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大掃除

讀經: 彼得前書1章22節-2章5節


所以要除去一切惡毒、一切詭詐、虛偽、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。-彼得前書2章1節,新譯本


最近,我在租來的寓所內,從原有的房間搬到另一個房間。這比我原本想像的還更費事,因我希望有個全新、整潔的開始,所以不想將多餘的雜物搬到新的房間。花了許多時間整理後,門口堆放很多袋子,有些是要丟的,有些則是要捐贈或回收的。經過一番努力地清理後,我終於可以住在整潔漂亮的新房間了。

清理房間的經歷,讓我在讀到彼得前書2章1節時,有了全新的省思:「所以要除去一切惡毒、一切詭詐、虛偽、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。」彼得論述信徒在基督裡得著新生命後(1章1-12節),就敦促他們丟棄那些阻礙靈命成長的性情(1章13節-2章3節)。當我們與主同行時感到煩亂,或對人愛心冷淡時,並不需要質疑自己是否已經得救。我們除去自己的惡行,不是為了賺取救恩,乃是因為我們已經得到救恩(1章23節)。

我們在基督裡確實擁有新的生命,但舊有的陋習卻無法立時消失殆盡。因此,我們每天都要「大掃除」,摒棄妨礙我們全心愛人的習性(1章22節),好讓靈命持續成長(2章2節)。我們有了全新、清潔的心靈,就可經歷基督奇妙的大能與生命,重新被建造(5節)。

— 白茉妮

天父,感謝祢藉著主耶穌在我們裡面建造新的生命。
求祢幫助我們,每天都能來到祢面前,得著潔淨與更新。


天天除去毀壞靈命的陋習,經歷在耶穌裡的新生命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20-21章;使徒行傳10章24-48節


靈命日糧 : 多一點時間

讀經: 路加福音13章1-9節


管園的說:「主啊,今年且留著,等我周圍掘開土,加上糞。」-路加福音13章8節


去年春天,我本想要砍掉後門的玫瑰花叢。因為三年來,只見它開過零星幾朵小花,長不出花苞的枝梗又四處亂竄,雜亂無章,看起來一點兒也不賞心悅目。

當時我因為事務繁忙,便打算遲一些才整頓院子裡的花木。然而就在那幾個星期的時間,那玫瑰花叢居然開滿了大朵的白玫瑰。我看到前所未見的景象:百花綻放、滿庭芬芳,還灑了一地美麗的花瓣。

看到玫瑰花叢重拾生命力,令我想到路加福音13章6-9節,耶穌以無花果樹所作的比喻。以色列人慣常砍除連續三年都不結果的無花果樹,好讓土地作更充分的利用。在耶穌的比喻中,園丁請求主人對這棵樹再寬限一年。從1-5節可以看出,這個比喻意指以色列人沒有遵照上帝的旨意行,悖逆犯罪,上帝本可以立即施行審判,但祂卻寬容他們,給他們時間,讓他們得以歸向祂、得著饒恕,開花結果。

上帝期望所有的人都能得赦免,開花結果,所以祂願意給我們多一點時間。因此,不論我們是在慕道的路上,或正在為還未信主的家人和朋友代禱,上帝的寬容與忍耐,對我們每個人而言,都是個好消息!

— 霍薛頓

我是葡萄樹,你們是枝子;常在我裡面的,
我也常在他裡面,這人就多結果子。因為離了我,
你們就不能做什麼。(約翰福音15章5節)


上帝給世人多一點時間,可以回應祂的救贖之恩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17-19章;使徒行傳10章1-23節


靈命日糧 : 信心的行為

讀經: 雅各書2章14-26節


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,我便藉著我的行為,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。-雅各書2章18節


我有一位朋友開車去購買日常用品。途中,她看到有位婦女獨自走在路旁,當下就決定繞回去載她一程。在車上,這位婦女談起自己沒錢搭公車,所以即使天氣悶熱,也不得不走好幾公里的路程回家。朋友聽了之後,不禁感到心酸。因為這名婦女不僅走一大段路回家,那天凌晨她也是步行好幾個小時,趕在清晨四點到達工作地點。

我的朋友藉著載她一程,實踐了雅各對基督徒的教導,要將信心付諸於行動,畢竟「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」(雅各書2章17節)。雅各教導教會應該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(1章27節),要求基督徒以愛心的行為實踐信仰,而不是紙上談兵、空談愛心。

雖然我們得救是因著相信耶穌基督,而不是靠著自己的行為,但我們仍應藉由愛人、關懷別人的需求,真實地活出我們的信仰。願我們都能像這位熱心搭載路人的朋友一樣,在與人同行的旅程中,處處留意是否有人需要幫忙,時時給予溫暖的協助。

— 潘艾梅

主耶穌基督,祢在十架上為我捨命,
完成了救贖的工作。求主使我永不忘記,
是祢的犧牲讓我得著新生命。


藉由好行為,活出真信仰!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14-16章;使徒行傳9章22-43節


靈命日糧 : 未完成的作品

讀經: 羅馬書7章14-25節


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?感謝上帝!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。-羅馬書7章24-25節


藝術巨擘米開朗基羅逝世後留下了多件未完成的作品,但其中有四座雕像,卻是蓄意為之,那是《濃髯的奴隸》、《奴隸阿塔拉斯》、《覺醒的奴隸》和《年輕的奴隸》。這四座看似未完成的奴隸雕像,其實是米開朗基羅刻意呈現的意境,突顯出永無止境的奴役束縛。

米開朗基羅並不以鎖鍊來表達禁錮綑綁的形象,而是直接從大理石塊中刻鑿出雕像的身軀,並且讓這些身軀深陷石塊之中。這幾座雕像呈現出極力掙扎,卻永遠不得釋放的形態。

我能深切感受這四座奴隸雕像的困境,宛如看到自己在罪中掙扎。縱然奮力掙脫,卻仍被罪惡綑綁,並「把我擄去,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」(羅馬書7章23節),無論我再怎麼努力,都無法改變自己。但感謝上帝,你我都不會像那未完成的作品一樣受困。雖然我們必須等到回天家的那一日,才能在上帝手中成為完全,但現在若我們願意讓聖靈在生命中動工,祂就會改變我們。因為上帝應許在我們心裡動了善工,必成全這工(腓立比書1章6節) 。

— 畢愛敏

上帝,感謝祢,讓我們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,
脫離罪的轄制,成為新造的人。


祂是陶匠,我們是泥土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11-13章;使徒行傳9章1-21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