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命日糧:那平安夜

讀經:路加福音2章1-14節 

賽門從荷蘭移民到美國,他的太太凱恩是道地的美國人,他們的三個孩子也在美國出生。後來,他的女兒珍妮嫁給從巴拿馬來的羅柏多;兒子比爾娶了來自葡萄牙的維妮;另一個兒子路卡斯則與南韓姑娘波拉結婚。

聖誕節前夕,全家團聚一齊慶祝,每個人用自己的母語唱起「平安夜」。在他們慶祝上帝的愛子降生時,這的確是獻給主的甜蜜歌聲。

兩千年前的一個安靜夜晚,天使劃破寂靜,告訴牧羊人有一嬰孩已經誕生:「不要懼怕!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,是關乎萬民的」(路加福音2章10節)。接著,眾多天使齊聲讚美上帝,說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!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!」(14節)救主基督降生了!

在很久以前的那個平安夜晚,上帝將祂的愛子當做禮物賜給世人。時至今日,人人依然可以得到這份大禮,祂 [....]

靈命日糧:上帝同在

讀經:馬太福音1章18-25節 

那天,我在羅馬尼亞布克勒斯特神學院的教堂給學生講課,整個房子裡就屬他最顯眼。其他的學生都穿得頗為正式,而他的穿著卻比較隨意,使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他。我不知道他為何如此獨創一格,但我倒是記住了他的名字。

課堂結束時,他上前來自我介紹。我問他姓名,他說:「以馬內利。」這回答讓我感到訝異,便問他是否知道其意義,他自豪地說:「知道!就是『上帝與我們同在』。」

我常想起這年輕人和他在人群中特殊的樣子。正如耶穌將上帝的同在帶到這世上,聖經說:「以馬內利……上帝與我們同在」(馬太福音1章23節),上帝也呼召我們將祂的同在帶給世人,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說:「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」(約翰福音20章21節)

今年聖誕節,我們獻上給主的最佳禮物,就是活出效仿基 [....]

靈命日糧:奇妙聖誕

讀經:歷代志上16章7-13節 

記得當年我在神學院修讀,第一個學期結束時,有人為我和家人提供了機票,使我們可以返回家鄉過聖誕。啟程的前一晚,我們發現口袋裡的錢不足20元,絕對不夠支付停車費、交通費和其他開銷。我們為此苦惱不已,決定為這件事禱告。雖然我們的孩子當時還很年幼,大的六歲,小的才兩歲,我們仍帶著他們一起禱告。

正當我們禱告時,公寓的走廊傳來了腳步聲,接著「咻」一聲,有個信封從門縫底下滑進來。信封裡有50美元,那是一份沒有署名的捐助。

六歲女兒臉上驚奇的神情正好表達了我們內心的驚嘆。偉大的上帝在同一瞬間垂聽和回應我們的禱告,將祂的名字銘刻在小女孩的心版上。所以,就像詩篇作者大衛一樣,我們也可以「談論祂一切奇妙的作為」(歷代志上16章9節)。

在耶穌降臨的第一個聖誕夜,這位偉大 [....]

靈命日糧:光和影

讀經:以賽亞書9章1-7節 

藝術評論學家思萊夫(Seymour Slive)在評論荷蘭畫家林布蘭(1606–1669年)時,稱他為光線和陰影的大師,最擅長用畫布說故事。在林布蘭的油畫「牧羊人的敬拜」中,畫家描繪了伯利恆城黑暗馬廄裡的情景,兩個牧羊人跪在搖籃旁邊,其他人則站在遠處,有一人手裡提著一盞燈籠。但是最亮的光並不是從燈籠裡照射出來的,而是發自基督聖嬰,祂的光照亮了圍繞在祂身旁的人。

在耶穌降生的七個世紀以前,以賽亞用光和陰影的形象預言以色列救主的來臨:「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;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⋯⋯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,有一子賜給我們。」(以賽亞書9章2、6節)

雖然每個人從林布蘭的畫裡看到的故事可能都不一樣,但在馬廄裡的人物都可能象徵了我們所處的位置。我們是跪下敬拜 [....]