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:塞魯士諭令

讀經: 以斯拉記1章1-4節


耶和華⋯⋯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。-以斯拉記1章1節


在1879年,考古學家在伊拉克地區(聖經中的巴比倫),發現了長僅九英寸的塞魯士圓柱體。上面記載了波斯王塞魯士在2500年前,允許一群人回到家鄉,重建他們的「聖城」。

這正是以斯拉記1章記載的故事。我們從聖經中可以讀到「耶和華⋯⋯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」下詔通告(1節) 。在詔書裡,塞魯士王宣告要釋放被擄到巴比倫的人,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,重建家園及聖殿(2-5節) 。

但這個故事不只如此,先前但以理承認自己和百姓所犯的罪,並懇求上帝結束他們被巴比倫俘擄的日子(但以理書9章)。上帝回應但以理的禱告,並差派一位天使向他說話(21節),之後更感動塞魯士王釋放希伯來人(參閱耶利米書25章11-12節,耶利米書39章10節)。

塞魯士圓柱體和上帝的話都向我們顯示君王的心意被改變,並允許被擄的希伯來人返回家鄉,敬拜上帝。

這個故事對今日的我們有很大的意義。在這個看來失控的世界裡,我們可以安心信靠上帝能夠改變領袖們的心。我們從箴言21章1節讀到「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」,羅馬書13章1節也說「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」。

主能改變我們的心,也能改變領袖們的心;我們可以信靠祂必掌權。讓我們請祂來動工吧!

— 白德夫

親愛的天父,世界雖看似失控,但我們知道祢掌管萬事。我們祈求祢的旨意能在我們的領袖們心中成就。

與其抱怨,不如禱告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28-29章;使徒行傳13章1-25節


靈命日糧:戰場來鴻

讀經: 提摩太後書4章1-8節


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;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;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。-提摩太後書4章7節


二十年來,美國加州查普曼大學的戰時信件中心主管安德魯·卡羅(Andrew Carroll),一直鼓勵人們別扔掉家人或朋友在戰爭時所寫的信。卡羅認為這些信是維繫家人關係的重要環節,也會幫助別人體會士兵在戰場上的經歷。卡羅說:「年輕一輩讀了這些信,會問你問題,然後說:『現在我終於明白你曾經忍受怎樣的艱辛和犧牲了。』」

當使徒保羅被囚禁在羅馬,知道自己生命將盡時,他寫信給因信主而做他「真兒子」的年輕人提摩太。如同戰場上的士兵,保羅向提摩太敞開心扉:「我離世的時候到了。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;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;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。從此以後,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,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;不但賜給我,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。」(提摩太後書4章6-8節)

當我們讀著信心偉人所留下的這些聖經書信,並領會他們因著對基督的愛所忍受過的苦難,我們便會有勇氣來效法他們,且為後人樹立好榜樣。

— 麥大衛

主啊,求祢賜我們力量,來面對今日的屬靈爭戰,因為我們知道祢已得勝,且有一天我們必與祢永遠同活。

注視永恆,奔跑天路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25-27章;使徒行傳12章


靈命日糧:煽風點火

讀經: 雅各書3章2-10節


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,好像用鹽調和。-歌羅西書4章6節


我來自迦納北部,在那裡每年12月到3月的旱季經常會發生叢林火災。我曾見過好幾英畝的農地陷入火海,只因風吹起火堆或是煙蒂的餘星,而燃起熊熊大火。在那酷熱乾旱的草原上,星星之火即可燎原。

雅各形容舌頭就像火,稱它「在我們百體中,是個不義的世界,能污穢全身,把整個生命在運轉中焚燒起來,而且是被地獄之火燃點的」(雅各書3章6節,新譯本)。在這裡造謠生事,在那裡搬弄是非,別處再來個惡意中傷,許多關係就被破壞了。箴言12章18節提到:「有人說話不慎,好像利刀刺人,智慧人的舌頭卻能醫治人」(新譯本)。正如火有毀壞的能力,也有實用的價值,舌頭也一樣,因為「生與死都在舌頭的權下」(18章21節,新譯本)。

如果要在言語上討主的喜悅,反映我們是屬主的人,那麼我們的話語就要「常常帶著和氣」(歌羅西書4章6節)。在表達不同意見時,讓我們請求上帝幫助我們選擇合宜、能榮耀祂的言詞。

— 戴勞倫

主,求祢今日引導我的言談。願我所選的言辭能祝福、鼓勵且造就他人,而非拆毀、破壞。願我口中所說的討祢喜悅。

憤怒會讓我們口無遮攔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22-24章;使徒行傳11章


靈命日糧:認錯

讀經: 約翰福音4章7-15,28-30節


上帝差祂的兒子降世,不是要定世人的罪,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。-約翰福音3章17節


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奧拉夫合唱團的天籟之音享富盛名,他們如此卓越的其中一個原因,是他們選拔團員的過程。他們挑選的團員不只要唱得好,歌聲也必須能融入整個團隊。另一個原因是,所有團員都必須同意將合唱團視為首要,並願意遵守嚴格的彩排和表演日程表。

這個合唱團最吸引我的是他們的彩排。彩排時,團員一旦唱錯了就會舉手。他們不是掩藏自己的錯誤,而是自動承認!這讓指揮可以幫助每位團員學會困難的部分,以求達到一場完美的演出。

我想,當耶穌告訴尼哥德慕,上帝差派祂的兒子來到世上,並非要定人的罪,而是要拯救世人(約翰福音3章17節) ,正是要信徒建立勇於承認錯誤的態度。在不久之後,耶穌在井旁遇到了撒馬利亞婦人,耶穌告訴她可以享受一個罪得赦免,更美好的生命,藉此鼓勵她勇於承認自己的錯(約翰福音4章) 。

我們身為基督的肢體,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,反而要把握認錯的機會,一起經歷上帝的赦免,享受罪得饒恕的喜樂。

— 林茱莉

主,我們常試圖隱藏自己的罪,掩飾缺陷。願我們全然誠實地來到祢面前,深知祢對我們的愛和赦免。

唯有正視罪惡,才能擺脫罪的捆綁。



全年讀經:
約伯記20-21章;使徒行傳10章24-48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