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B

靈命日糧:昂貴代價

讀經: 彼得前書1章17-21節


你們是重價買來的。-哥林多前書6章20節


最近,我們給兩歲的兒子買了一雙新靴子,他非常高興,馬上就穿上,一直到晚上上床時,才依依不捨地脫下來。然而,隔天一早起床,他完全忘了這雙新靴子,又穿上了他的舊球鞋。我丈夫說:「我真希望他知道物價不便宜。」

這雙靴子很貴,但年幼的孩子對於工時、薪水和稅金都一無所知。孩子只是開心地接受禮物,對於父母為了要買這靴子而作出的犧牲,我們實在不敢期望他能明白。

有時候,我也像是個孩子,開心地接受上帝因著祂的憐憫而賜下的禮物,但我懂得感恩嗎?我是否想過,耶穌為了使我得著新生命而付出何等的代價呢?

那代價極其昂貴,超過那些「能壞的金銀等物」。我們從彼得前書知道,因為這需要「基督的寶血,如同無瑕疵、無玷污的羔羊之血」(彼得前書1章18-19節) 。耶穌為了讓我們成為祂家中的一員,付上了重價,就是祂的生命,而上帝已叫祂從死裡復活(彼得前書1章21節) 。

當我們明白救恩的代價時,才曉得如何真正地感恩。—歐凱拉

主啊,幫助我明白,祢是聖潔無瑕的,卻為了承擔我的罪,付出了重價。祢拯救了我,以恩典慈愛看顧我,求祢提醒我,當時時為此獻上感恩。

救恩的代價極其昂貴,但上帝卻白白賜給我們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23-25章;馬可福音7章14-37節


靈命日糧:必會顯露

讀經: 詩篇32篇1-5節


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,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。—詩篇32篇3節


一位牧師在當地的報紙講了這則關於自己的故事。有一次他跟一位剛認識的老先生閒聊,牧師說:「聽說,你曾在一家電力公司做事。」他也說出那家公司的名字。老先生回答道:「是啊!」牧師也提到在他小時候,那家公司的電纜越過他父母的土地。老先生問了牧師的住處,當牧師告訴他地點後,老先生說:「我記得那塊地,我很難將電纜警告標示牌豎立起來,因為孩子們老是把它射倒。」牧師開始面露尷尬表情,老先生接著問:「你是其中一個射擊者,對嗎?」答案是肯定的。

那位牧師替他的懺悔故事下了這個標題:「必會顯露」,他巧妙地引用了摩西在民數記32章23節所提到的,罪必會顯露。

過去我們所犯下的錯誤總會顯露,而沒有處理的舊罪則會導致嚴重後果。正如大衛在詩篇32篇的哀嘆道:「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,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。」但是,認罪悔改就能恢復我們與上帝的關係:「我向祢陳明我的罪,……祢就赦免我的罪惡」(詩篇32篇5節)。透過懺悔認罪,我們就可以得著上帝的赦免。

— Dave Branon

親愛的主,我要向祢坦誠我的罪,
我把______存在心裡已久。
謝謝祢用祢的寶血遮蓋我的罪,
請修復我和祢的關係。

上帝已塗抹我們的過犯,使我們從罪中被釋放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20-22章 馬可福音7章1-13節


靈命日糧:始終如一

讀經: 但以理書6章1-10節


但以理……雙膝跪在他上帝面前,禱告感謝,與素常一樣。—但以理書6章10節


當我在研讀但以理書時,看到他原本可以很輕易地避免被扔進獅子坑裡,卻沒有這麼做而感到震驚。在巴比倫政府裡,有很多人嫉妒但以理,這些對手藉著他每天恆常向上帝禱告而設下陷阱(但以理書6章1-9節)。但以理完全知道他們的詭計,他大可以轉為私下禱告一個月,直等事情平靜,但他並沒有那樣做。

「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,就到自己家裡(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),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上帝面前,禱告感謝,與素常一樣」(但以理書6章10節)。但以理非但沒有驚慌,也沒跟上帝爭辯。相反地,他繼續「像往日一樣」(但以理書6章10節,新譯本)照常禱告。他一點也不害怕迫害帶來的壓力。

這件事讓我看見,但以理始終如一,每日堅持親近上帝,這為他帶來極大的力量。他的力量並不是出於自己,而是來自上帝,但以理希望每日討上帝的喜悅。當危機來臨時,但以理不需要改變日常的習慣以化解危機,他只要忠於上帝,始終如一。

— David C. McCasland

天父,當迫害臨到時,
我要像但以理一樣為祢持守信仰,
幫助我持續地禱告,不以認識祢為恥,
讓我在眾人面前活出信仰。

我們低頭禱告,上帝就賜下力量,讓我們能持守信仰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17-19章 馬可福音6章30-56節


Photo credit: Tambako the Jaguar / Foter / CC BY

靈命日糧:轉換觀點

讀經: 使徒行傳17章16-23節


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,看見滿城都是偶像,就心裡著急。—使徒行傳17章16節


我太太習慣早起,她很享受家人醒來前那段安靜的時間,並用來讀聖經與禱告。最近,她如常坐在最喜愛的椅子上,眼前所見卻是前一晚「某人」看足球賽時,在沙發上留下的一片狼藉。剛開始,這片髒亂使她分心,而她對我的不滿也干擾了原本的溫馨時刻。

之後,一個想法閃過她的腦海,她轉而坐到沙發上。坐在那裡,從我們家前面的窗戶望出去,她看到了太陽自大西洋上方冉冉升起。那天早晨,上帝所創造的美景改變了她的觀點。

當她告訴我早晨發生的事時,我們都有所領悟。雖然有時,我們無法控制影響我們生活的事情,但我們可以選擇要繼續為那些「髒亂」苦惱,或是選擇轉換自己的觀點。當保羅在雅典時,「看見滿城都是偶像,就心裡著急」(使徒行傳17章16節)。但當他轉換了觀點後,他就運用他們對信仰的興趣,作為傳揚真神耶穌基督的機會(使徒行傳17章22-23節)。

當我太太去上班後,該是我轉換觀點的時候了,願上帝幫助我,透過祂的角度和我太太的眼光,看到自己的髒亂。

— Randy Kilgore

親愛的主,
請賜給我智慧轉換自己的觀點,
不要只是看到別人的髒亂,
而是要看見並清理我們對別人所造成的髒亂。

智慧是從上帝的觀點看事情。



全年讀經:
民數記15-16章 馬可福音6章1-29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