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 輕輕一摸

讀經: 馬太福音8章1-4節


耶穌伸手摸他。-馬太福音8章3節


柯莉把握機會參與在東非偏遠地區的醫療宣教,但她感到忐忑不安。因為她沒有任何的醫療經驗,不過,她仍然可以協助一些日常照護。

在當地,柯莉遇見一名婦女,她罹患了可怕但還能治療的疾病。這名婦女的腿因著這種疾病而潰爛不堪,令人不忍卒睹,但柯莉知道自己應當為她做些必要的護理。當她替這名婦女清洗傷口、進行包紮時,這名婦女忍不住哭了。柯莉擔心地問她是不是很痛。這名婦女哽咽地說:「我流淚不是因為傷口疼痛,而是因為九年來第一次有人敢伸手摸我。」

痲瘋病患者也常令人退避三舍,古時的猶太人更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條例,以防止痲瘋病的傳染。正如律法規定,患者必須隔離,「他既是不潔淨,就要獨居營外」(利未記13章46節) 。

但令人驚異的是,當痲瘋病患到耶穌面前說:「主若肯,必能叫我潔淨了」(馬太福音8章2節),耶穌竟然伸手摸他,並且說:「我肯,你潔淨了吧!」(3節)

柯莉輕柔地觸摸了這名孤單婦女潰爛的傷口,展現了耶穌毫無恐懼、沒有排斥的愛。輕輕一摸就能觸動人心。

— 葛庭墨

主啊,祢在世上展現了無懼的愛,
求祢讓我們也能流露這樣的愛。


克服恐懼,憑著信心讓上帝使用我們。



全年讀經:
列王紀上12-13章;路加福音22章1-20節


靈命日糧 : 為什麼?

讀經: 士師記6章11-16、24節


你靠著你這能力去……我與你同在。-士師記6章14、16節


如果上帝在你工作時顯現,並對你說話,你會有什麼反應呢?基甸,這位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就有這樣的經驗。「耶和華的使者向基甸顯現,對他說:『大能的勇士啊,耶和華與你同在!』」基甸的回應不是大吃一驚或點頭表示認同,而是提出疑問,他說:「主啊,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,我們何致遭遇這一切事呢?」(士師記6章12-13節)基甸想知道,為什麼上帝好像遺棄了祂的百姓。

上帝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。那時基甸與百姓遭受敵人的攻擊,忍受飢餓,躲在山洞已經達七年之久,但上帝沒有解釋祂為什麼沒有介入。上帝大可明說以色列人過去所犯的罪,就是他們受苦的原因,但上帝的回答卻給基甸一個盼望,祂說:「你靠著你這能力去⋯⋯我與你同在,你就必擊打米甸人,如擊打一人一樣。」(14、16節)

你是否也曾想過,上帝為什麼要讓你經歷苦難?上帝或許不會直接回答這個問題,但祂可能會讓你今天更體會祂的同在,讓你知道,你在軟弱時可以完全信靠祂。當基甸完全相信上帝與他同在,並會幫助他時,他就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,起名叫「耶和華沙龍」,意思是「耶和華賜平安」(24節)。

真平安是知道上帝已經應許,祂永遠不會離棄祂的子民。無論我們做什麼或往哪裡去,祂永遠與我們同在。

— 史珍妮


信靠良善全能的上帝,勝過千萬個解答。



全年讀經:
列王紀上10-11章;路加福音21章20-38節


靈命日糧 : 永遠愛著

讀經: 詩篇4篇1-8節


你們要知道,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祂自己。-詩篇4篇3節


想要在一天的生活中完全不被人冷落、漠視或貶低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有時,我們甚至也會貶低自己。

大衛的仇敵以羞辱的言辭,欺凌、恐嚇和嘲諷大衛,打擊他的自尊和自信,使他灰心沮喪(詩篇4篇1-2節),所以大衛懇求上帝將他從困苦中拯救出來。

接著,大衛想起:「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祂自己」(3節)。在這節經文中翻譯為「虔誠人」的希伯來原文,按字面的意思來說,是指上帝立約的愛,所以「虔誠人」也可翻譯為「那些上帝會永永遠遠愛著的人」。

我們也必須銘記:上帝永遠愛著我們,祂以特別的方式將我們分別出來,視我們如同祂的愛子般寶貴,祂召我們永遠作祂的兒女。

在失望沮喪時,我們可以提醒自己,我們已經白白領受從天父而來的愛,我們是祂摯愛的孩子,人生的終點並非絕望無奈,而是平安喜樂(7-8節)。上帝從不放棄我們,而且祂從未停止對你、對我的愛。

— 羅大衛

阿爸天父,世人的言語會深深地刺傷我們。
然而,祢的話語為我們帶來醫治和安慰,
而且祢應允我們,永遠必蒙祢眷愛。


上帝的愛長闊高深,永遠無法測度。



全年讀經:
列王紀上8-9章;路加福音21章1-19節


靈命日糧 : 雲消霧散

讀經: 希伯來書11章1-8節


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是未見之事的確據。-希伯來書11章1節


當我們在慕尼黑郊外的鄉村旅館投宿時,已是深夜時分。舒適的房間竟然有一個陽台,令我們喜出望外,可惜夜色深沉,再加上濃霧瀰漫,眼前一片幽暗。然而,幾個小時後,太陽升起,濃霧漸漸消散,我們就能看見昨夜被霧色籠罩的景緻,竟是如此詩情畫意。羊群在平靜蔥綠的草地上吃草,脖子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聲響。天空中的朵朵白雲,更像是體型龐大、毛絨絨的羊群一般!

有時候,生活也可能被絕望的層層迷霧所覆蓋。我們也許會因幽暗的處境,而失去盼望。但正如陽光能撥開迷霧,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也能除去懷疑的陰霾。希伯來書11章將信心定義為:「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是未見之事的確據」(1節)。接著,又提到挪亞的信心,上帝所曉諭的是挪亞未見的事,但他卻願意順服(7節)。而亞伯拉罕也是大有信心,儘管他還不知道要往哪裡去,他仍聽從上帝的指示(8節)。

縱使我們從未見過上帝,也無法時刻感受到祂的存在,但上帝確實一直與我們同在,祂也會幫助我們度過最黑暗的夜晚。

— 凱辛蒂

天父,感謝祢應許要陪伴我們走過一生的旅程。
當我們疑惑時,求祢讓我們有信心,
相信祢必掌管一切,並讓我們能全然信靠祢。


信心能穿越迷霧,透視前景。



全年讀經:
列王紀上6-7章;路加福音20章27-47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