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 :別只看負面

讀經: 約伯記40章1-14節


「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,你在哪裡呢?」-約伯記38章4節


每當有客人要來,我總會將家裡打掃一番,但卻越掃越灰心,擔心客人只會看到哪裡還沒打掃乾淨,而不會注意到我已花工夫整理了一遍。這令我想到一個更大的問題:為什麼人常常只看壞的一面,而不看好的那一面呢?我們往往只記得人們的無禮,卻忘了他人的恩慈。惡行總是比善舉更引起關注。我們關注災禍,卻忽視了周遭美好的事物。

這也使我想到,自己也以同樣的態度來看待上帝。我常常只關注於上帝還未完成的應許,而不是祂已有的作為;只看見自己還缺少什麼,而忘了細數所蒙受的福分;或是只看到祂還沒幫我解決哪些事,卻忽略祂已為我成就了多少事。

約伯記提醒了我,上帝也不喜歡我這樣的態度。約伯享受了數十年的福分與富貴之後,遭遇到一連串的悲慘苦難。頓時,這些苦難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和與人談話的內容。最後,上帝親自介入、質問約伯,讓他領悟到上帝的主權,並承認自己的無知 (約伯記38-40章) 。

下次,當我又開始重蹈覆轍時,希望能隨時自我提醒,停止這樣的負面反應,思想約伯的一生;細心注意上帝已成就的奇妙大事,以及祂繼續所做的大事。

— 林茱莉

每天記下一則上帝為你成就的事,
作為你的「感恩」日誌。


當你想起美好的事物,感謝上帝吧!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17-19章;馬可福音6章30-56節


靈命日糧 :年老的挑戰

讀經: 以賽亞書46章4-13節


我必懷抱,也必拯救。-以賽亞書46章4節


我遇見那84歲的老朋友,隨口就問她說:「婆婆,妳今天好嗎?」她指著關節的疼痛處,低聲說:「當老人真難啊!」接著她又認真加上一句:「但是上帝一直對我很好。」

「逐漸變老是我人生中最感到意外的事。」葛理翰在《接近天家》一書中說,「我現在老了,相信我,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」然而葛理翰又提到,「聖經並沒有粉飾我們年紀漸長時所會面臨的難題;但也沒有將老年時期描繪成一個受人鄙視、造成負擔,或必須咬緊牙關強忍的階段。」他還談到一些自己逐漸變老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,例如:「在學習處理自己所面臨的恐懼、掙扎和愈來愈多的限制時,如何同時使內心變得更堅強,即使困難依然存在。」

在以賽亞書46章中,上帝向我們保證:「直到你們年老⋯⋯髮白,我仍懷搋。我已造作,也必保抱;我必懷抱,也必拯救。」 (4節)

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地上的年歲有多長,也不知道自己年老時可能面臨什麼難題,然而有一件事是確定的:上帝必看顧我們,終其一生。

— 戴勞倫

主,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,
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。(詩篇90篇12節)


別怕變老,有上帝同行!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15-16章;馬可福音6章1-29節


靈命日糧 :前進的狂熱

讀經: 民數記14章39-45節


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,耐性等候祂。-詩篇37篇7節


在1986年1月28日,挑戰者號太空船在五次延遲發射後,終於在巨響與火焰的震撼序曲中,轟隆隆直上雲霄。但僅僅73秒後,太空船就因故障而解體,七名太空人全數罹難。

導致災難的原因,是早已有瑕疵的零件發生了故障,而內部人士則將致命的錯誤歸咎於「前進的狂熱」,意指人們在急欲達成遠大的目標時,而對關鍵性的預警置之不理。

人類天生的野心不斷地誘使我們一意孤行,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很容易因恐懼而過度謹慎。古時以色列人就展現出這兩種特質。當12名探子窺探應許地之後,其中10人的眼中只看到困難 (民數記13章26-33節) 。他們報告說:「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,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」 (31節) 。然而,在因悖逆上帝遭懲罰,導致10名探子死亡後,民眾突然又產生了一股「前進的狂熱」。他們說:「我們⋯⋯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」 (14章40節) 。然而,沒有上帝的同在,這次時機錯誤的出擊最終以悲劇收場 (41-45節) 。

若不定睛於上帝,我們就容易陷入兩種極端:要麼沒有上帝同在就急躁地往前衝,要麼因懼怕而畏畏縮縮、滿腹牢騷。定睛仰望上帝,才能帶來有祂的智慧所調和的勇氣。

— 葛庭墨

在匆促下決定前,想想自己為何要決定得如此倉促,
這決定是否能榮耀上帝,或需要旁人付出什麼代價。
若你害怕做決定,原因是什麼。最重要的是向上帝禱告!


片刻忍耐可免更大的災難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12-14章;馬可福音5章21-43節


靈命日糧 :期盼

讀經: 路加福音2章21-35節


西面⋯⋯又公義又虔誠⋯⋯又有聖靈在他身上。-路加福音2章25節


荷蘭名畫家林布蘭(Rembrandt)在63歲那年驟然逝世。之後,人們在他的畫架上找到一幅未完成的作品。畫作集中於描繪西面充滿感情地抱著嬰孩耶穌,當時耶穌出生才40天,被帶到耶路撒冷的聖殿中。然而,林布蘭尚未完成該畫的背景及他一貫的細節處理。有些藝術專家相信,林布蘭畫這幅畫時,已知道自己大限將至,他就如西面一樣,已準備要得「釋放」 (路加福音2章29節) 。

那時,聖靈在西面身上 (25節) ,因此馬利亞和約瑟來聖殿獻長子時他也剛好在場,這事絕非出於偶然。於是這位一直期盼著應許之彌賽亞的西面,將嬰孩抱在懷中並讚美上帝說:「主啊!如今可以照祢的話,釋放僕人安然去世。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祢的救恩,就是祢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,是照亮外邦人的光,又是祢民以色列的榮耀。」 (29-32節)

西面所期盼的,並不是以色列光榮的歷史,而是應許中要來拯救萬民的彌賽亞。

就像西面一樣,我們的生活也可以充滿盼望、滿懷憧憬,因為知道有一天我們都能見主的面。

— 麥大衛

天父,願我們就像西面一樣,
時時期盼主耶穌基督的到來。


主耶穌啊,我願祢來!–啟示錄22章20節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9-11章;馬可福音5章1-20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