美麗與精巧的設計,藉此感動了他的心。肯尼見證了上帝的普遍啟示,看見上帝藉著受造萬物彰顯了自己,使他再次對上帝心存敬畏。現在,他憑著信心接受聖經中特殊啟示的智慧。在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之後,肯尼踏進教會前方的受浸池中,而他身為牧師的父親眼中含著歡喜的淚水,憑著肯尼對耶穌的信心為他施洗。
約伯失去財富、兒女和健康之後,信心也動搖了。他說:「上帝啊,我向祢呼求,祢卻不回答;我站在祢面前,祢看也不看」(約伯記30章20節,新普及譯本)。上帝「從旋風中回答約伯」(38章1節),表明這並不是上帝沒有看見約伯,而是約伯需要擴大眼界,需要思想上帝奇妙精心的創造。例如「大地根基」和「晨星」(4、7節),以及天地間所有的生物、植物和水(8-41節),都指向約伯能全然信靠的那位創造主,那位具有奇妙的大愛與大能的上帝。約伯回應:「我從前風聞有祢,現在親眼看見祢。」(42章5節)
當懷疑使你對基督的信心動搖時,想想上帝奇妙偉大的創造。只要我們仔細觀察,便能看見祂在其中彰顯了自己。
— 馮得恩
敬畏上帝與信靠上帝,兩者之間有何關連?
上帝啊,祢是造物主,感謝祢幫助我在大自然中看見祢。
靈命日糧 : 小伯利恆
![]()
讀經:
猶大地的伯利恆啊,……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,牧養我以色列民。—馬太福音2章6節
腓力.布魯克斯(Phillips Brooks)在造訪伯利恆後,寫下了眾人喜愛的聖誕頌歌《小伯利恆》。這位在美國牧會的牧師因聖地的經歷而深受感動,因此給他主日學的學生們寫了這一段話:「我記得⋯⋯在平安夜,我站在伯利恆的一間古老教堂裡,靠近耶穌降生的地方。當整座教堂一個又一個小時地迴盪著頌讚上帝的美妙詩歌時,我彷彿一次又一次聽見你們那非常熟悉的聲音,彼此訴說救主降生的奇妙夜晚。」
在1868年,腓力牧師將他的這個想法寫成一首詩,由教會的司琴為之譜曲。美國內戰結束後,社會依然動盪不安,這首詩歌帶給人們寧靜與平安:「小伯利恆,你是何等寧靜;⋯⋯萬世期望,戰兢等待,今宵匯集此方。」
在馬太福音第2章,馬太記載救主降生於伯利恆。當時有「幾個博士從東方」而來(1節),跟著星星來到伯利恆(參閱彌迦書5章2節),當他們找到了耶穌「就大大地歡喜」(馬太福音2章10節)。
在今日歡慶主顯節的同時,我們也需要救主降生這大好的消息。正如這首聖誕頌歌提醒我們,救主來到世上,「除去我心一切罪孽,降生在我心中」。在耶穌裡,我們能得享平安。
— 柯愛莉
關於耶穌降生的事蹟,哪一部分最能觸動你?
親愛的耶穌,感謝祢帶給我盼望與平安。
靈命日糧 : 無所不知
![]()
讀經:
我出門在外,在家安歇,祢都看在眼裡,祢知道我的一舉一動。—詩篇139篇3節,新普及譯本
上帝是無所不知的。然而,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,美國國家安全局透過我們的智慧型手機數據,也對我們瞭若指掌。每個擁有手機的人都會產生「詮釋資料」(metadata),留下數位軌跡。雖然每個單獨的零碎數據似乎微不足道,但被整合分析之後,就會變成史上一個最強大的調查工具。透過追蹤這些詮釋資料,調查人員可以精準定位我們去過哪裡,或明確指出某時某刻我們身在某處。
大衛說上帝知道關乎我們的一切,這遠勝於國家安全局的數位軌跡分析。在詩篇139篇,大衛向上帝祈禱,而只有這位上帝能探尋、鑒察我們所有的意念(1節)。大衛寫道:「上帝啊,求祢鑒察我,知道我的心思」(23節)。上帝知曉我們的一切(2-6節),祂無處不在(7-12節),創造我們的肺腑(13-16節)。上帝的意念遠高過人類的理解(17-18節),就連我們面對仇敵的時候,祂都與我們同在(19-22節)。
因為上帝無所不知,無處不在,無所不能,所以祂清楚知道我們去過哪裡,做過什麼,以及我們是怎樣的人。但祂也是一位慈愛的天父,祂會幫助我們遵行祂的道。讓我們今天就跟隨祂走這條生命的道路。
— 魏馬文
你要如何與祂同行?
親愛的上帝,感謝祢,即使知道我是怎樣的人,
祢仍然如此愛我。求祢幫助我能堅定地與祢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